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哲学新书联合书单|苏格拉底:我们的同时代人

哲学新书联合书单
2023-11-03 14:10
翻书党 >
字号

《权力与风格:西方政治文化的修辞研究》(Political Style:The Artistry of Power

[美]罗伯特·哈里曼 著,覃万历 译,东方出版中心,2023年10月

在政治舞台上,政客的举手投足会透露出何种信息?从官僚的刻板行事中,我们能否一窥权力运作的玄机?在这本引人入胜的获奖作品中,美国西北大学的罗伯特·哈里曼教授以独具洞察力的修辞学观点,重新定义了政治研究的边界,从崭新的角度启发我们对政治事务的思考。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分析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卡普钦斯基的《皇帝》、西塞罗的书信集、卡夫卡的《城堡》等一系列经典文本,识别出西方文化中的四种政治风格:充满权谋的现实主义、关注礼仪的宫廷主义、强调说服的共和主义、程序优先的官僚主义。作者不仅深入研究古代的政治艺术,还深刻剖析了现代政治家的成功之道。他探讨每种风格的特征与危机,以及它们带来的社会和道德影响。

《贞元六书(全两卷)》

冯友兰 著,商务印书馆,2023年9月

冯友兰先生曾手书一幅对联总结自己一生的著述:“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三史”指《中国哲学史》(上下卷)《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六书”即《贞元六书》。《贞元六书》包含了六本自成体系的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均为冯友兰先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所著。他自称书名取“贞下起元"之意,即严冬过去必有阳春,坚信抗战将开启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纪元。《新理学》谈纯粹哲学,《新事论》讲文化社会问题,《新世训》论生活方法,《新原人》谈人生境界,《新原道》评新理学之地位,《新知言》讲新理学之方法。它们代表了冯友兰先生“新理学”体系的确立。

《海德格尔导论(修订版)》(Martin Heidegger

[德]彼得·特拉夫尼 著,张振华 杨小刚 译,张振华 修订,商务印书馆,2023年8月

本书是对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全面介绍。著名海德格尔专家彼得·特拉夫尼基于文本,从海德格尔最早期的实际性的解释学到最晚期的四合思想,对生活的实际性、存在之意义、存在之历史、技术的本质等基本主题做了深入浅出的勾勒与描述,涉及海德格尔在各个时期的关键思想。全书谋篇精致、比例恰当、思路清晰、不落俗套,有全面的把握,也有深入的思考,对于专门进行哲学学习的人,他们在理解海德格尔时可以从本书中获益,对于那些对哲学有着热爱的人,他们同样能在书中获得激发。

《不主于经:<国语>与经学史的演变》

张永路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9月

本书以《国语》为切入点,通过对《国语》学史的梳理来呈现经学史的演变历程。作为一部经学序列中的边缘文献,《国语》是观察经学边界变动演化的浮标。本书将《国语》置于经学史发展的宏大背景中,通过梳理《国语》在经学史演变过程中各个重要节点的不同境遇,特别是历代学者对《国语》不同的认知定位,寻找《国语》在经学史中的变动轨迹,并探求这种认知差异背后的经学史演变根源,以此确定历代经学的边界,进一步归结出经学史演变的内在机理,从而把握整个经学史的发展脉络。

《历史分期与主权:封建和世俗化观念如何支配时间政治》(Periodization and Sovereignty: How Ideas of Feudalism and Secularization Govern the Politics of Time

[美]凯瑟琳·戴维斯 著,荆腾 译,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2023年10月

《历史分期与主权》一书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探究封建法以及封建编史学问题,揭示“封建主义”的历史性形式中所蕴含的现代主权理论和某种社会契约理论;第二部分从世俗化问题切入,审视时代意识、时间政治与现代主权问题之间的复杂关联。基于讨论,作者检讨了基于“中世纪”与“现代”之分的时代分期问题,论述了“封建主义”和世俗化问题对时间政治问题的支配性影响。作者由此表明,时代分期的时间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主权的时间;换言之,主权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时间性的模式。

《以文学为业:一部体制史》(Professing Literature:An Institutional History

[美]杰拉尔德·格拉夫 著,童可依 蒋思婷 译,译林出版社,2023年10月

《以文学为业》挖掘出了长久以来我们已经遗忘的、曾经创造了我们现在正在阅读的文学体系的理念与争论。杰拉尔德·格拉夫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近代文化体系的激烈碰撞,以及在一个世纪以前我们是如何进行文学教育的。文学研究者的观点分歧往往不为本科生所知,没有成为他们学习的对象。人们假定,学生应该知道他们的老师通过争论得出的结论,却不需要知道产生这些结论的争论。文本不会告诉我们它们要说什么,而为了有效地针对文学进行阅读和写作,学生需要批判性的对话以及批判论证的语言。

《苏格拉底:我们的同时代人》(Socrates:A Man for Our Times

[英]保罗·约翰逊 著,郝苑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2023年9月

他貌不惊人、衣着朴素,常常光脚漫步在雅典的大街上;他教导人们独立思考,他充满智慧,却声称自己一无所知;他生于雅典、深爱雅典,曾为雅典而战,却遭到雅典人的不公正审判,最终以一杯毒酒结束生命。他是“哲学的化身”苏格拉底。这是一部短小精悍又精彩纷呈的传记,它记叙了苏格拉底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命历程,探讨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同时全方位描绘了与苏格拉底交往的人们以及雅典的城市生活图景,展现雅典这座苏格拉底挚爱之城的纷争与衰落。书中叙事简洁清晰,跳出了柏拉图的叙事围城,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苏格拉底,描绘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苏格拉底、每个人心中的苏格拉底。

《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Rousseau juge de Jean-Jacques:Dialogues

[法]让–雅克·卢梭 著,袁树仁 译,上海书店出版社·也人,2023年7月

《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写作于1772—1776年,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后期的重要作品,与《忏悔录》《孤独漫步遐想录》一起并称为卢梭晚年三部曲。在其中,卢梭将自己一分为二:“卢梭”和“让-雅克”,由饱含探知欲的“卢梭”和人云亦云的“法国人”就受到污蔑的“让-雅克”的品格、作品与思想展开三次对话,实际上是卢梭针对自己遭遇的种种不公正对待,展开的全面辩护。书中充满了矛盾和断裂,一如历史迷雾中的卢梭本人。对后世读者而言,本书不仅是一部极具文学价值的对话体杰作,也是一册记述卢梭生平的微型自传,更是一把理解卢梭思想的钥匙。

《诗说》

潘雨廷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2023年10月

《诗说》是潘雨廷先生的未成稿,此书以易象解说《诗经》,分析其中的结构,厘定每篇诗的位置,并演其大旨。此稿没有完成,然而大体已见,令人感到既幸运又遗憾。全书分为四卷,《风》《雅》《颂》各一卷,第三卷在解说《周颂》的《雍》以后,于《载见》只写了一句话就中断了。《周颂》共三十一篇,《雍》《载见》位居第十七、十八,解说了一半多一点,以下《商颂》《鲁颂》阙。第四卷是《诗丛说》,多有阙文。存目十篇,完整保存的只有三篇。此外七篇,两篇有原文无述,四篇有图无说,还有一篇有目无文。

《全部哲学的本原》(Initia Philosophiae Universae

[德]谢林 著,王丁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9月

本卷由三个文本构成:《哲学作为科学的自然本性》《全部哲学的本原》《自然进程阐述》,其中前两个文本构成了谢林著名的“埃尔朗根讲座”,第三个文本则是德文本《谢林全集》中的一篇重要逸文,主题符合,故与前两个文本编为一卷。“埃尔朗根讲座”是谢林研究史上的重要经典,也是谢林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文本。它上承“世界时代哲学”,下启“神话哲学”和“启示哲学”,尤其对“世界时代哲学”中所提出的潜能阶次辩证法问题、存在问题、时间问题等做了总结性的阐发,号称“最后的世界时代哲学文本”,对研究谢林哲学至关重要。在哲学问题上,它回应了人类的意识和哲学的内在关系、体系的建构和展开、哲学史的断续等问题,同时回应了黑格尔的批判。在思想影响上,它开启了20世纪的意大利解释学传统,构成了解释学都灵学派的基础文本,也影响了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理论等,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智者术与政治哲学:普罗塔戈拉对苏格拉底的挑战》(Sophistry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Protagoras' Challenge to Socrates

[美]巴特利特 著,熊文驰 吴一笛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图书,2023年9月

本书聚焦于柏拉图对话中哲学家与智术师的争论,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解读《普罗塔戈拉》,第二部分解读《泰阿泰德》,呈现两类场合下苏格拉底如何对阵普罗塔戈拉。同时,柏拉图其他显著关注智者问题的篇目,比如《智术师》《希琵阿斯前篇》《希琵阿斯后篇》与《欧绪德谟》等,也都在本书探讨的范围之内。作者在政治哲学史视野下看待柏拉图的这些对话,通过详细的文本解读,不仅充分讨论了古代的智者术,而且通过对比纠正了若干重要的误读和误解。

《家庭的失序:十八世纪巴士底狱档案中的密札》(Le Désordre des familles: Lettres de cachet des Archives de la Bastille au XVIIIᵉ siècle

[法]阿莱特·法尔热 [法]米歇尔·福柯 著,张引弘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思想剧场,2023年10月

本书主要由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前巴黎市民写给国王及其代理人要求秘密监禁自己家人的密札构成。这些密札大致按照主题分类,围绕不睦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等,诉说了琐碎且难堪的家庭丑闻。这些密札被上呈给当权者,以期绕过正规的司法程序,在隐秘的情况下监禁自己的家人,并改正他/她的恶习。通过这种隐秘的监禁,家庭的名声便不会被败坏,同时也展现了请愿人对于国家权力的遵从和支持。但在这种非正规的程序下,密札制度的滥用是必然的,人们为了私欲或私愤肆意写信,而国王的代理人——警察,握有对密札及其后续监禁制度的最终解释权,他们也会通过对于监禁请求的同意、拒绝或更改彰显自己的行政权力。出于种种原因,密札制度在十八世纪晚期便销声匿迹了。本书通过对大量十八世纪巴黎警方留档密札的展示,提醒读者思考公权力对私人领域的介入所带来的混乱与失序。

《心物一如:物理主义视域中的心—身问题》

王晓阳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密涅瓦,2023年10月

心—身问题(mind-bodyproblem)一直都是心灵哲学中的核心议题,也是近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基础难题之一。简言之,心—身问题探讨的是心灵与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或者用更一般的话来说,探讨的是意识状态/心理状态与脑神经状态/物理状态之间的关系。本书收录了作者十余年来(2008—2023)的相关研究论文。尽管这些论文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当前心灵哲学以及认知科学领域最常见的一种立场——物理主义/唯物主义——出发,围绕心—身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考察,针对其中涉及的主要困难,给出了具体应对方案。在此基础之上,对当前处理心—身问题的常见理论方案进行了全面评估,综合比较了各种常见方案的具体优劣,尝试构造了一种能够有效应对心—身问题的非还原物理主义(non-reductivephysicalism)新方案,并且论证了新方案不仅能有效避开目前常见方案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而且能进一步加深我们关于心-身问题及其相关论题的理解,因而代表了一种更加具有理论优势的新进路。

《帝国之后: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转型(1885—1924)》(After Empire:The Conceptu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State, 1885-1924

[美]沙培德 著,刘芳 译,江苏人民出版社·思库,2023年10月

1885年至1924年间中国经历了剧烈的政治与文化变革,这场变革根本上是由人们思想上的转变引起的。本书追溯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形成,探讨经历过两千多年君主统治的中国人,为何在清末民初不再相信君主制,并且如何在新观念上建设新的国家。作者娴熟运用各类史料,不仅梳理主要政治思想家的思想演变,分析大众政治文化中反映出来的观念,还重点阐释“公民”“主权”等概念在中国被吸收与改进的过程,为中国从旧式王朝向现代国家的关键转型提供了新的解释,对有关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经典话题亦能有所启发。方法论上,本书将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演变置于国内政治斗争以及对帝国主义反应的大背景之下,勾勒出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清晰脉络,提供了一种对跨文化知识交流的有益探索。

《过一种女性主义的生活》(Living a Feminist Life

[英]萨拉·艾哈迈德 著,范语晨 译,拜德雅丨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年10月

本书呈现了在生活和工作中做一名女性主义者的种种微妙体验,进而编织出一种出自日常生活、指向日常生活的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者如何疏离她们所批判的世界?如何在努力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理解世界?面对重重难关,如何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在高墙环绕的压迫中幸存?萨拉·艾哈迈德以极富个性与诗意的语言拆解、重述了这些问题,为我们过一种女性主义的生活提供了实用工具,也让女性主义理论的创造和革新与滋养理论的女性主义生活之间的纽带变得更加紧密坚韧。《过一种女性主义的生活》既毫不妥协地站在激进的立场上呼吁社会变革,又坦然承认,在一场看似没有尽头的斗争中,我们需要歇息片刻。艾哈迈德不传播虚妄的希望,她切实地宽慰我们:明智地选择自己的战斗,有时你能做的只有那么多,当事情实在太过分时,你可以退出,你可以离开,你可以悲伤。

《古代创世论及其批评者》(Creationism and Its Critics in Antiquity

[英]大卫·塞德利 著,许瑞 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9月

在古希腊,从赫西俄徳追溯神的谱系起,人们就开始追问世界与人如何产生与持存的问题,并据此判断世界的性质与人的位置,为衡量善好与追求幸福提供基础。本书是一部专注梳理西方古代“创世论”思想发展与争论史的著作,作者逐一选取、分析古希腊与希腊化时期在思考与回应创世问题上较有代表性的七个哲学家或流派,梳理他们的观点要旨与分歧所在,探讨他们在争论过程中形成的阵营及塑造的传统。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作为西方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世论并不是古人无益的玄想,而是当时人们对生命意义与宇宙秩序的普遍理解,这些对世界与人的构想暗中铺就了西方文明后来的道路。

《疼痛的故事》(The Story of Pain:From Prayer to Painkillers

[新西兰]乔安娜·伯克 著,王宸 译,光启书局,2023年11月

从牙痛、头痛、痛经、肌肉痛,到精神痛苦,每个人都为疼痛所扰,都试图用各种形象的隐喻来描述它。从“积极的情感体验”到需要战胜的“邪恶”,人们对于疼痛的认知和讲述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有些人借此展现英雄气概,有些人则无权喊疼;有些人被认为对疼痛天生敏感,有些人则似乎特别耐疼……是什么造成了这些差异?人们在痛苦时如何自处?本书讲述了18世纪以来关于疼痛的故事,横跨医学、文学、宗教、生物等各领域,考察人们对疼痛的讲述发生了哪些变化,信仰、性别、种族、阶级等意识形态因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展现了身体、意识、文化、语言之间的动态联系,为我们理解疼痛提供了新方法。

《民主与政党组织》(La Démocratie et l'organisation des partis politiques

[俄]莫伊塞·奥斯特罗果尔斯基 著,黄浩 王漪清 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23年10月

本书从观念、组织、制度等方面全景式展现了19世纪英美两国的政党政治和民主运作过程。在工业革命与思想变革不断行进、旧统治阶级与新兴势力持续博弈、利益集团互相勾结之下,政党组织、大会与代表制度、选举制度等民主政治的要素不断形成和发展。在这样一种政治演进中,政党组织利用公民精神的疲软和人们对政党的狂热,操纵选民从而攫取权力,成为最大赢家。作者在书里批判了渗透在英美民主制中的政治形式主义,认为政党政治下的民主,以对政党的虔诚取代个人良知,释放出普遍的依赖心理,束缚了公共精神,让懦弱裹挟了民主政府的生命。他提出,如果民主制有未来,那么应该将其建立在理性与自由之上,而不是在情绪与煽动之上。由于例证扎实、论述详尽、分析透彻,本书成为民主与政党制度研究领域的奠基性巨著,并对后来马克斯·韦伯和罗伯特·米歇尔斯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世俗时代的政治哲学:共和主义的一项研究》

王寅丽 著,上海三联书店,2023年10月

当代共和主义对古典共和理论的复兴,可分为“工具论的共和主义”和“存在论的共和主义”,阿伦特和波考克是后一路径的重要代表。阿伦特的“现象学共和主义”和波考克的“公民人文主义”视政治性为人类存在基本面向,从而相比于工具论的共和主义,提出了一种不同于自由主义的“完备性”学说。再者,它们都接受了马基雅维里对现代政治的世俗自主性回答,将共和思想视为对古代希罗政治价值的复兴和对犹太-基督教价值的克服。波考克在史学上对公民人文主义的“马基雅维里范式”的建构,强调它对古代循环史观和基督教救赎史观中的政治理解的现代反叛;阿伦特将希腊古代与基督教中世纪及现代加以对照,声称公共领域或共和国满足了“公共幸福”这一人类最深层的伦理需要;人在政治生活中有望实现人之为人的完满或卓越,乃至将公共世界视为某种“世俗不朽”的东西。阿伦特和波考克从思想史和哲学的不同取向,建构了一种新共和主义的政治想象,他们的主张因此具有了某种“政治神学”的向度,政治在此被视为一种其本身具有世俗自足性的设定。本研究以阿伦特和波考克的共和主义作为现代与古典共和传统对话阐释的典范,对之作出政治哲学和思想史的分析,梳理他们对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奥古斯丁、马基雅维里和美国革命的解读,从经典文本的思想脉络和世俗现代的问题意识切入,对当代共和主义的复兴提出一种批判性的理解,进而试图探讨这种共和主义能否提供一种在现代的时间性和伦理困境下“拯救政治”的方案。

《人性与自我修养》

[美]杜维明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2023年10月

本书是杜维明的早期代表作,是作者的第一部关于儒家思想研究的系统论文集,集中探讨了儒家思想的自我修养层面。作者从古典儒学、宋明儒学和现代儒学三个维度来讨论儒家思想的核心关切及中心价值。在古典儒学部分,作者论证了学以成人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的自我转化过程。在宋明儒学部分,作者通过对宋明儒学家生活方式“内在情境”的进一步探索,说明个人成长的中心地位在宋明儒学的思考模式中具有无所不包的意义。在现代儒学部分,作者通过对现代儒家思想转化的诠释,论证一种悠久的思想传统是如何不断地发扬光大,从而形成新的象征和实质的。

《了凡四训》

(明)袁了凡 原著,王雷泉 详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8月

《了凡四训》系晚明著名学者袁了凡的传世名著,以作者一生行善积德而改变命运的经历,见证传统文化德福一致的理念。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坦然面对一切顺逆境遇,是塑造命运的根本。作为明代中下层官员的训子文和官箴,本书具有匡正社会价值的现实意义,阐明个体的德福传承与社会责任。本书逐句精讲《了凡四训》,引述《袁氏家训》《游艺塾文规》《两行斋集》《训儿俗说》《宝坻政书》《静坐要诀》《祈嗣真诠》等著述,从行事、明理、治心三个维度,阐述《了凡四训》的理论与实践。并随书附赠注释版《了凡四训》别册。

《宇宙、天下和自我:早期中国的世界观》

王中江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10月

人们越是面对早期中国的世界观,面对众多子学家们创立的学派和学说,就越能感受到这一时代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创造性,越能感受到这一时代何以能够成为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化的突破时代,何以能够成为中国智慧和思想的源头活水。在新出土文献与传世文本相互印证的重要契机中,在深度视点和多种维度之下,由宇宙观、天下观和自我模式等构成的早期中国世界观得以立体性呈现。人们从中看到的是解释宇宙和万物起源的各种生成论与演变论,是期望人类和谐共同体和良好秩序的天下体系论,是塑造人成为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和充实的自我的人生智慧论。

    责任编辑:臧继贤
    图片编辑:张颖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