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世界高海拔城市发展样本: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是如何炼成的?

澎湃新闻记者 高宇婷
2023-11-07 06:47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以10年为尺书写一座城市的历史,不过一瞬而已。可要是用3600多个日日夜夜来谋划一座城市的发展,那可以做多少事,拿出多少成绩,又惠及多少百姓呢?

2012年以来,西宁努力拼搏、奋斗,打造出世界高海拔城市的发展样本,也给出了一份无愧于时代的历史答卷。

2012年以来的十年里,西宁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62万元跃升至3.84万元,增长近3倍。完成国土绿化501.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8%提高到36.5%。人均公园绿地由9平方米增加到13平方米,成为西北首个“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双荣誉的省会城市。锂电池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突破,拥有年产2.3万吨正极材料、32.5吉瓦时锂电池综合生产能力,锂电产能接近全国产能的三分之一……

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十年的起点之年,西宁市将继续以“四地”建设为牵引(指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立足“五个中心城市”的定位(指“生态文明高地上的中心城市”“产业‘四地’上的中心城市”“稳疆固藏战略要地上的中心城市”“承载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中心城市”“青藏高原上最宜居的中心城市”),走在前、做表率,为打造世界高海拔城市发展样本做出成绩、做出贡献。

俯瞰西宁。西宁市委宣传部 供图

生态建设力度最大的时期

在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上,唯一一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就是西宁。

一到夏季,“夏都”西宁的游客就多了起来,这里夏季平均气温仅有17℃-19℃。不过西宁之所以成为避暑胜地,不仅是夏季气候凉爽,也和夏季西宁优美的生态环境分不开。

西宁市域内高山丘陵交错分布,黄河上游左岸最大的支流湟水流经西宁,将此处的山脉、丘陵分为南北两部分。

顺着湟水流经西宁城的方向由西向东一路走去,能看到主城区内湟水两岸的大小公园加起来不下十余处。这其中最大、最美的一处公园,是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简称“湟水湿地公园”)。

湟水湿地公园于2013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进行试点建设,2018年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这处湿地公园位于西宁市区内,由于人为活动干预比较严重,湿地生态环境很脆弱,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压力巨大。

作为湟水湿地公园管理单位,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服务中心在湿地修复方面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如认真开展湿地水质、土壤、鱼类、昆虫、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通过监测数据指导各项保护与管理工作。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通过外源控制、生物强化、生态净化等多种方式科学有效地进行湿地修复。

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服务中心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持续开展湿地生态修复与提升,科学修复湿地生态系统。自2013年以来,湟水湿地公园的湿地面积从241.41公顷增长到329公顷,湿地率从47.5%提高到64.67%。园区野生植物达到146种,野生脊椎动物187种,鸟类152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3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9种,省级保护鸟类12种,成为重要的候鸟迁徙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

2012年以来,西宁市进入了生态建设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也是成效最好的时期。

今年6月,西宁市林草局局长周仁义曾在以“守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大后方”为主题的“开局起步看西宁”第二场发布会上介绍,党的二十大以来,西宁市坚持以绿色涵养生态本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湟水流域西宁段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河湟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南北山四期等重点生态项目,打牢了环绕西宁的南北山生态绿色安全屏障,打造了湟水国家级湿地公园、北山美丽园等一批精品园林绿地。实现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稳定保持在40%和13平方米。

如今,夏季的西宁不仅能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北两山,湟水河流经城区的39.1公里和北川河流经城区的10.8公里范围都已成为生态优美的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

西宁也用十年时间,成功打造了青藏高原生态之城的样板。

工业逐步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今年前三个季度,西宁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速,同比增长26.9%,增速高于全省18.7个百分点。

其实从2021年起,西宁市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就已经突破了20%。当年,西宁全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4%。

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依旧超过了20%,达到 26.9%,较上年提高5.5 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11.4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

西宁市统计局官网发布的《2022年西宁市经济运行情况》一文分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原因时提到: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4%,上拉全市增加值增速 27.3个百分点。

而今年前三季度,西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速。西宁统计局官网刊文分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原因:从地区看,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6%,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7.0个百分点;区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4%……

东川工业园区。 西宁市委宣传部供图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势头为何如此强劲?

澎湃新闻了解到,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于2000年7月,下辖东川工业园区、甘河工业园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南川工业园区四个工业园区。

在发展之初,四个工业园区的各自定位就已然十分清晰。如东川工业园区成立以来已形成“新能源”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南川工业园区则主要依托青海盐湖锂资源、青海丰富的光照资源和青海绿电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两个千亿级锂电和光伏产业制造基地。

此外,甘河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有色(黑色)金属精深加工和特色化工产业。在有色(黑色)金属及合金材料产业方面,已构建“电解铝-铝合金(铝镁合金、锌铝合金)-铝型材”产业链,形成了年产165万吨电解铝、129万吨铝深加工、15万吨电解锌、15万吨电解铜、4000吨镁合金压铸件、50万吨铬铁、50万吨硅铁的产能规模。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则积极发展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已突破了枸杞、沙棘、冬虫夏草等高效活性成分提取分离、纯化等深加工关键技术。

而在招商引资方面,几大园区成立之初便注意加大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等企业对接力度,重点引进了时代新能源、弗迪电池、丽豪半导体、高景太阳能、阿特斯、诺德新材料、中利光纤、中复神鹰、九州通、宏远肠衣等一批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和项目。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开发区经济发展最快、建设力度最大、成效最好的时期。总体来看,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入驻工业企业697户,解决就业6.8万余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8户,亿元以上企业超过64户,比2012年均有大幅增长,企业规模和数量实现“双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宁工业逐步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新材料等蓬勃发展,国内首个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加速培育光伏、锂电、特色化工和合金新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锂电池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突破,拥有年产2.3万吨正极材料、32.5吉瓦时锂电池综合生产能力,锂电产能接近全国产能的三分之一;光伏制造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较完整的光伏全产业链,拥有14.5万吨多晶硅、102吉瓦单晶硅、5.6吉瓦切片、5.7吉瓦光伏电池、5.9吉瓦光伏组件等产能规模。

俯瞰西宁。 西宁市委宣传部供图

打造高原城市高品质生活标杆

不论是坚持不懈保护生态环境,还是铆足力气发展产业,其终极指向都是“民生”二字。西宁提出的目标,是努力打造高原城市高品质生活标杆。

有哪些维度、哪些指标可以成为高品质生活的参考答案呢?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宁做了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宁全力推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按照三级服务体系,建成各类设施849个,形成“一中心、多网点、全覆盖”的为老服务设施网络。

比如为破解居家老年人吃饭难问题,西宁在全省率先实施爱老幸福食堂工程,建成182个“幸福食堂”,形成了“五级助餐网络”。“爱老幸福食堂”建设得到了民政部的充分肯定,并作为“范本”在全国推广。

西宁还打造了“15分钟幸福生活圈”,在这15分钟为老服务圈中,老人可以从家里出发,步行15分钟便可到达一个专为老年人准备的活动中心、老年人食堂,或医疗机构。

在农村,西宁市统筹推进城乡养老服务发展,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投资2.09亿元建设了400个农村老年之家,打造了“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的互助养老服务模式。

2012年以来的十年,西宁已为30万人/次老年人购买服务2.4亿元,在青海全省率先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工作,已建设家庭照护床位2442张,累计服务达2万余人次。通过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及智能设备配备,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监护、远程健康管理等专业服务。养老床位达到1.2万个,年均增长9.9%。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2012年以来,西宁累计投资3410万元建设370个儿童之家,实现全市村(居)“儿童之家”全覆盖;投资1.41亿元新建以“欢乐城堡”为主题的西宁市儿童福利院;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集中供养孤儿补贴标准提高至1450元/月,散居孤儿补贴标准提高至1050元/月。

2012年以来的十年,西宁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万元,年均增长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万元,年均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元,年均增长10.1%。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2.63,缩小0.38,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

2012年以来,西宁集中精力打赢脱贫攻坚战,3个县区脱贫“摘帽”、330个贫困村退出、6.5万人脱贫,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实现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相信下一个十年,西宁能继续不畏艰难、努力拼搏,在新时代铸就新的辉煌和成绩。

    责任编辑:蒋子文
    图片编辑:施佳慧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