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世界会客厅:EPR能否拓展到食品饮料包装领域?

2023-11-09 10:51
公益湃 >
字号

10月30日,澎湃新闻携手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以下简称“WWF”)在上海市白玉兰广场世界会客厅举办“食品饮料包装的塑料污染治理与创新实践”活动。活动聚焦于塑料垃圾的污染防治议题,邀请多位来自高校、机构、企业的专家学者发表有关于食品饮料包装循环回收体系发展的主旨演讲,并就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的落实现状与未来展望、多方力量解决食品饮料包装塑料污染模式探索等议题展开圆桌讨论,共同推动食品饮料包装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根据WWF在2019年发布的报告中显示,在塑料包装领域,前15名的生产企业的市场份额仅占15%;对于超市等零售商来说,市场更加分散,全球前十大零售商销售的含塑料包装的相关产品仅占市场份额的6.1%。这意味着,塑料包装污染治理很难通过头部的生产商或采购商来迅速改进当前形势,我们需要一项面向行业的系统方法,在塑料包装生命周期部署战略干预措施,以创建一条净塑自然的发展道路。

塑料包装领域是一个巨大却碎片化的市场,解决塑料包装所产生的污染问题需要各类创新。创新可以体现在包装的设计生产、供应链、回收再利用等不同环节,也可以体现在EPR这样的体系建设上。

塑料包装回收利用的可持续模式仍在探索中

事实上,早在2008年颁布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中,便提出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表述,规定:“生产列入强制回收名录的产品或者包装物的企业,必须对废弃的产品或者包装物负责回收”。2016年,《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出台,其中规定“在电器电子产品、汽车产品、铅酸蓄电池、饮料纸基复合包装领域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随后,国家也陆续在相关领域推出试点文件,包括《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方案》等。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中指出,EPR是把生产者对其产品承担的资源环境责任从生产环节延伸到产品设计、流通消费、回收利用、废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这就要求生产者通过开展产品生态设计、使用再生原料、保障废弃产品规范回收利用和安全处置、加强信息公开等,落实其全生命周期资源环境责任。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长聘教授,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所长刘建国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中明确指出,包装物是需要推行EPR的四大品类之一。”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长聘教授、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所长刘建国表示。然而,通过分析《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规中关于产品和包装物回收的规定,他发现:“我国塑料包装治理法治政策体系基础已具备,但是基于类似污染担责原则的一些制度建设还是比较滞后的,在制度落实的进度、深度和力度上,和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

刘建国还表示,由于塑料包装回收利用产业链长、牵扯领域比较广、利益相关者众多,从生产、销售、回收和再生利用等多个环节,需要整个生命周期涉及到技术创新、运营成本和监管力度等多方协作,目前,塑料包装回收利用的可持续模式其实仍然还在探索当中。

循环发展成共识,EPR制度或将拓展至更多领域

2023年9月4日,联合国环境署全球塑料公约“零草案”文本发布,其中明确提出“各方应建立并运行EPR系统,以激励增加的可回收性、促进更高的回收率”,这也预示着将有更多领域的塑料污染治理中使用EPR制度。

“其实,EPR对食品饮料领域来说是一个契机。比如说,我们从塑料包装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全方位的改变,不断探索包装减碳路径;同时,也能将绿色低碳理念传递给消费者。”正谷合伙人李华贞表示。EPR也能够从消费者理念转变的角度,带动企业生产可持续的产品,推动形成新型的绿色消费链。

正谷合伙人李华贞

李华贞认为,通过建立EPR,可以鼓励食品饮料塑料包装行业企业积极地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建立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流程,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绿色生产水平,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同时,EPR也可以引导消费者选择更加环保的产品和服务,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产业链多方协同,探索EPR责任分配模式

摆脱塑缚总干事郑雪

摆脱塑缚总干事郑雪以便利店推行循环杯使用的案例为例,她发现:“企业前期的投入很高,无论是产品的成本,还是整个链条的运营成本,如果没有一些政策的推动,有些企业可能不会那么主动去尝试。”

那么,塑料包装回收利用实际运营成本如何分摊?“总而言之,所有塑料污染治理环节,最终都要找到买单者,无论是生产者责任还是消费者责任,实际上最终都是‘谁污染谁负责,谁得益谁掏钱’。按照环境经济政策原则,必须要有人承担塑料包装污染治理的成本,才能够持续。”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教授、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认为。

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教授、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

其实,塑料包装污染治理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不只是挑战,更是机遇。随着社会对环保问题关注度的不断提高,一批企业已经率先意识到,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共存共荣的。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轻质包装回收利用分会秘书长何叶表示,“我们协会的几家生产企业,已经真金白银地投入到塑料包装回收体系里面,尽管每一吨塑料包装的回收都要付出比较高的成本,也在不断地摸索经验”。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轻质包装回收利用分会秘书长何叶

未来,EPR推进过程中,需要政策的扶持、企业的参与和公众意识的提升,通过明确责任、完善体系、强化公开、加强监管和培育文化等方面的努力,形成有利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推动企业落实资源环境责任,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和资源环境效益,助力循环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毛玮静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