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乡村行·看振兴丨山东烟台:生态苹果“种”出甜蜜生活

2023-11-10 10: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村民在山农果业专业合作社的冷库前挑拣苹果。

丰收时节,硕果盈枝。近日,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龙泉镇的小苇子村热闹非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自家的200亩苹果基地举办了一场苹果开园仪式,市民们纷纷慕名来采摘、品尝,一派丰收的喜悦景象。

小苇子村位于峰峦绵延、风景秀丽的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烟台最好的水源就从山中穿涧而来,山脚下的苹果“喝”着山泉水长大。近年来,小苇子村念好“山水经”,打好“绿色牌”,加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盘活村中闲置土地资源,建设生态苹果种植基地,绘出“绿水青山”生态新图景,助力乡村振兴。

“拯救”撂荒土地

初见小苇子村,远处的昆嵛山连绵起伏,村口小广场铺满了金灿灿的玉米,家家户户门前的葡萄架挂满了绿莹莹的葡萄串,玉米垛码放整齐,描绘着这个仅有300余人小村庄的丰收图景。

小苇子村外的道路不时经过几辆货车,发出轰隆隆的响声。走进村里却显得出奇安静,偶有几个年迈的村民路过,一整天也没见到一个年轻人或者小孩子。

“我刚回村的时候45岁,竟然是村里最年轻的党员,其他都在七八十岁以上。”村支部书记吕曰刚回忆。如同我们所见,小苇子村的空壳化无法避免。

吕曰刚介绍,过去,村民在村子东面的东炮山下种满了苹果树,东炮山得以常年植被茂盛。但近年来,随着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日益匮乏,东炮山下撂荒果园逐年增多,曾经郁郁葱葱的景象不再。

另一个难题围绕着小苇子村。多年前,村里的养殖户们就近排污现象普遍,空气中常常弥漫着臭烘烘的气味儿,影响了村民生活质量,也严重污染了环境。

发展不能以生态破坏为代价。为了改变上述问题,2018年,在外工作的吕曰刚毅然返回家乡,在他的带领下,小苇子村党支部创办了烟台山农果业专业合作社。2019年,依托山东省高效农业发展资金项目,合作社流转了东炮山下200亩土地,投资建设了高标准现代矮砧苹果示范园,通过梯改坡、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果园生草、绿色防控等技术,绿色种植维纳斯黄金、红富士等苹果。

在外打拼多年的吕曰刚,无比怀念儿时那些香气馥郁、酸甜爽脆的苹果。他认为,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基地不仅要种植能与儿时味道媲美的苹果,更要种出健康的苹果。“‘漂亮’不是第一位,排在第一的应该是‘安全感’。”吕曰刚说。

因此,示范园建成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土养地。吕曰刚介绍,在此之前,土地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板结,合作社改用有机肥施入田地。此外,果园的自然生草不进行刈割,合作社还专门引进了长绒毛野豌豆,秋天其枯萎后直接翻埋进土壤,成为天然的有机肥,不仅减少了人工成本,土壤有机质也明显增加。

直到去年,基地苹果进入初果期,苹果个大色艳、脆甜可口,平均糖度达到15度以上。吕曰刚观察,今年果树花芽明显增多,预计明年将迎来丰产期。

大力发展循环农业

“不要产量要健康!”在苹果基地,吕曰刚谈起生态种植滔滔不绝,语气里充满坚定。改良土壤并非一劳永逸,如何更加可持续?将“健康”的理念传承下去,小苇子村一直在探索。

吕曰刚指向不远处的四个大棚介绍,为了保证有机肥常年稳定供应,合作社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养猪场,生猪年出栏量9000头,产生粪污1万多立方米。粪污首先进行干湿分离,猪尿施洒到田间,猪粪则加入鸡蛋壳等进行腐熟发酵制作成有机肥。

2021年,依托牟平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合作社建设了一处有机肥加工厂,采用新型环保堆肥发酵技术与纳米膜好氧发酵技术,粪污和辅料混合后就可以进行覆盖发酵,发酵温度提升快、周期短、腐熟彻底,并且对环境无二次污染,发酵过程无臭气溢出,改善了养殖场内的环境。

通过该项技术,合作社利用自产猪粪,同时回收周边养殖户畜禽粪便,配以辅料,每年可生产优质有机肥6000立方米,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达标后,可施入土壤。除基地使用外,合作社还将有机肥提供给周边的种植户。

吕曰刚算了一笔经济账,生产有机肥以来,合作社的苹果基地每年可节省生产成本近40万元。增收的作用则更加明显,维纳斯黄金等高端苹果售价每箱可达240元。

牟平区果树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李存涛介绍,山农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的模式,将粪污进行还田,减轻了环境污染。“以前粪污流到河塘沟渠,严重影响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现在进行有机肥还田,土壤的团粒结构改善,土壤透气性、营养、有机质含量提高,树体也健壮,苹果品质得到提升,售价自然而然比较高。”

2021年底,该基地通过严格的土壤、水、大气环境和产品的检验检测,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同年注册了“龙泉山农”果品品牌,基地开始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为了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合作社还建立了一座容量500吨的冷库,延长了苹果保质期。

生态苹果备受青睐

“铃铃铃……”采访期间,吕曰刚的电话响个不停,今年苹果丰收季,他每天都能接到大量咨询电话。“我们的苹果采用订单模式销售,现在供不应求,很受市场欢迎。”

采访第二天,10月27日,恰逢第四届中国·山东国际苹果节在烟台举办。红富士、青香蕉、宇宙脆、明月……各类苹果琳琅满目,数不胜数。不少采购商聚集在山农果业专业合作社展位前,向吕曰刚询问生态苹果的种植情况。

“吕书记的苹果酸甜可口、味道饱满,果皮薄、果肉脆,还不留渣。”一位采购商品尝苹果后向吕曰刚发出了合作邀约,“我们经营的线上商城讲究质量,也很看重有机,质量不好是不会选择的,吕书记的苹果味道相当好,我们有合作的基础。”

龙泉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柴朋朋介绍,近年来,小苇子村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生态振兴为抓手,发展村庄特色产业,擦亮了“三头猪羊一亩地”的生态循环农业经济名片。在龙泉镇,这样的村还有很多,以生态为主线,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基础,提振乡村振兴。

傍晚,夕阳温柔地洒向这个小村庄,当我正要离开小苇子村时,回想起了村民们对于“什么是乡村振兴”的回答:“空气好了,村里啥啥都好了,吃的都是绿色食品,身体就健康”“咱自己挣钱,买点好吃的”“苹果好,卖个好价钱,生活条件就好了”……

百姓富,生态美,在小苇子村,绿水青山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不动产”,个体发展正在融入乡村振兴大局,从每个人充满希望的回答中,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最生动的答案。

原标题:《乡村行·看振兴丨山东烟台:生态苹果“种”出甜蜜生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