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周艺术人物|摘得金狮奖的她们,“造纸”沉迷古韵的他们

小犀 高丹 明徽 畹町
2023-11-06 08:20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将金狮奖近日授予巴西跨媒体艺术家安娜·玛利亚·麦欧利诺和土耳其影像艺术家尼尔·亚尔特,以表彰她们在艺术方面的终身成就。

在上海,法国艺术家杜蒙举办个展“明日,拂晓时分”,以“造纸”知名的艺术家汤国展出其四十年来的近百幅创作,书法家仇必鳌在沪首次呈现其楹联书法,油画家高鸣展出近年创作的乡野油画作品,上海图书馆美术文献馆推出首场素人策划的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许江举办个展“所念皆山”。

威尼斯|巴西艺术家麦欧利诺、土耳其艺术家亚尔特

获得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

巴西艺术家麦欧利诺(左)、土耳其艺术家亚尔特

11月3日,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将金狮奖授予巴西跨媒体艺术家安娜·玛利亚·麦欧利诺(Anna Maria Maiolino)和土耳其影像艺术家尼尔·亚尔特(Nil Yalter),表彰二者的终身成就。她们将在明年4月威尼斯双年展期间获颁奖项。

安娜·玛利亚·麦欧利诺,出生于1942年,是巴西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生活和工作在圣保罗。她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艺术实践与巴西现代艺术史紧密相关,作品呈现了她在专制和父权制下的流放、剥夺和生存的经历与思考。麦欧利诺广泛涉猎各种学科和媒介,涵盖绘画、诗歌、电影、表演、装置和雕塑,不懈探索主体性和自我的观念。

尼尔·亚尔特于1938年出生于埃及一个土耳其裔家庭,1965年后一直居住和生活在巴黎。作为一位敢于开拓创新、思想自由且见解独特的艺术家,亚尔特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这也成为其创作的原动力。她的作品综合了绘画、素描、摄影、视频、拼贴、表演及装置等多种形式,侧重于概念的传达,但也会兼顾形式或实质的表现。然而,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她一直回避艺术主流。她早期的抽象绘画在上世纪70年代起到了重要的社会纪实作用,并再现她的故乡土耳其的本土文化——手工艺、宗教、魔术及其他元素。

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是“处处都是外人”,策展人为阿德利亚诺·裴多沙。双年展将探索“外人”概念,关注边缘人群,包括流亡者、难民、移民、原住民和酷儿群体。展览将于2024年4月20日至11月24日举行。(文/畹町)

北京|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许江

"所念皆山"对外展出

11月5日下午,“许江:所念皆山”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北京第一&第二空间开幕。

展览的两个空间各自以“葵园如山”和“所念皆山”为主题,共展出许江2000年至今创作的油画和影像作品一百余件。“葵园如山”是作者近二十年间的人生况味和存在历史。葵园守望,反复吟咏,以岁月为笔,以沧桑入画,葵是他的身世和命运,也是一代人的精神写照;“所念皆山”则呈现了作者身即山川,于丘壑林木之间求真、求本、求心物。

展览现场

许江是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知名艺术家。近十年来,许江的“葵”系列, 先后在北京、广州、上海、台北、美国华盛顿、德国德累斯顿等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机构展览。

风景是一个现代概念,在人离开土地之后才有风景,这种意义上的风景只是观看的对象。山水不仅是观看的对象,而且是生存的境遇,是生命的延申。因此,山水不仅宜看宜观,更是可游可居。风景与山水,不仅是媒介和技法的区别,更是世界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如果说葵是许江有意识选择的题材,山水则是他命中注定的归宿,是他的集体无意识的体现。山水画中,许江的画幅变小了,画面变成了自我与本我的对话。自我逐渐消融、升华,与山水打成一片。他随物赋形,从与物相刃相靡转向相安相忘。(文/高丹)

上海|艺术家汤国

澹园造纸,“笔记”百篇

汤国

11月5日,艺术家汤国的个展“澹园笔记”在上海大沪联合艺术空间开幕,展出汤国跨度近40年的近百件作品。

汤国,1955年生人。1989年曾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和中央工艺美院书籍装帧系学习。曾任江苏省作家协会《钟山》杂志美术编辑。创作初期,他便以“新文人画”代表人物立身。他的创作涉及绘画、摄影、装置、陶瓷、影像、古建筑修复等多个领域。

1980年代初,他为了寻得最适合创作水墨的纸张,前往安徽泾县学习古法造纸。他在泾县古老的纸作坊里,严格遵循古法五十多道工序,不加任何化学辅料,自然备料,选料,蒸煮,晾晒,造了两年的纸。由此开启了将各种各样的纸浆、植物纤维,转化成当代艺术创作的道路。

《纸的现实》之三 46x70cm 纸本、综合材料  展览:1991年上海图书馆展

《澹园》纸浆、植物纤维 100x160cm  2005

上世纪九十年代,汤国在皖南古村买下一幢破败的明代老宅,几经修缮恢复了原貌,取名“澹园”。汤国说:“我相信‘造物主’的力量,我努力做出前期的孵化,图像就会慢慢在纤维中自动生成,此刻,我不再多做干预。纤维的选择是利用‘古法’观念和手工,减去‘抄纸’步骤,预置纤维或密集或松散,或快速或缓慢的流淌、扩散、聚集,直到图像生成……完全凭借纤维自身的力量凝固成作品。”

评论家朱叶青认为,汤国“从古老的造纸方法启示方便之门,趋进中国文化之核心,变拓展中国画材料之新领域。同时在绘画语言上,直接运用古籍、古人手迹,拓印技术,以及泥土、植物等自然材料,以表达对世界的感受,使作品的精神空间愈加寥廓矣。”

“澹园笔记”由郑闻任策展人,将持续至11月30日。(文/畹町)

上海|法国艺术家苔丝·杜蒙

“明日,拂晓时分”个展

11月4日,法国艺术家苔丝·杜蒙(Tess DUMON)个展“明日,拂晓时分”在杜梦堂(上海)开展,展览通过苔丝·杜蒙二十多件最新创作,包括雕塑、布面及纸本水粉等,展现她近年来艺术语言的演变。展览主题以维克多·雨果的同名诗歌作为出发点,表达在昼夜的晦明变化间捕捉难以言喻的思想和情感。

苔丝·杜蒙

苔丝·杜蒙作品《明日,拂晓时分》亚麻布面水粉

在苔丝·杜蒙的绘画及雕塑作品中可以看到,某些主角(如牧羊人、骑马者、小男孩)和符号(如太阳、贝壳、游隼)在作品中反复出现。苔丝·杜蒙介绍,小男孩的灵感来源于自己的弟弟,困于无从得知患有自闭症的弟弟癫痫的病因,苔丝·杜蒙从小就转向神话、隐喻和传说寻求答案。她试图通过这些故事探讨存在主义的问题,从人类的诞生到地震的发生等等。在艺术深造的过程中,通过运用弟弟在心理治疗中采用的马疗法,手工制作的独特蓝色颜料和诗歌等元素,她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

在《明日,拂晓时分》中,舞动的极光点亮了整片原野;在《雪笼皎马》中,雪花将惺惺相惜的男孩与白马层层围裹;在《牧羊人的外套》中,观众可以通过主人公的背影就感受到他此刻脆弱的内心。

大型金属网丝雕塑也是苔丝·杜蒙近年来的创作重点。苔丝·杜蒙将这些冰冷、粗糙、坚硬的材料打造得轮廓光滑温柔,塑造了一系列来源于神话和传说中的天使、贝壳、牧马人等形象。“人类的生活中充满意外和未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这些神话能够流传千年,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相通的,我从中寻找艺术的影子,也把生活中的悲喜剧融入其中。”苔丝·杜蒙说。(文/明徽)

上海|书法家仇必鳌

呈现“趣在楹间”楹联书法

由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上海朵云轩文化经纪有限公司主办的“趣在楹间——仇必鳌楹联书法展”近日在上海朵云艺术馆(南京东路)开展,共展出书法家仇必鳌楹联作品50余件。

仇必鳌生于古城扬州,从小习书,受南方书风影响颇深,后居燕赵四十年,江南灵性与燕赵慷慨兼而有之。以隶书、行草擅长,其隶书远取《西狭颂》《张迁》《礼器》,融魏碑之苍劲朴茂,笔法含蕴,章法简静,结字奇倔。行草化合隶书和北碑,而能融入米芾、张瑞图,注意短长笔之变,笔短意长,简约古淡,字形散落欹侧、笔法简静虚灵。

仇必鳌书法

此次展出的楹联,均为其近年所作,或寄情明心,或励人立志,或祈福祝愿,或寄意祥瑞,是对自然、对传统的崇敬,对礼教的遵循,对自我修为的规戒,对家国情怀的诠释和传袭。

仇必鳌

仇必鳌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其作品多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类展览,曾获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提名奖”、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展“自撰佳联奖”、河北省第十一届文艺振兴奖等。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周志高、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主席张羡崇,朵云轩集团副总经理郑名川,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伟生、宣家鑫、田文蕙等参加研讨会。(宗和)

上海|油画家高鸣

油画中感受“清浅苍翠”

“清浅苍翠——2023高鸣油画艺术展”11月5日在上海积庆堂对外展出。共展出油画家高鸣不同时期的油画精品多达四十余幅,呈现绝美多变的乡野田园色彩。高鸣长期致力于油画的创作和研究,数十年来获奖无数,并曾在合肥、上海、香港、意大利、巴黎等地多次举办个人作品展。

油画家高鸣

高鸣作品

在乡野油画领域,高鸣的作品风格明显,丰富明亮的色彩,巧妙和谐的构图,流畅自然的笔触,让人印象深刻。此次展出的油画精品,正如展览主题“清浅苍翠”,或清素纯净,或浓郁繁茂,从壮阔的全景描绘到细节的细腻表达,艺术家以独特的生命体与艺术语言,通过内敛而不张扬的技法,艺术地展现出原野色彩的朝夕变化与四季变迁,烘托出作者对整个人类的恋歌与乡愁。正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钟涵解读的那样:“他的画里贯穿着对待乡土生活以及由此放射出去的、观察更广大的自然与现代社会生活空间的一种温暖的心情。”

主办方表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发展,消失的田野逐渐成为了时代的记忆,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让人们在上海这座喧嚣、繁华的大都市中能够零距离地感受到原野生态中宁静、淳朴的自然之美。展览将持续至11月30日。

上海|中学美术老师俞晓霞

素人策展:古籍里的色彩

近日,上海图书馆美术文献馆推出“素人策展”系列首展——“古籍里的色彩”,聚焦上图馆藏古籍装帧中的传统色彩文化。

展览现场

展览第一期,美术文献馆与上海市紫竹园中学美术老师俞晓霞展开合作。从事美术教育的俞晓霞老师,基于自身专业和实践经验,对古籍中的传统色彩与其中的文化内涵格外关注,“古籍里的色彩”展览应运而生。展览以“五行五色”的传统色文化为主线,以分属不同色系的“墨”“紫矿”“靛蓝”“缥色”“素色”“缃叶”六种传统色为题,选取相应色彩的馆藏古籍,并请紫竹园中学学生带来相关色彩的作品,在传统与现代的并置中,展示传统色彩文化在漫长岁月中跨越形式与媒材的持久生命力。

“当我们面对古籍时,首先被其内容和字体所吸引,对于古籍的颜色则很少去关注。而实际上,古籍中蕴藏的色彩正是中国传统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仅是单纯的颜色,更融合了当时的文化、风俗和审美观念。”俞晓霞说。(文/小犀)

北京|“悦己者容”:少儿美术展

由6岁一17岁未成年人担任少儿美术馆馆长是悦·少儿美术馆的创新理念。11月5日开展的“悦己者容”是悦·少儿美术馆在此理念的基础上推出的又一次具有实验性的少儿美术展览。目的是让未成年人自己直接参与展览活动策划、评选等,能够真实表达呈现自己的艺术愿望,让成人世界全面、直接地了解孩子们的心声、感受和诉求,以及情感发展规律和内心世界。

本次展览策展人是第三届小馆长岳昱辰。她是一位14岁的中学生,她以“悦己者容”为展览主题表达了一个少女对审美和思想独立的思考。展览主题构思,参展作者、参展作品选择,前言文章等均由她自己独立完成,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展厅完整的呈现。

《瞳》 岳昱辰作品

《花园》 王诗龄作品

悦己者容,取自《史记》中的 “士为知己则死,女为悦己者容”。岳昱辰介绍,自己特意去掉了前两个字变成“悦己者容”作为此次展览的主题。因为在当今社会,梳妆打扮、得体的妆容与穿着已经不再强调性别了,甚至年龄与身份都不再重要,任何人都拥有了追求“美”的权利与条件。展览展出岳昱辰、周思齐、王诗龄的作品,这三位14岁的年轻女孩都以艺术作品来表达着自己的思考。(文/高丹)

 

    责任编辑:陆斯嘉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