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个照相馆,定格了无数个峰峰人的回忆……

2023-11-04 20: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峰峰融媒 微观峰峰

在老峰峰人的记忆里,照相馆是最有生活仪式感的,照相簿里的一张张老照片记录了岁月的痕迹和美好,更是历史的忠实见证。在上世纪50年代至本世纪初期,峰峰街头有一家名叫“新光”的照相馆,曾为老峰峰的文化与风情留下无数影像,多少普通百姓的第一张生日照、工作照、结婚照、全家照,都在这里“出品”。

提起新光照相馆,今年81岁的著名摄影师,原新光照相馆经理靳长友感慨万千。新中国成立初期,彭城是峰峰矿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因此峰峰的照相馆早期大部分在彭城。当时彭城有三家照相馆,分别位于新华街中段的“光明照相馆”,馆长靳会祥(靳长友父亲)。位于半壁街的“人人照相馆”,馆长王安民(安阳迁来)。位于新华街东头的“00照相馆”,馆长李山岗。在一矿有个“通顺照相馆”,馆长郭自新。“太安照相馆”在二矿太安街,馆长陈家真。到1954年,和村也有三家照相馆。第一家是靳会样从彭城迁来的规模最大的照相馆;第二家是陈传光开的照相馆;第三家是曹金芳开的照相馆。这几家照相馆的设备都很简陋,没有室内布景和灯光,都是在室外利用太阳自然光照,用多幅布帘左右拉动,调整光线,拍摄人物相。

靳长友向记者介绍原新光照相馆位置

1954年筹建峰峰市,从临清调来一批干部,其中从临清红光照相馆(曾是我党地下联络站)抽调以李保田、王文、周庆淼、云广第等为主的照相专业人员,在彭城新华街西头开了一家照相馆,起名“国营摄影部”。并把室内布景灯光照相技术引入峰峰,门上写着“灯光摄影,电光布景”广告词,一下子吸引了很多顾客。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光照相馆拍摄的人物照

1956年底,峰峰撤市建区,中心设在临水村南。那时候,新市区只有三条大街,东西为滏阳路,南北方向有鼓山南街和滏临大街。区政府大楼建在滏阳路南侧两座四层大楼,路北边是体育场。中心岗的四个拐角分别建有四座两层小楼,东北角是市区冷食部,后改为新市区饭店、望园楼饭庄;西北角是百货大楼,后改建为冀南商城;东南角是新华书店,后改建为文化大厦;西南角是邮电局楼。矿务局总医院交通岗东南角是滏阳饭店,东侧新建一排两层门面楼。

1956年公私合营,所有照相馆都归峰峰服务局管辖,文革初期隶属峰峰矿区财贸革委会所属各片综合商店管辖,后期隶属矿区商业局饮食服务公司管辖。国营摄影部从彭城搬到滏阳饭店东侧的1栋二层小楼,门头上“国营摄影部”几个醒目大字光彩耀眼。因是矿区中心,周边又有总医院、峰峰发电厂等单位生活区,人口较密集,所以前来照相的人络绎不绝,再加上照相技术和设备较好,生意一直很兴隆。

1963年区政府在滏临大街专为照相馆建造营业部。原国营摄影部迁入新的营业部,并正式定名为“新光照相馆”。文革期间曾改名为“红旗照相馆”,1977年恢复“新光照相馆”招牌。

xin

guang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光照相馆拍摄的人物照

新光照相馆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千方百计提高服务质量和照相技术水平,作为经营宗旨。每年根据季节变换,地方重大政治经济社会活动需要,及时更换橱窗的人物图像和劳动模范照片展示。对室内灯光布景的设置,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由单一的固定布景向立体移动多元化组合布景转变。摄影技术从黑白照片向二次曝光、多次曝光、侧光、逆光等多层次体现人物的美感、动感造形,递进式发展。照片美化处理上,由人工油彩上色向彩色照片一次成型、室内与外景多次合成技术升级提档。人物形象的艺术化处理和灯光及造型的完美融合,弥补了生理、容貌的缺陷,使摄影技术得到全面提高。谁家有老人祝寿,或行动不便的拍全家福照片,不论城市农村,不管路途远近,照相馆都要派摄影师登门为顾客服务,因此,受到广大百姓的一致好评。照相馆业务范围涉及矿区全域,并在薛村矿、通二矿、三矿设有照相点,服务区域辐射到磁县、武安西部山区乡村、矿山、学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光照相馆拍摄的人物照

当时的新光照相馆,还承担着区委区政府重要的政务活动拍摄任务。每逢区里有重大活动或庆典,相馆都要派出最好的师傅前往跟随拍摄。照相馆也因此积累、保留了峰峰大量宝贵的镜头和原始的光影资料,忠诚地记录下城市变迁的每一个重要瞬间。

上世纪70年代一篇《背篓照相馆》通讯报道,记述了新光照相馆坚持十几年如一日,用自行车驮着照相器材,跋山涉水为磁县、武安、涉县等西部交通不便的山村学校和农民照相服务的动人事迹。在《邯郸日报》《河北日报》发表后,新光照相馆立刻成为全省同行学习的榜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红旗照相馆拍摄的人物照

靳长友15岁就辍学到和村照相馆学徒。俗话说,门里出身,自会三分。聪明好学的他很快就掌握了冲片、修底片、晒片、修相、裁裱等技能。1965年调到市区新光照相馆后,靳长友多次到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参加摄影培训,对室内外拍照技术做了全面学习研究和技术上的提升。他填补了河北省残旧照片修复技术空白,被评为国家人像高级摄影师,成为新光照相馆唯一技术全能掌门人。而最让靳长友自豪的是:中央,省、市各级领导来峰峰考察调研,几乎每次都由他负责拍照,并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表扬。

80年代初期,根据照片冲洗量的增加,准备购买一台自动照片上光机,需花1300元,上级未批准。怎么办?靳长友带领员工决定自造一台照片上光机。到外地参观学习,不懂机械加工,找人帮忙;没有材料,到附近厂矿去找;没有图纸,到标准件厂找人设计;最复杂的变速箱,找机修厂加工定做。就这样,仅花300元钱,一个月时间加工制作安装了一台大宽幅70cm(24寸)自动照片上光机。而且一次试车成功,效果一点不比正规厂家产品差,填补了全省照相行业的一项空白。他还利用废旧材料,把人工对焦放大机改造成自动对焦放大机。一周完成技改,大大提高了照片放大速度和质量要求。将室内照相由手动快门革新为电动快门,提高了曝光准确度。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光照相馆工作人员合影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私人影楼逐渐发展,婚纱影楼逐步走俏,之后,数码相机流行,人们拍照有了更多的选择,本真朴素的“照相馆”三个字,也越来越多地被“某某摄影”“某某工作室”“某某影楼”取代。受行业变化影响,国营相馆昔日风光不再、业务量大幅收缩。直到1987年,滏临大街统一规划建商业一条街,拆除老旧建筑时,新光照相馆关门歇业。1993年,新光照相馆重新回到原址,在新建的商场一楼开张营业。期间,一些有“国营”情结的老市民仍然钟情于老照相馆的拍摄,证件照、冲洗相片、修复旧照成为这一时期传统照相馆的主打业务。一直到2003年,新光照相馆从商场撤出,彻底退出了商业历史舞台,只剩下那些散落在老峰峰人手里的老照片,凝固了光影,见证着时代。

/今日话题/

你有在新光照相馆

拍过照片吗?

欢迎评论区与我们一起分享

■作者:陈平安

■校对:申巨澜

■编审:穆慧莹

■监制:索银强

原标题:《这个照相馆,定格了无数个峰峰人的回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