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赓续历史文脉 传承中华文明 ——我市扎实开展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2023-11-06 21: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古村古镇星罗棋布、历史街区传统多元、文物遗迹丰富多样······千年文脉延绵不绝,灿烂文明生生不息,构成呼伦贝尔文化独特鲜明的底色,一幅古今辉映、灿烂辉煌的文化长卷正在呼伦贝尔大地徐徐展开。

文化和自然遗产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火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近年来,呼伦贝尔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深耕人文沃土,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让历史文化在呼伦贝尔大地不断迸发新活力。

持续加强文物保护

赓续历史文化传承

丰富的生物标本、生动的科普视频、悠远的出土文物······走进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便能感受到呼伦贝尔历史文化的魅力。现如今,博物馆已然成为不少市民的新去处。

“通过参观,我深入了解了呼伦贝尔的变迁与发展,更深刻地感受到各民族在团结奋斗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哈尔滨游客蒋先生说。

2022年6月,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建成开放后,迅速“变身”网红打卡地,成为传播我市历史文化价值、讲好呼伦贝尔故事的文旅新地标。

“精心守护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负责人说,在我市,有很多像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这样的生动实践,让文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是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为做好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巩固文化遗产与群众美好生活相互融合结出的硕果,我市全面实施文物整体保护工作,保护文物本体同时,也同步保护好周边整体风貌。不断强化整体保护的理念,在保护历史街区、古村落、古建筑群时,统筹做好周边道路、山水、人文内涵及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让文物和文化遗产焕发光彩、永续发展。

同时,我市全面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进一步发挥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提高馆员、讲解员专业性,使其成为本行业、本领域的专家。充分运用“指尖上的呼伦贝尔”,强化数字赋能,加强文物全媒体传播,让人民群众更好地领略文物风采。将更多文物保护单位纳入文物主题游线路,提出“红色文博游”“中东铁路主题游径”等线路。推进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研究,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先烈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血脉赓续好,让人类文明的瑰宝,在不断推陈出新中赓续发展,熠熠生辉。

此外,全面开展文物保护宣传,积极组织开展“5·18 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各旗市区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展览、文物知识解答、发放宣传册和博物馆日专刊等形式宣传博物馆核心理念,宣讲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加深民众对文物保护的了解与认同。充分发挥呼伦贝尔博物院作为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自治区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自治区级科普示范基地的自身资源优势,依托市本级文博院馆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营造出全民共同参与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

今年9月,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开展的“非遗知多少——呼伦贝尔非遗项目体验”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向人民解释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的含义、展示了呼伦贝尔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现状。在博物馆社教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们积极参与体验蒙古民族敬献哈达的礼节、在蒙古包内做客的角色互动扮演,以及亲身感受达斡尔族的扳棍比赛。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小朋友们深切感受着家乡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截至目前,我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 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44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795 处。我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情况较好,经过多年努力,这些文物保护单位正以崭新的面貌进入人们的生活。

推进文化街区更新

促进文化保护传承

2023年8月,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非遗特色村镇、街区创建评选,呼伦贝尔古城旅游休闲街区入选首批自治区级非遗特色街区。

呼伦贝尔古城旅游休闲街区是集文化、旅游、餐饮、娱乐、演艺、休闲于一体的文旅商综合消费场景,作为呼伦贝尔历史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再现了呼伦贝尔城历史上商贾云集、文化交融、富庶繁华的景象。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的延续、文化的积淀,更是留住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为构建完善呼伦贝尔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切实提升全市历史文化保护水平,做好全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我市着力体系建设,做好历史文化传承。通过梳理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对全市历史文化特色价值进行评估,并构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体系和格局,建立保护传导机制和传承利用体系,探索有效的实施保障机制,组织编制《呼伦贝尔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真正让传统文化守得住、传得开。

呼伦贝尔历史文化底蕴厚重,为更好地做好测绘建档,我市立足先进技术,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为此次测绘建档工作实施单位,召开专题会议调度部署,为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工作投资。采用3D激光扫描,倾斜摄影,全景图像采集等高新技术,对呼伦贝尔市共152处历史建筑的总平面、立面、剖面及主要构件进行信息详细采集。

历史文化街区是承载城市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也是涵养城市文脉的动力源泉。近年来,我市加强保护力度,积极申报历史文化街区,开展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资源摸底普查工作,对胜利大街两侧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进行普查摸底,并积极开展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以副都统衙门、古城商业街为主要构成的历史文化街区和以胜利大街两侧文保建筑和历史建筑为主要构成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申报划定工作。同时,推进修护修缮,发挥建筑效能。结合呼伦贝尔市古城文化旅游街区工程,对古城街区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对街区内历史建筑进行修缮维护,伴随着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资源潜力的进一步发掘,将公布确定一批历史建筑,进一步延续呼伦贝尔地域特色文脉、传承着原有历史区域的文化生态。

我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相关工作,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全市已划定历史文化街区五条,公布确定156处历史建筑,共计75771平方米。

一次次历史文物修复、一遍遍文化街区修缮、一场场历史文化普及活动······留住的是文化根脉,守住的是民族之魂。站在历史文化传承新起点上,我市将继续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工作,让城市更美好,让人们更加便利地拥抱和享受“诗和远方”。

见习记者:左雪

原标题:《赓续历史文脉 传承中华文明 ——我市扎实开展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