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三角议事厅︱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短板何在,如何突破?

滕堂伟 王婷婷
2023-11-10 18:2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当前,中国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快速发展,已成为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集聚区。人工智能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特别聚焦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新一代人工智能是加快培育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八大领域之一。五年来,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驱动长三角地区在全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头雁效应”,走出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上海方案、长三角方案。对标高质量和一体化,当前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升级发展仍存在三大制约,需要在四个重要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长三角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头雁”

首先,长三角作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最为强劲的地区之一,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对于推动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在工信部批准设立的11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中,上海(浦东新区)、杭州、南京先后于2019年、2021年、2022年获批。在工信部2022年公布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智赋百景”中,上海(浦东新区)、杭州拥有17个、10个,分别位居第一、第三。在科技部部署的18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中,长三角地区先后获批5个,包括上海、合肥、杭州、德清、苏州。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显示,2021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均超过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和川渝地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分别位居全国第三、四、五、九位。

其次,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凭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必需的技术积累和产业载体,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均具有突出的优势和竞争力。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综合优势显著。2018—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已连续六年在上海成功举办,有助于促进全球领先的专家、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交流合作,进而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从产业分布上看,上海市已基本形成以张江人工智能岛、临港新片区、徐汇滨江(西岸智慧谷)和马桥AI创新试验区为轴线,以嘉定区、青浦区、杨浦区、浦东新区和闵行区为聚点的点轴联动发展模式。

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同样处于国内第一梯队。作为首个提出并探索“城市大脑”的中国城市,杭州助力建设“中国视谷”产业地标,数字安防产业集群在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之下,江苏省人工智能产业在图像识别、智能传感器、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了特色优势。中国(南京)智谷、中国(南京)软件园、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圈。

得益于其人才、政策等优势,合肥市成为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城市。作为国内首个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在智能语音、智能家电、机器人等相关领域产值突破千亿级。

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产业的应用领域还呈现多样化特点,在智能制造、智能金融、智能物流、智能机器人、智能医疗、智能安防等领域应用广泛。上海市在智能金融领域表现最为突出。随着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加速推进,上海的金融机构在智能风控、监管等方面对人工智能的需求非常迫切。浙江省在金融、制造、机器人产业等应用领域已形成了独特优势,其中涉及智能金融的企业数量仅次于上海。江苏省和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的应用层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智能物流等领域。不断发展的先进制造、物流等行业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面临三个关键短板

一是区域协同发展缺乏顶层设计。2017年以来,长三角三省一市接连出台相关政策以推动本地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其中,上海《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江苏《苏州市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浙江《浙江省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和安徽《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均明确指出长三角人工智能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义。然而,目前仍然缺少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不利于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规划协调机制的构建。

二是产业创新合作水平仍然较低。合作专利是创新主体联系及知识交流的重要方式。2017年以来,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专利规模显著扩大,但其中跨省市的合作专利比例仍然较低(尤其是安徽省)。这说明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合作仍然受到行政边界的约束,产业一体化建设程度较低。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依赖数据、技术、算力、人才、场景等多种要素,仅依靠单个省市的力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三是基础领域仍然是高质量发展短板。人工智能基础层是关于基础支撑平台的搭建,创新难度大、技术和资金壁垒高。清华大学发布的2022 年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AI 2000显示,近几年中国数据库、计算理论等人工智能基础领域的学者数量相比于美国仍然差距悬殊。从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上看,长三角相关企业相比于技术层和应用层数量最少且主要分布在少数中心城市,如上海和杭州,而非中心城市在短时间内还较难形成集聚中心,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布局结构仍需完善。

促进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四个发力点

首先是加快制定协同发展顶层设计,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地区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依然以各省市以及各地方的产业规划为主导,尚未形成区域层面统一的顶层设计。为了避免各自为战、同质化竞争等问题的发生,长三角地区应加快制定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规划。通过明确各省市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促进区域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区域一体化发展。

其次是着力构建产业互动网络,发挥并不断强化网络效应。2019年以来,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的跨区域合作平台纷纷成立,如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工智能产业联盟、长三角人工智能发展联盟、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以及长三角人工智能知识产权联盟等。长三角地区应该充分发挥跨区域合作平台的产业影响力、资源凝聚力等优势,以此为纽带培育稳定可持续的产业互动网络,进而利用网络效应提高长三角地区整体的协同效率和经济效益。

进一步强化基础领域研究,持续促进企业空间聚敛至关重要。长三角地区应该鼓励院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人工智能软硬件设施和数据服务等创新项目,投资建设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存储和处理等基础设施,以支持人工智能基础层的研究。

从全球范围内看,一流科学家、大模型更多地来自于科技企业而非大学与研究机构,成为理论与实际、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崭新生态,顺应这一全新趋势,长三角地区须着力支持人工智能科技企业、重点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建立产学研之间的旋转门,在夯实基础层研究的基础上鼓励相关主体在特定区位的聚集,以促进信息流通和技术创新,进而使其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技术层和应用层,逐步完善产业链的布局。

与此同时,还要坚持应用导向,促进产业高地向产业尖峰迈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人工智能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结合,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推动人工智能在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深度运用,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基于此,长三角地区应需要发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高、区域体量大、应用场景丰富等区域禀赋以及不同城市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独特优势,在以基础研究突破驱动爆点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下坚持应用驱动型,以双轮驱动远近结合的长三角方案促进从人工智能产业高地迈向全国乃至全球产业尖峰。

【作者滕堂伟系华东师范大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基地教授、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婷婷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博士生】

    责任编辑:吕娜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