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频发 冬季居家安全和企业生产安全这样做→

2023-11-08 16: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气温骤降

不少家庭开始采用烧炭等方式取暖

企业生产过程中

出现管道气体泄漏的状况

以上种种不当行为都造成了

一氧化碳事故

居家生活相关案例

1

2023年1月4日,四川德阳杨女士夫妻二人在客厅看电视时,拿出了木炭烤火取暖。不久,两人相继昏倒在地,所幸13岁的儿子听到响动后及时救援。

2

2022年2月16日10时许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牛市口街道一出租屋发生一起疑似一氧化碳中毒致2人死亡事件。

3

2022年2月11日0时23分,河南省邓州市人民医院120急救站接到任务,前往陶营镇任营村接运患者。120急救站调度员经过再次沟通交流后,初步判断现场两人疑似一氧化碳中毒,无法自主行动,家中无其他家属。

企业生产相关案例

1

2022年11月16日,内蒙古阿巴嘎旗那仁宝拉格苏木边境通讯基站建设工地,一名工人在施工中一氧化碳中毒昏迷。当时已是凌晨,幸好民警出警及时、抢救措施得当,才成功将命悬一线的中毒工人从死神手里拉回。

2

2021年10月28日19时30分,河北邢台德龙钢铁公司炼铁厂3号高炉新改建煤气管道,在引煤气作业过程中,由于管道设备故障发生煤气泄漏,造成现场作业人员一氧化碳中毒,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3人抢救无效死亡,其余人员生命体征平稳。

居家安全科普

企业生产安全科普

石油化工、合成氨、合成甲醇、

炼油、炼钢及煤的开采等过程

都可能接触到一氧化碳

企业该如何预防避免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

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因为违章、作业环境浓度高、设备原因和煤气泄漏,其产生原因概括如下:

1.为防风防寒,一些企业紧闭门窗作业。

2.车间未启动通风排风设施,导致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升高。

3.临近年底,一些企业突击生产,组织人员加班加点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化学品容器未密闭存放或使用后未及时盖好盖子。

4.一些企业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未结合季节特点及时组织隐患排查整改。

企业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1.企业应定期检修设备、排查隐患,防止煤气炉及管线泄漏。

2.加强设备密闭和作业场所通风,在易产生一氧化碳的车间配备相关报警设备。

3.制定操作规程并严格按规程组织作业,在一氧化碳高浓度区域,要落实监护措施。作业前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如需动火作业,则应办理动火作业证,并由专业人员监测一氧化碳含量,确保在安全的范围内作业。

4.企业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普及自救和互救知识。作业人员进入危险区作业时,要做好自身安全防护。

5.有明显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严重贫血的人员及年龄较大的人员,不要在易产生一氧化碳的岗位上作业。

6.救援人员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作业场所时,应使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并携带一氧化碳报警器,穿上防护服。

7.发现作业人员中毒后,应将其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松开其衣领,使其保持呼吸畅通。有条件的应尽早给予吸氧。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应将中毒人员迅速转送至有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院。

工程技术方面

1.采用和推广密封、密闭等先进技术,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各种煤气设备、设施的泄漏。

2.采用和推广煤气自动化、机械化技术,尤其是在煤气中毒事故频率较高的作业区域。应根据条件尽可能采用自动化机械化设备来取代人工危险作业。

3.采用和推广煤气安全监测和监控技术。在煤气危险区域,有条件的企业应采用一氧化碳区域监控技术;在易于泄漏煤气的地点应采用固定式或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进入煤气设备内作业,必须检测一氧化碳浓度不高于允许浓度,并加强通风。

4.在当前的实际情况下,应突出强调个体防护,在煤气危险区域或经常有煤气泄漏的场所作业,或者进行人工煤气危险作业时,应严格佩戴空气呼吸器等保护用具。

原标题:《【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频发 冬季居家安全和企业生产安全这样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