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再现天下第一行书,王亚彬:《永和九年》会遇到喜欢它的观众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实习生 德央
2023-11-10 23:02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三场演出票在首演前一周全部售罄,上海歌剧院原创舞剧《永和九年》未演先热,备受关注。

作为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参演剧目,11月10日-12日,《永和九年》亮相上海大剧院,首揭面纱。

作为国内首部全景式展现书法作品的舞剧,《永和九年》从叙述、编舞到舞台设计,皆紧扣中华文化瑰宝《兰亭集序》,再现“天下第一行书”的魅力。

《永和九年》剧照。本文图片由上海歌剧院提供。

三个人物串起文化赓续

《永和九年》兼顾抒情与叙事,将诗化的意境与戏剧情节的推进有机结合。导演、编舞王亚彬介绍,上半场以抒情手法生动再现《兰亭集序》的创作过程,下半场则用更具戏剧张力的手法讲述《兰亭集序》传扬于后世的故事。

三个身处不同时代的人物,串起一条“创造-传播-继承”的脉络,也串起了延绵不绝的文化赓续:王羲之是《兰亭集序》的源起,是中华文化瑰宝的创造者;李世民作为王氏书法的推崇者,是中华文化历代传播者的缩影;穿越于不同时空的青年赓,代表着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的继承者。

《永和九年》剧照

舞剧一开场便将观众带入永和九年会稽山阴的兰亭,一群衣袂飘飘的文人雅士如从画中走来。宋雨扮演的王羲之,以一袭白衣登场,气韵不凡。

“其他舞剧,我会借鉴、观察别人对一个人物的理解。但王羲之没有参考对象,我主要是从《兰亭集序》与他深交,从他的文字里,感悟他的广阔胸襟和对人生的感触。”为了接近人物,宋雨很早就开始习练书法,入了书法之门后,才知道王羲之的字为何与众不同。同时,他还特意留了七八个月的长发,梳成高髻,在造型上去靠近人物。

王羲之作为全剧最重的角色,上半场没有离开过舞台。剧中的他有两套扮相,一套白衣,一套红衣,代表不同心境。

白衣的王羲之风度翩翩,在茂林修竹、曲水流觞之中,引领观众感受兰亭雅集之趣。红衣则出现在王羲之挥毫书写《兰亭集序》的高光时刻,大甩水袖的黑衣女舞者,就像王羲之笔下不断冒出来的文字。这样一段戏剧张力极强的高潮戏,宋雨演起来很过瘾。

《永和九年》剧照

书法是纸上的舞蹈,剧中许多舞段的灵感来自书法。比如,王羲之与卫夫人习字的情景,王羲之钻研“永字八法”的顿悟,都在舞姿中展现,尽展书法之气韵,舞蹈性极强。

王羲之生性爱鹅,喜欢揣摩鹅的姿态,研究鹅的神韵,并体现在书法运笔中。《兰亭集序》里21个“之”字的写法,据说就是根据鹅的姿态演化而来的。谭一梅饰演的鹅,与宋雨唯美共舞,将王羲之从鹅之姿态吸取书法灵感的典故,生动再现。

群舞也有精彩表现,尤其是身兼多职的女舞者们。从流水、枯藤、绿竹,到白鹅、仙鹤,再到跳胡旋舞的舞女,女舞者们扮演着不同“意向性”角色,以六套扮相次第现身。因为随时要切换身份,她们的抢妆遭遇了挑战,在后台俨然是“特种兵”式换装。

如今当红的国风题材舞剧,往往都有出圈的网红段落, 宋雨自信,“《永和九年》有好几段舞蹈可以拿得出手。”

《永和九年》剧照

贯穿全剧的古琴是亮点

由舞美设计沈力、灯光设计任冬生、多媒体设计胡天骥组成的黄金三人组,为《永和九年》打造出一个拥有魏晋之风的浪漫舞台。

数块幕屏在推移、旋转、组合、分离之间,配合变幻多姿的多媒体,构建出多变的戏剧时空,时而是竹林幽幽、流水潺潺的兰亭,时而是《兰亭集序》的大幅卷轴,时而又幻化成威严肃穆的皇宫大殿。

《兰亭集序》的历代摹本,也是其千古流传的重要载体。全剧多次以不同方式呈现冯承素“神龙本”,此外,褚遂良、虞世南、欧阳询、薛绍彭、米芾、赵孟頫、董其昌、唐寅、祝明允、文征明等流传于世的历代摹本,也都经由多媒体投射于舞台。

服装设计吴蕾和人物造型设计贾雷让舞者们以身舞“墨”,以袖代“笔”。月白、天青、苍绿、黛蓝、绛紫、妃红……色彩斑斓的颜色,勾勒出魏晋风雅。

《永和九年》剧照

从《琅琊榜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热播影视剧,到风靡全国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作曲家吕亮参与写过多部爆款作品,手里握着爆款密码。

“音乐性上一定要抓住那个时代的感觉。”创作期间,吕亮以魏晋时期最著名的古琴曲《广陵散》为方向,反复聆听,去寻找规律,并汲取规律,再结合现代配器来写作。

剧中音乐既古又今,民族乐器和交响乐队交融。“魏晋时期,古琴是主奏乐器,所以古琴贯穿全剧。在展现王羲之、李世民的人物线时,我又用到了箫和二胡。”古琴是音乐一大亮点,打破常规的演奏方式,既古朴,又现代,但又未脱离根本,“第一篇章的古琴整整录制了一周,演奏家录一段,消化一段,难度很大。”

“《只此青绿》唯美、诗意,《永和九年》更有戏剧张力,二者虽然都是国风路线,但音乐的听感、质感和张力完全不同。”创作时的吕亮尽可能跳出原有的思维和习惯,为什么国风题材舞剧备受年轻人喜爱?“因为这是我们的文化,这是我们的根。”

《永和九年》剧照

“透过《兰亭集序》,大家可以看到王羲之的经历,看到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王亚彬本人也是书法爱好者,花了很长时间打“腹稿”,“前期的准备工作很充分、很理性,现场也会有灵感的迸发。”历时数月打磨,《永和九年》终于问世。

“我希望《永和九年》可以面向更广阔的观众,不仅是对书法感兴趣的观众,也有年轻一代的观众,对传统文化进行一次再学习。”王亚彬强调,创作手段一定要新,但不能脱离传统,而是要从传统中溯源后再创新,“现代观众尤其是上海观众都有很高的审美,我相信,《永和九年》一定会遇到喜欢它的观众。”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