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1世纪的王阳明,为何依然是顶流?

2023-11-01 15: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0月31日,2023年阳明心学大会在绍兴盛大开幕。大会以“阳明心学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主题,吸引国内外一众专家学者和爱好者来到绍兴,走进阳明先生的出生之府、成长之地、归宿之所,感念哲人的丰功伟绩,探发心学的时代光芒。

已过500余年,为何王阳明仍让人念念不忘?我们不妨走近这位先哲,亲自感受下其妙不可言的魅力。

王阳明的一生,本就是一部传奇。

作为状元之子,他在童年时就显出了迥异于同龄人的特质。在人人都已读书登第、加官进爵为荣耀的时代,他却说要学做圣人。

一言出,惊四座。

很多人认为王阳明是程朱理学的反叛者,殊不知早期的阳明却是朱子思想的忠诚实践者,阳明心学的开创变革就是与朱学、佛学、道学等多种思想流派长期对话实践的结果。青年阳明在参阅了朱熹对格物致知的注释后,闭门格竹七日而至呕血,从而对此产生了疑惑。

疑惑是变革的第一步,磨难则是第二步。很多年后,王阳明在越中布道,把他人生经历的一系列磨难概括为一种思想——“事上磨砺”。

胡卓君 摄

公元1505年,大太监刘瑾权势熏天,王阳明正直上书弹劾反遭报复,被廷杖四十后下诏狱。在狱中,虽经受酷刑,他却其视为对心性的磨砺,还效法文王推演起《周易》。

其后,王阳明又被贬至贵州龙场驿做驿丞。一路跋涉,九死一生,当时的龙场,毒虫猛兽横行,瘴气肆虐,王阳明身染疾病,命悬一线。在山洞边的茅屋中,他用弥坚心志对抗着恶劣现实,审视着三十多年的人生历程,苦苦思索着何为天理?何为人心?

在百死千劫的生命磨难的催化下,王阳明数十年对“圣人之道”的执着追求在不毛之地开出心学之花。

一个月圆之夜,澄然静坐的他忽然胸中洒洒,头脑中悬而未决的疑虑如土委地、豁然开解。

——原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是生命在被逼入绝境后获得了新生。原本世界构筑的意义在这一刻冰消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回归生命本体的超然之乐。

“龙场悟道”完成了王阳明在精神上的觉醒,他带着自己的“知行合一”理论出山了。在王阳明看来,真正的“知”里面必然包含了“行”;真正的“行”里面必然也包含了“知”。“知而不行,实是不知”,知和行是圆融一体的,不能割裂。

在此之前,儒者所讲的知行,从逻辑上、次第上有先后、轻重之分,且总是分作两个,不能打成一片。“先知后行”的观点,无形中给封建士大夫喜欢空谈而不干实事的务虚之风大开方便之门。而王阳明强调不分先后的“知行合一”论,似一剂对症的良药,猛治流弊。

也是这一时期,中年王阳明巡抚南赣、屡剿寇盗、平靖宁藩……以其果敢之气、卓越之才,解决了明朝中期一连串政治和社会危机,以实际行动、实效功业向世人展示心学的力量。

立下功劳不动心、群小嫉妒不动心、高爵封赏不动心、仕途受阻不动心,一次次的实践磨砺,不断锤炼着王阳明的学说。

千锤万击之下,“致良知”之说,应运而生。

晚年,王阳明在故乡绍兴的伯府第讲学传道。一晚,夜凉如水,如同二十年前龙场悟道的那晚一般,他宁静身心,立于天泉桥上,总结出毕生之学的核心纲要:“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四句教的提出犹如一声春雷,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思想界,一扫虚与委蛇、粉饰虚张的萎靡之风。

实践不止步,对真理的追求就不会停歇。

王阳明用整个生命历程革新着自己的学说体系,开拓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大哲学命题,以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的“真三不朽”垂范史册。

如今,“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标志着我们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切入点,阳明心学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阳明心学,并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共产党人心学”的概念。总书记把党性比作“良知”,“为善去恶致良知”的功夫比作修炼党性,提出了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等等精妙譬喻。

又如基层社会治理,在江西南赣期间,面对屡剿屡兴的匪患,王阳明以“十家牌法”为核心,制定《南赣乡约》,“立乡约、建乡政、办乡学、恤乡民”的组合拳成效显著,形成了南赣基层社会治理的独特模式。

回看《南赣乡约》,可以看到,阳明心学的具体道德实践,在实操方法上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在仁政德治、安民宁处、开化人心方面也极具理论参考价值。联系已经诞生发展60年的“枫桥经验”,对照“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的主要特征,不难发现,虽相隔数百载,越地先贤的智慧依旧星火相传。

王阳明和他的理论越来越火。作为后辈的我们,徜徉于他的哲学世界,赞叹着他立下的不世功勋,感慨着他千磨万击的传奇人生。

哲人往矣,尔思曷兴?

千言万言,都不如以无私的心地、坦荡的胸襟、明彻的良知,砥砺德行、尽心职责、奉献家国。正如他留在这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原标题:《21世纪的王阳明,为何依然是顶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