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相册》创作者分享:这是一场均匀的雨在上海落下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实习生 王钰欣
2023-11-09 12:29
来源:澎湃新闻
视界 >
字号

2023年11月4日,《上海相册——消逝与眷恋》读书分享会与上海相册作品展览在虹口区广粤路上的友间公寓举行。分享会邀请到摄影师瞿凯伦、严怿波,作家吴越,以及澎湃新闻记者吴栋,以及30多名来自网上的报名者。

《上海相册》是澎湃新闻发起的“摄影”+“文学”带有实验性的跨界协作项目,也是该项目首次进社区举办的展览。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党工委通过联合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开展“社会大美育”,与澎湃新闻、萌芽杂志、上海文艺出版社取得合作,将艺术场馆资源进一步延伸至社区。

2023年11月4日,上海虹口区友间公寓,《上海相册——消逝与眷恋》作品展览暨读书分享会活动现场。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由王钰欣摄影。

2023年11月4日,展览现场。

2023年11月4日,摄影师严怿波、瞿凯伦,作家吴越,主持人吴栋(从左至右)在分享会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瞿凯伦:作为上海摄影师的敏锐眼光

瞿凯伦的讲述从对自己照片的分析开始,他向读者们介绍自己是如何拍下这些照片,以及怎样的契机遇见这样的画面。他的拍摄大多是一些生活化的场景:理发店、餐厅、工地、游乐园等等,“我拍的东西还是尽量选择本土的,就是属于本土的上海味道。”瞿凯伦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摄影师,家住虹口区凉城街道,他的照片凝练着属于他的上海回忆,也是许多人可以感同身受的城市记忆,他与这些照片中的画面的遭遇,提炼了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忽视的一面——上海的B面。

瞿凯伦向读者介绍他的作品。

《任性之城》瞿凯伦 作品

《任性之城》瞿凯伦 作品

《任性之城》瞿凯伦 作品

《任性之城》瞿凯伦 作品

《任性之城》瞿凯伦 作品

本场分享会主持人吴栋提到,瞿凯伦的照片可以感受到某种东西从眼前掠过,再将它们连接,“街拍很多时候带有一种目的性,就是抓住可以形容的东西,但我们看到瞿凯伦这些照片,会觉得影像中的彩色在猎奇之外在色彩上增添的一种持续性,这像是一种街头舞台呈现他的视觉感受。”

严怿波:迎着光、迎着偶然性而行

“我愿迎着光、迎着偶然性而行,竭尽自己的好奇心,敞开心扉,破除自己固有的观念,驱散这种对世界的恐惧。”严怿波引述法国摄影师得巴东的话,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对摄影的理解,他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好奇心是必要的东西,它是一种持续的行动力,构筑固有观点的接口。他也强调,“不太注重摄影的瞬间性,‘瞬间性’对他的吸引力不足,因为很多照片在观看时会被误读。”

2023年11月4日,摄影师严怿波向读者们介绍他的作品。

他讲求照片呈现的趣味性,“趣味这个东西一定要是摄影师的创作意愿觉得好玩。”在拍摄时有时他会与被摄者沟通,在交流和商量后定格下人物与景别,也有抓拍、等待。他拍摄的飞机掠过电线杆的照片就仔细构思过画面中的色彩搭配,细致到机翼的颜色和飞机飞过的空间留白,拍下这张照片,耗时20分钟的等待。同时,在图片搭配排版上他也有所考量,通常选取两个暗线耦合的元素将两张看似没有显性关联的照片组合在一起,以此达到某种深意,细读中可见其间的默契或荒诞。

2020系列,严怿波 作品

2020系列,严怿波 作品

2020系列,严怿波 作品

2020系列,严怿波 作品

2020系列,严怿波 作品

“不合时宜”是吴栋对观看严怿波照片的总结,“有些东西有一种固化的印象,但有些并不在你的记忆之中,或许这种东西与你擦肩而过时,也就错过了,但严怿波把这种‘错过’用照片的方式挽留下来。”这是一种介于存在与想象中的朦胧气质,呈现出的是“不合时宜”的理解与组合。

吴越:我们每个人都交出了自己内心形成的光

作家吴越谈到《上海相册》的创意在于“首先是新鲜,其次,它葆有人文的底蕴,第三,它很时髦”。

她拿到朱浩照片的那刻,对方想要表达的一切便了然于心,是谁拍摄的照片,他曾经拍过什么,都不重要,只是在以照片作为媒介呈现的那一瞬间,两人早已完成了感受共创。她回忆起朱浩的《相对湿度》组照:“有的时候是雨刚过太阳还没出来,下面的各种器物,地板上的水渍,或是空空的房间里有个收音机,还有一块蓝色的布被风吹得漂浮起来,这是很有叙事性也很有悬念的。”

2023年11月4日,《上海相册》读书分享会,作家吴越(中)分享观点。

吴越回忆起自己儿时并没有在上海老房子里居住过、成长过,她对这样的生活总是有隔着想象的神往,而朱浩的照片把这种朦胧感具象化地呈现在她眼前,这就是她的灵感起源,也是她的文字与朱浩照片中某种冥冥中的链接。他们二人创作的“摄影”+“文学”是一种默契,也是范式之一——它可以是双向背离,也可以是双向奔赴,甚至其他种种。这种探索,是该项目在创作过程中那种不确定带来的迷人之处。

“因为我们都是在上海,上海存在一种东西,我们姑且形容为‘雨’,它是均匀又不均匀地洒在上海,但是我们都共同经历了,我觉得只要这一点濡湿的东西在,我们共同书写的那个上海会把这种颗粒感更加均摊和平均化,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更加真实的上海,而且不会被一个中心的东西所压迫。”这是吴越对于《上海相册》创作的思考和理解。

《相对湿度》 朱浩 作品

《相对湿度》 朱浩 作品

上海相册:在去中心化的过程中走向凝聚

《上海相册》要求作家对摄影师的一组作品进行“盲写”。该项目始于2020年,通过22位摄影师的镜头,从时代和个体的双重视角,较为完整地展现给公众一系列关于上海各时期、各地区、各领域方方面面的影像,从中不仅看见人,更看见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目前已发展至第三季,计50位摄影师、约40名作家参加。

 所谓“盲写”,是摄影师和作家之间一种奇特的连接方式,即摄影师并不透露个人信息,只提供作品创作背景,在这样的信息迷雾中,22位作家就照片中传递出来的意向展开想象,由此,一场有趣的跨界产生了。对于“盲写”,摄影师瞿凯伦认为这是一种很新奇的创新,是一种照片与文字的联姻。严怿波表示,不同的读者关注的内容不同,同时兼有文字和图片更有利于读者吸收自己想要的内容,与此同时又在这当中发生一种交互。“每个人在分享上海的同时,才更加能够让上海从一种小的清晰走向大的磨合。”吴越谈到,寻找中位线,并不断去中心,才能听到更多人的表达,也更加多元地理解这个你眼中所见的世界。在提到对拍摄地的选取和其中暗藏的故事时,严怿波说自己更偏好鱼龙混杂的地方,而这些拍摄地或许在后来也与其他年轻摄影师达成了某种默契。瞿凯伦称黄浦区和虹口区的相间(相交的地方)之处是最微妙最好玩的地方——大多数人家已经拆迁了,是他创作灵感来源地。吴越感慨,“这么多年来上海的逻辑没有变,照片既可以记录改变的轨迹,也可以记录不变的逻辑,这样多的好照片,可以用任何一种角度去解读,这也是对上海的创作中最丰富的一面。”

2023年11月4日,读者与创作者们交流。

分享会末尾,三位读者与三位创作者互动,他们纷纷向创作者们分享了自己在看到这些图像与文字时内心产生的共鸣,以及这种城市记忆与自己存在过、经历过的轨迹相交融的曼妙感触,这种表达穿越媒介本身,在线下交流会达成了某种呼应,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又一次再现。

    责任编辑:吴栋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