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双溪水库故事多

2023-11-07 07: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双溪书香飘千年

“ 荣州廓北地,宋贤遗址处”。古有“双溪书阁”,为南宋人王序所建,《蜀中名胜记》被列为川中一景。库区,历史文化积淀颇丰,集古今名人题咏,其列古遗迹,民间传说让人耳目一新:讲教洞、望儿山、贵人桥、关门石、细碗沱、阿回打虎……古往今来为人传颂,催人奋进。

                                                   双溪书阁

荣县,古为青阳封国。隋开皇十三年(593),置大牢县。唐代,划大牢、威远县于公井镇置荣州。太宗贞观元年(627),分大牢县之一部设旭川县。高宗永微二年(657),荣州置所由大牢迁旭川,县城始为州署地。后设和义郡、绍熙府、绍熙府军民抚司、绍熙府总管府等,明洪武九年(1376)降荣州为荣县。为何降为县署地,皆因荣县水源缺泛。清光绪4年(1878)编修的《荣县志》对县城描述为:野客前拱铁山,后盘城抱五峰,郭濒二水,形如仙掌,势如鸣风。 双溪之地,是一个风水绝佳之地,位于县城西约2公里的旭水河源头。早年,这里有“书阁”,即古荣州的图书馆;有“双溪王氏石穴”,即北宋黄山谷题字的“地仙洞”;还有南宋诗人荣州通判陆游最喜爱的梅树。正是双溪的风景、名胜、藏书、梅树,才吸引了陆游常到此“晚登”“小宴”“寻梅”,游玩,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词赋。然而,那时的双溪已逐渐出现荒凉、孤寂的景象,故陆游曾有“空桑客土生球草,野渡虚舟集晚鸦” 之诗句。尽管他一生忧国忧民,推崇农业,但他何曾想到若干年后,要在双溪兴修水利。

“兴修水利”好事多磨

民国时期,洪涝与天旱不断。建国后也如此,1986——2003年就有16年发生冬干,6年出现洪涝。建国后,荣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县城居民用水与洪涝灾害的排除。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邀请西南水利部、四川省水利厅先后派技术人员到双溪书阁一带进行勘察。1958年2月,中共中央委员吴玉章回到荣县,中共荣县委书记李兆堂就兴建荣县红旗水库的设想向他汇报。他亲临水库坝址视察,支持兴建。1958年11月,成立红旗水库建设指挥部,县委书记李兆堂任指挥长。抽调民工350多人,搭设工棚,修筑围埝,开展移民搬迁等工作。正值大办钢铁急需劳动力,抽调的民工转调到县属各厂,1959年2月7日停工。1959年10月1日,县委、县政府决定红旗水库重新开工,组建工程建设指挥部,任命曹乃俊为指挥长。县上在全县范围内抽调民工6000余人,共用130余万个工日。终因国家财力、物力困难,1960年3月27日再次停工。

1969年,荣县春夏伏早,县城严重缺水。年冬,县革委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提出将水库坝址上移3公里的平桥处新建一座水库,此处河谷狭窄,库区河床切割较深,岸坡陡峻,基岩裸露,仅占耕地30余亩,决定在此处修一座50米高的石拱坝,可蓄水量1300万立方米。因此,县革委放弃红旗水库的修建,改建平桥水库。在没有地质勘探的情况下,就匆忙破土动工。后经钻探后确认地质条件太差,不能修筑高坝,于1972年11月2日停工。

1972年,长征渠总体规划中提及“红旗水库是长征渠南干渠的结瓜工程之一”,长征渠自贡荣县指挥部为解决附城、成佳区等地26.82万亩旱片农田灌溉水源及补充供给自贡工业用水,又提出恢复修建荣县红旗水库的建议。

1977年,夏、伏旱,不仅农田缺水,而且河流干涸。县上逐级向省上请示修建荣县红旗水库,四川省水利局7月2日以川水(77)基字第030号文批准了荣县红旗水库初步设计方案,并列入计划。当月,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到1981年11月共建工棚3000余平方米,开凿放空隧洞长3000米,浇注洞身长218米和浇注隧洞出口闸室的混凝土3100多立方米,浆砌洞外明渠和消力池条、块石1.47万立方米。用工日32.4万个,国家投资达144.14万元。遗憾的是,1981年国家压缩基建投资规模,1982年又被迫缓建。国家每年拨款21万元作为维持水库复工前的基本费用。

                                                   双溪水库

改革年代成大事

1982年,荣县出现春冬夏伏旱,稻田龟裂,旱地农作物干枯而死,县城饮用水告急。市、县党委、政府心急如火,向省委、政府呼吁早日开工建设。自贡市政协组织委员到荣县视察论证兴修水库。他们不顾年老,不辞辛劳,察看地形,详细询问:“何处筑坝?堤高几何?几条?电站多大?供应城市用水如何?”他们认真听取市、县水利局负责人和专家对修建水库的方案、意见、筹备情况。后经论证,形成视察报告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案:“兴修双溪水库,符合中央、国务院强化农业基础,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指示精神。对发展国民经济,增强农业后劲,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均有重大意义。”

建议案,被采纳、实施。1988年初,成立水库复工办公室。8月,四川省水电厅到荣县现场审查水库“复工任务书”。因水库大坝就建在双溪书阁,特更名为双溪水库。1989年9月四川省计经委安以(1989)农字567号通知,将双溪水库列为预备项目。设计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城市用水、发电、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属中型水库。集雨面积80.5平方公里,总库容5800万立方米,每年可向自贡市、荣县城区提供工业与民用水3000万立方米。县城防洪能力从五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

1990年8月10日,举行荣县双溪水库枢纽工程开工典礼,宣布第四次开工。自贡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全力以赴建设双溪水库,副市长陈桂生任指挥长。不仅抽调有关单位业务骨干到指挥部,还动员全市各单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捐款,以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1991年3月,因陈桂生调任,由副市长李富安接任指挥长。

枢纽主体工程采取招标方式选择施工企业,经省水电厅招标办公室同意,邀请投标单位七个。1990年5月3日至6日召开发标大会,省水利工程公司、五冶机械化施工公司、水电部第五工程局、第七工程局、第十工程局共五个施工企业参加。经反复论证,并对施工企业实地考查,最后确定水电五局中标。7月20日,自贡市双溪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与水电部第五工程局,在荣县县委大礼堂举行了施工合同签字仪式。紧接着,施工队伍陆续进场。

为全力以赴完成大坝填筑任务,指挥部临时党委决定分为三大战役:

第一战役,确保大坝顺利度汛:以“背水一战,抢度洪关。奋战100天,完成50万(指大坝填筑50万立方米土石方)”的目标。他们抓紧施工,提前并超额完成了施工任务,受到省水电厅、自贡市政府的表彰,被市重要工程办公室评为先进指挥部。

第二战役,突击大坝基础帷幕灌浆。第一战役胜利结束后,河床379.6米高程以下的灌浆任务处于十分紧迫阶段。指挥部向承担大坝基础帷幕灌浆任务的自贡市水利工程公司灌浆队,下达 了“苦战一百天,拿下五千三(百米)。提前二十四天,‘十·一’把礼献”的奋斗目标,在整个炎热夏天的日日夜夜,最终在“十·一”前圆满完成任务。

第三战役,提前一年完成大坝填筑任务。经指挥部审批决定,提前一年完成大坝填筑任务。9月20日,召开动员大会,指挥长李富安要求“大战一百天,元旦把礼献”,县委书记张新才要求双溪水库建设者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宏扬“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完成填筑大坝的艰巨任务再立新功。大会后,立即形成了施工热潮。在建设者们的团结拼搏下,1992年元旦前超额完成大坝填筑计划的坝高达34.8米,黄海高程达379.9米,溢洪道开挖28.9立方米,帷幕钻孔1.16万米,灌浆长度0.83万米。

1992年元月至6月底,为全面完成大坝填筑,达到坝高50米,填筑总量102.6万立方米。市、县领导在春节前齐临工地慰问,鼓舞士气。指挥部与施工单位密切合作,晴天增大施工弧度,雨天保养设备和工人休整,实行三班制作业。由于措施具体,职责明确,在1992年6月12日,提前18天完成了大坝填筑任务。

尾    声

双溪水库经历四次动工,三次下马,终于在最后一次上马的两年时间内,提前设计工期202天建成高50米、长410米的大坝。

剩下的枢纽工程(包括发电站),于1993年6月下闸蓄水,年底主体工程完成。1995年元月,开始向荣县城区供水,6月水库枢纽工程全面竣工。

竣工后的双溪湖是以亚热带低山湖泊为主体,以山林、溪流、沟壑、名胜古迹为基调背景的城郊型旅游风景区。坎前方圆2.5平方公里,视野开阔、湖面壮观,湖谷区分东川沟和洛阴溪两大沟汊,山高谷险,翠色浮空,曲水蜿蜒,风光秀丽,素有“小三峡”之称。

入通水之时,全市人民笑口大开,抒怀畅饮一杯“双溪湖中水,龙都香茗茶”。“枯木逢春吐新绿,双溪春晓出平湖”。双溪水库,不仅是自贡人民的“生存之湖”,而且还是旅游的好去处。远远望去,库坝似一条巨龙横卧两山之间,雄伟壮观。由张爱萍将军手书,自贡画院制作的高11米,宽8.5米的“双溪水库”四个鲜红、遒劲有力的大字,镶嵌在大坝正面碧绿的人工草坪上,分外耀眼。走上坝顶,鸟瞰广阔的水面,微波潋滟,绿岛点缀其上,山水相依,一片清幽。岛后有一群野鸭,每当傍晚斜阳,有的娱游水面,有的展翅蓝天,真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趣。

                                                  水库大坝

作者:余仕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