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美院大展“星丛”:12部寻访影像中的“文明互鉴”

澎湃新闻记者 陆林汉
2023-11-12 20:54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中国美院各特色学科的艺术人文组成的12个跨学科师生团队奔赴世界各地,在不同的文明现场,寻访艺术背后的文明史和人类学意涵。最终,12支团队以影像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寻访成果,并组合成了影像大展“星丛”。

这一大展近日亮相于中国美术学院在良渚新校区举行的建校95周年大会。

澎湃新闻了解到,中国美术学院95周年校庆的核心学术活动是“天问2023:文明的互鉴”,该活动是以中国美院各特色学科的艺术人文包含12方向:“时间、山水、设计、媒介、器道、文字、影像、文艺、科幻、园林、艺术、学问”,所对应自然和社会科学的12个大人文方向“生命、流域、社会、技术、信俗、文化、历史、国家、遗迹、时间、教育、天下”。在这一场跨越地域与时空的寻访中,师生们希望探讨“什么是人机共生文明中的艺术”、以及“如何在一个艺术院校中建构有为之学”等核心问题。

中国美院良渚校区校庆现场

对于此次寻访活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表示,“我们尝试着在世界文明史的大视野中重新思考艺术教育的大本大源问题。以艺术的方式解读文明史,从文明史的高度理解艺术。”

“星丛”展览现场

“星丛”展览现场

“‘天问2023’这个项目既是“世界观的对话”,又是跟这个世界谈谈。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们发起了这样一场“教学-创作-行动-传播”四位一体的艺术行动,学校12支团队分赴世界各地,从禄丰恐龙墓穴到亚马逊丛林,从冰岛火山口到美国硅谷,从雅典到敦煌,从米兰达芬奇故居到日本桂离宫,从莫斯科工人俱乐部到延安杨家岭……为的是去现场感知人类文明演进的隐微脉搏。”高世名说。

活动总策划姜珺告诉澎湃艺术,此次展览是以整个良渚校区做总体剧场,以文明互鉴作为内容。“在2020年,我们就提出了‘分野’这个概念,就是要奔赴四方,做田野考察。我们不希望把‘文明’当作一个形容词或名词,而是希望把‘文明’当作动词。需要学生们去不同的现场。”

从寻访古文化到思考现代文明

如今,一场寻访的汇报正在中国美院良渚校区上映。澎湃新闻在“星丛”大展中看到,展厅中央有6张大展台,这一展台被称为“书桌”,集结了国美师生的案头工作,而12部寻访影片散落在展厅中,则是对于这些案头工作的行动成果的展示。“这些案头工作的展示是蒙太奇式的,将大量看似不相关的案例,通过思辨、辩证的方式整理在一起,也为影片的叙事提供相关的语境。”姜珺说道。

“星丛”展览现场中的展台

展厅中的这些影片,不仅是国美师生对文明的追寻,更是关注当下,感知21世纪人类文明的发展脉博和潜在趋势。其中,影片《时间 · 生命|深时的巨石 —— 寻访星宿龙》是国美师生团队走访了禄丰、澄江、自贡、云阳等地,拍摄了恐龙的考古现场。以及对于恐龙骨骼分析、命名等一系列访问。“你说未来会怎么样?未来实际上可能也是我们现在当下创造,演化就是我们每一刻的创造的结果,未来也可能就是我们现在所做的创造,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也是有迹可循的。”影片以寻访恐龙化石为切入点,探讨了时间与生命的话题。而影片《文字 · 文化|大地书写与时间持存 —— 寻访无字天书》则是对文字的追述。国美师生寻访了殷墟、二里头、陶寺、庙底沟、大河村、仰韶村等地,从文字与符号的形成为切入点,回顾文字形成之初的历史:文字是化石,它记录文明,也被文明记录,所有理念之条件都能在文字之内发生。文字是过来人留给未来的信息,也是未来人凝视当下的眼睛。

《时间 · 生命|深时的巨石 —— 寻访星宿龙》

影片《文字 · 文化|大地书写与时间持存 —— 寻访无字天书》

在海外的寻访影片中,《科幻 · 遗迹|世界尽头的中心 —— 寻访失落大陆》则是一场对于冰岛雷克雅未克、布劳施古阿必、斯科加、斯奈山半岛等地的拍摄。冰岛是世界尽头,也是正在消失的大陆,其海床面积比许多大国的面积都大,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人置身于宇宙洪荒之下的渺小和无力。同时,冰岛也是一个特殊的地质现场,大地极其活跃,气候瞬息万变,由此,它也变成了科幻片的绝佳拍摄场所。影片相关负责人刘畑说,“你可能驱车30分钟,看到火山到冰原,再到瀑布的无缝衔接。所以这里成为了科幻工业的现场,构建起了从拍摄到刺激旅游,再到在地传播及社交媒体循环播放的巨大欲望链条。我们在这里,首先面对的是自然,其次面对的是巨大的构造想象链条。但我们也需要反问,还有其他剧情的可能性吗?曾经最具开启性质的“科幻”,是否随着日益成熟的工业化生产,已经进入了若干固化的格式?我们的想象是否也在趋于僵化?”

影片《科幻 · 遗迹|世界尽头的中心 —— 寻访失落大陆》

《山水 · 流域|并非冷漠的大自然 —— 寻访马孔多》

相比于冰岛的实地汇报,影片《山水 · 流域|并非冷漠的大自然 —— 寻访马孔多》则是一场对想象世界的探访。“马孔多”是马尔克斯笔下的虚构场所,但其中折射出的则是原始生态与现代性文化之间的矛盾性和复杂性。而对这一想象之地的考察注定是复杂的,从亚马逊到圣何塞,再到塞维利亚及加勒比海,这是一场空间地理与历史地理的跨越。整个影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呈现的是所谓的亚马逊雨林里的那种神秘与魔幻;第二部分中,镜头回到了加勒比海,到了马尔克斯的老家,回应魔幻现实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意义;最后,影片引用了一部哥伦比亚导演的戏剧“森林之上的森林”,回应了作为一个殖民时期的科学家与印第安人的地方性知识间的关系。影片负责人谭彬说,“近年来在拉丁美洲历史研究里面一直存在一种说法,即并不是欧洲人征服了拉丁美洲,而是拉丁美洲征服了欧洲人。拉美文化经过400年,创造了神秘和魔幻,而之后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它成为了文学流派中重要的文学题材。影片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风景,以自然作为叙述的主体来讲述故事。就像影片开始出现的那棵巨树,500多年,差不多和西班牙人同时出现在新大陆。”

影片《学问 · 天下|分科之学的统一之道 —— 寻访轴心时代》则是一场对雅典、罗马等地的寻访。影片呈现的不仅仅是古典的遗迹,还有遗迹上的多个历史维度,该影片希望表达的不光是古典文化,而是每个历史时代。另一部以“古典元素”为视角切入的影片是《园林 · 时间|时间的承载与形状 —— 寻访千利休》,从镰仓到京都,再到奈良等地,在园林寻访中,讲述独特的空间尺度及人文精神:园林是一个地域文化的关于世界思考的浓缩再现,它是一本厚厚的历史图像的堆栈与沉积。园林是文明的诗画化的图绘印记,它继续记录溶解着历史记忆与叙事,并不断的探寻着新的载体形状。

影片《设计 · 社会|社会方案与宇宙映射 —— 寻访呼捷玛斯》

此外,在这场世界各地的寻访中,美院师生也将镜头对准的现代文明。其中,《设计 · 社会|社会方案与宇宙映射 —— 寻访呼捷玛斯》关注的是影响二十世纪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要院校——呼捷玛斯,该院校也是苏联先锋派最重要的发展载体。虽然呼捷玛斯现在几乎已被人遗忘,但在它影响下形成的具有创造性的社会方案,以及具有宇宙映射的未来图景,早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世界的设计发展。影片通过当下中外学者的视角来探讨以呼捷玛斯为核心的先锋派在历史、当下和未来的创造性贡献与启发

影片《媒介 · 技术|个人计算机与反文化 —— 寻访1960年代》

与追寻消失的呼捷玛斯不同,影片《媒介 · 技术|个人计算机与反文化 —— 寻访1960年代》将镜头对准了美国旧金山及其背后的硅谷。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旧金山是一种意识形态,发展出了今天的计算机文化,以及嬉皮士等文化,到了冷战时期,它既是军工综合体的资助对象,也是青年的自由场所。而当下的社会依旧受到这些文化的影响。该影片希望公众跟随镜头回到上世纪六十年地啊,重回历史中的重要时刻,重新思考这一故事。

从大视野中重新思考艺术教育问题

在中国美术学院校庆期间,12支寻访团队在良渚校区相互分享在世界各地的所问所思所得。期间,中国美院举办了“总目录‘天问2023:文明的互鉴’学术论坛”,将十二组两两配对,以“学问-天下”为“道”、以“艺术-教育”为“艺”贯穿五组对话,形成多主题交织的圆桌议事。此外,在“路边野餐”项目中,影片项目的领队召集师生,在良渚校区的12个野营帐篷中举办露天课堂。

作为“天问2023:文明的互鉴”的收官仪式,中国美院良渚校区的设计师张永和与四位跨界专家就教育、时装、影像、视觉等主题,展开以“跨学院”为平台,以“大人文”为核心,以“泛设计”为策略的跨界对话,意在“学问-天下”之“千里之行”,需要落实为“艺术-教育”之“始于足下”。

《寻访呼捷玛斯》“历史先锋派”丛书

姜珺告诉记者,此次校庆中的探讨、展览等活动其实都是一个交织的状态。展览是短周期活动,而在那之外的研究探讨等案头工作则是一个长周期语境。“思想(案头)和行动(寻访)是二位一体的。在实践中去思考问题,也是我们当下的教学方式。我们要‘顶天立地’,既不是只走路不看天,也不是只看天不走路,通过行动来不断扣问我们的天花板,扣问普遍性问题。”

中国美院校庆现场 

对于此次校庆活动的意义,高世名表示:“这是一个长期计划,通过这个计划,我们尝试着在世界文明史的大视野中重新思考艺术教育的大本大源问题。我们的目的是超越既有的艺术史与专业观念,再次打开艺术的视野和学院的关怀——以艺术的方式解读文明史,从文明史的高度理解艺术。通过这次‘学院行动’,在不久的未来,我们或许可以拓展出一种新的艺术方式,召唤出一种新的教育愿景。”

    责任编辑:陆斯嘉
    图片编辑:张颖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