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卡尔维诺10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举行:“文学先行于我,而我赋予它很多个人的东西”

2023-11-04 19: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今年是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诞辰100周年,作为以“轻、快、精确、形象、繁复”定义了新千年后文学图景的“作家们的作家”,他的作品影响了大量写作者。卡尔维诺作品中文版的出版方译林出版社,近日在北京举办卡尔维诺10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

自上世纪中期卡尔维诺作品开始翻译至国内,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世界文学热潮的兴起,卡尔维诺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并于新千年之际受到广泛关注。卡尔维诺缘何影响力如此之广,或许从他对于写作的根本理解上可以一窥,“我写作就是为了沟通,因为写作是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传达一些东西,一些从我身处其中的文化、生活、经验和文学中产生的东西。文学先行于我,而我赋予它很多个人的东西,赋予它通过人类传递并再次流传的经验。这就是我为什么写作:使我成为某事某物的工具。当然这一工具肯定比我强大,它是人类观察、判断、评价、表达世界的方式,让世界通过我进行传递并再次流传的方式。它是一种文明、一种文化、一个社会存在并吸收经验再让其流传的诸多方式之一。”

卡尔维诺的作品以丰富的手法、奇特的角度构造超乎想象的、富有浓厚童话意味的故事,深受读者推崇,他本人甚至也成为某种符号和象征。而对这位大作家的译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至今国内引进卡尔维诺作品已逾三十种,包括小说、随笔、文论等,可以说除了意大利之外,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语言,有像中国这么丰富、系统、完整的卡尔维诺作品。在10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上,与会者以四场“圆桌论坛”回顾了卡尔维诺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出版与传播历程。

卡尔维诺作品中译本翻译家代表合影,左起:文铮、吴正仪、萧天佑、张密、赵文伟

上世纪80年代,资深翻译家吕同六、萧天佑、吴正仪、张密等人,完成了卡尔维诺作品从转译到从意大利语直译的历史性转变,而后辈青年翻译家们,也不断将卡尔维诺更丰富的作品呈现给读者。在论坛第一场“做卡尔维诺的摆渡人”上,《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旧译《寒冬夜行人》)等作品的译者萧天佑,《我们的祖先》三部曲的译者吴正仪,《看不见的城市》等作品的译者张密,《疯狂的奥兰多》的译者赵文伟,《美洲豹阳光下》等作品的译者魏怡,回忆起翻译卡尔维诺作品的感受。在萧天佑看来,卡尔维诺的独特性就在于他的多变性,源自于作家对事物无限丰富的感受。吴正仪则认为卡尔维诺作品可以解惑,因为他预见性地看到了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并寻找到了精神上的解决之道。而赵文伟表示,“精准”是对卡尔维诺最精准的描述,他的用词总能让你在中文中找得到唯一对应的词。

在论坛第二场“如果在冬夜,一个作家”上,意大利汉学家、意大利驻华使馆前参赞孟斐璇与作家苗炜、飞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卡尔维诺的世界性和独特性,论坛第三、四场,来自当代原创文学、文艺评论、纪录片领域的中坚力量讨论自己亲历的卡氏文学与中国文学、中国电影的共鸣共振,也回答了论坛的一个主题——“为什么今天我们还爱着卡尔维诺”。评论家丛治辰称卡尔维诺的《美国讲稿》(旧译《新千年文学备忘录》)启发了他的文学研究之路,书中提出的理念至今仍是他做文学批评的标准。翻译家范晔谈到卡尔维诺在世界文学中广泛的影响,“即使你许久没有读卡尔维诺的作品,你也依然会频繁地从那些他之后的作家作品中读到他的影子,卡尔维诺是无处不在的。”评论家杨庆祥从阅读层面进行了总结,“读者的一大幸事是可以遇到一位值得一生持续阅读的作家,而遇到卡尔维诺就是一种幸运。”他相信一百年、一千年后,仍会有很多人爱读卡尔维诺,从思辨性的层面说,卡氏的作品其实离今天的我们更近了。

译林出版社与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处、合和工作室联合发起的卡尔维诺主题视觉作品征集大赛同步举行了颁奖仪式。译林出版社也宣布将参与全球“伊塔洛·卡尔维诺宇宙”的纪念展览,带着中国“卡迷”的艺术作品加入到全球卡尔维诺百年诞辰纪念活动。

活动上还发布了全新的图文传记《生活在树上:卡尔维诺传》,首度披露了作家大量的珍贵图片资料,追忆卡尔维诺的写作与人生轨迹,是一本全新的作家作品框架指南。而从本月起,为了让读者们能够徜徉于卡尔维诺作品奇幻的想象宇宙,译林出版社还将举办致敬卡尔维诺的系列纪念活动,包括新书发布会、作品分享会、线上共读活动等。此外,读者们还有机会在博物馆、书店中与卡尔维诺的艺术展览不期而遇,通过他的手稿、照片、文献资料及读者对卡尔维诺的再创作,重识与理解这位作家的生平与创作过程,拥抱他奇幻驰骋的想象,感受明亮流动的视觉盛宴。

《生活在树上:卡尔维诺传》

新媒体编辑:何晶

配图:摄图网

原标题:《卡尔维诺10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举行:“文学先行于我,而我赋予它很多个人的东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