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万里长城在哪里?听长城专家董耀会讲透长城!

2023-11-15 13: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长城参与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它不是一道孤立的城墙,而是一个结合了戍防、屯田、烽火传递、驿传递运系统的防御体系。长城为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在《万里长城在哪里》一书中,长城专家董耀会从宏观的地理视角阐释了中国人持续两千年修建长城的原因。结合不同区域的不同地貌,董耀会细致讲述了长城的历史文化、经济、军事、交流、保护等内容,生动呈现了长城内外的互动交流以及与自然地理的相依相融。

董耀会

长城弥补天然屏障的不足

文/董耀会

摘选自《万里长城在哪里》

第一章第三节

长城沿线北纬40°~42°之间的中国北方,由东向西分布着大兴安岭、燕山山脉、太行山脉、阴山山脉、贺兰山、六盘山、祁连山脉、天山山脉等大型山脉。长城基本上修建在这些山脉的山脊上,或是修建在这些山脉邻近的要冲位置。长城区域的环境和经济类型都受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等一系列山脉的影响。

长城区域的东部主要位于大兴安岭,这里是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在先秦至秦汉时期,大小兴安岭以南就是农耕与游牧或渔猎的交错地带。战国燕长城和秦汉长城,都修建在大小兴安岭以南、燕山以北。金长城的很大一部分位于大小兴安岭。此外,汉朝的鲜卑部落、北魏时期的室韦部族基本上都产生于这里,并由此发展壮大后走向中原。

燕山山脉的战略位置,既是华北平原往东北方向的主要屏障,也是由东北进入华北平原的必经之路。游牧势力占据这一区域,就有了向中原发起进攻的立脚点和根据地;农耕政权控制了这一区域,就有了向北发展的基地。战国燕北长城修建于燕山北部,明长城的蓟镇部分则主要修建于燕山南部。

关于“作战基地”,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有过论述,他认为:“一支军队从建立它的地方出去作战,不论是进攻敌人的军队或战区,还是到本国的边境设防,都必须依赖这个地方,必须同这个地方保持联系,因为它是军队存在的条件。军队人数越多,对它依赖的程度和范围就越大。”实际上历代长城都有这样军事后方的作用。

图片摘选自《万里长城在哪里》

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是保护河套平原的天然屏障,也是长城区域的中部地区。这条山脉为东西走向,包括狼山、乌拉山、大青山等。河套平原是黄河冲积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自古这里就是农耕与游牧势力交替据有、相互争夺的地方,也是农牧民族相互融合、相互认同程度较高的地区。河套平原今天依然是内蒙古高原的粮仓。

祁连山南部的河西走廊及以西的西域是东西方交流的通道。汉代经营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后,由绿洲连接起来的河西走廊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更为重要。绿洲有较好的水源,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

图片摘选自《万里长城在哪里》

绿洲适宜农业生产,是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中原王朝开拓边疆的重点地区。汉代,中原政权占据了几个绿洲,长城也由河西走廊继续向西修建。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天山山脉冲积平原,有汉代和唐代修建的长城烽燧。这里是月氏、乌孙等早期游牧民族活动的地区。西域多数时候为游牧区域,今天的青海、甘肃和宁夏,在当时常面临来自游牧势力的威胁。中原政权始终重视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古老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在这个区域不断地交流、融合、发展和演变。中国古代两千多年来一直在北方修建长城,主要是补充北部天然屏障的不足,以防御来自游牧势力的扰掠,构建农牧秩序,以减少战争。有人或许认为战争也不一定是坏事,其实不管怎么样,打仗总不是好事。如果连这一点都不承认,无疑是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的巨大倒退。

农耕和游牧两种经济类型是一对具有特殊性的矛盾,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统。这对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就这样推动着历史的发展。农耕和游牧民族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文化之间也有相互借鉴。中华文化是吸收了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集大成者,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认识。

那年燕云十六州

文/董耀会

摘选自《万里长城在哪里》

第三章第四节

几乎所有研究或介绍长城的书,都会提到燕云十六州。这个古代地理名称,指的是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山西大同)为中心的十六个州所辖的地域,也称幽云十六州。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天津两市全境,加上河北和山西两省北部的长城地区。

燕云十六州丨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一个名字始终和燕云十六州联系在一起,这个人就是石敬瑭。天福是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为后晋皇帝后的第一个年号。他为了让契丹出兵支持自己,认辽太宗为父并于天福三年(938)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辽国的疆域因此扩展到了长城区域。不论是秦汉长城还是北齐长城内外,至此都被契丹人建立的游牧政权所控制。此后的中原政权都曾努力想收复燕云十六州而不得。

石敬瑭丨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地区北高南低,有太行山山脉和燕山山脉横跨。境内的桑干河和拒马河河域既是古代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天然分界线,也是农耕政权防御游牧势力的屏障。

燕云十六州在阻挡北方游牧政权南下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个区域是北方游牧军队进军中原的必经之路。中原政权拥有了燕云十六州地区,便可以修建长城,阻挡游牧骑兵的南下扰掠。中原军队虽然也有骑兵,但是和擅长骑射的游牧骑兵相比,毕竟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有了燕云十六州,北方的游牧军队就很难进入中原。

没有了燕云十六州的屏障,北方游牧军队就可以长驱直入。

辽军和后来的金兵,依托燕云十六州可以直接攻打到黄河下游,甚至打到长江流域。可见对于北方游牧政权来说,占领了燕云十六州有多么重要。他们以此为基地进攻中原就变得十分便捷,大军也不必为后备物资不足而担忧。契丹以答应出兵帮助石敬瑭立国为名,让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作为谢礼割让给了辽国。契丹人趁着五代十国的中原内乱获得了燕云十六州,这使得后来的北宋失去了北方长城地区的屏障,在战略上已经处于极端的劣势,长期处于很惨烈的挨打局面。

两宋时期,也曾多次想通过赎买和进攻的方式,夺回燕云十六州的控制权。宋太祖赵匡胤在结束五代十国以来的军阀混战之后,为了赎买燕云十六州还专门设置封桩库,但没有成功。宋太宗赵光义为了夺回燕云十六州,还和辽军打了仗,最后也是以宋军大败告终。雍熙三年(986),宋太宗北伐辽国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人们熟知的杨家将杨业就战死在北征契丹的战斗中。杨业不是农耕王朝与游牧军队打仗战死的第一位将军,也不是最后一位,为什么如此被人们所纪念?其实宋太宗给予他“忠武”的谥号就最说明问题。相传,北京密云的古北口,有一座辽代修建的杨令公祠堂。

杨业丨图片来源于网络

宋朝衰弱了之后,慢慢也就放弃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打算。北宋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也没能收复这个兵家必争之地,这是北宋历代君王的遗憾。放弃夺回燕云十六州,成为北宋走下坡路的标志。此后的北宋更是陷入了军事和外交的困局而节节败退。

宋朝对辽国始终硬不起来,辽国后来的衰落与宋朝基本上没有任何关系。辽国境内生活在白山黑水中的女真人崛起了,女真部落首领完颜阿骨打创建了金国,联手北宋一起攻打辽国。金军对辽军作战可以说是势如破竹,北宋军队的战斗力却很稀松。辽军被金军打得丢盔卸甲,翻过手来却把占有绝对人数优势的宋军打得一败涂地。

辽国被灭掉后,辽军残部被耶律大石带到西域建立了西辽。按照金与宋的协议,攻灭辽国之后北宋将获得燕云十六州。女真人不但没有将燕云十六州还给北宋,而且在看到北宋军队的战斗力极差后,决定连北宋一起灭掉。靖康之役,北宋徽钦二帝和众皇室成员都被金人抓走了。皇子赵构侥幸逃到南方,被拥立为帝,开启了南宋的统治。直到13 世纪,蒙古人崛起打败了金和宋,才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重新统一了起来。

【相关图书】

《万里长城在哪里》

董耀会 著

中信出版·大方 2023年10月

长城参与了中华民族的形成。本书以宏观的地理视角阐释了中国人持续两千年修建长城的原因。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沙漠戈壁,全书通过不同区域的不同地貌,介绍了长城的历史文化、经济、军事、交流、保护等内容,生动呈现了长城内外的互动交流以及与自然地理的相依相融。

原标题:《万里长城在哪里?听长城专家董耀会讲透长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