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再见!报刊亭里消失的“朋友”

2023-11-15 18: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头图来源:https://monica-m.tuchong.com/18976423/

2023,是纸上青春频繁告别的一年。

以青春文学著称的《爱格》于10月发布停刊公告,至今已发行697期、陪伴无数观众“偷星”又“破穹”的《知音漫客》也与《漫客绘心》《漫客绘意》一道与读者暂别。

不止今年,一度号称女生文学代表杂志的《意林·小小姐》在2021年就宣布进入无限期休刊状态;还有很多杂志,连公告都没有发布,就匆匆消失在读者的视线之中。

那时候,报刊亭的书架总被铺得满满当当,从漫画、青春文学、英语周报到科普读物,各具特色的封面和艺术字体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在附近的街角,总能听见人们聚在一起讨论着杂志连载的新内容。

时光荏苒,那批放学的身影换了又换,杂志也不再成为他们话题的中心。曾经成为街头一景的报刊亭,如今也随着杂志的纷纷停刊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当中。

曾经红极一时的杂志为何走向休刊?杂志涨价背后,纸媒行业遭遇何种冲击?数字化浪潮下,“消失”的杂志如何转型复归?

01 杂志停刊 一代人记忆的落幕

近年来,《爱格》《知音漫客》《桃之夭夭》《飞言情》等多本杂志接连发文宣布休刊,大众在唏嘘的同时也不免感慨,还没来得及好好告别,那些与杂志产生的美好记忆却就此画上了句号。

对于许多读者来说,杂志是他们青春路上的重要陪伴者。

修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璃安还记得,小时候她最爱看的就是《意林·小小姐》。每次一上新刊,她总是班级里第一个买到的。除了短篇文章,最令她印象深刻的,就是每期排在最后的“读编会”小栏目。里面记录的一个个杂志编辑们的日常小故事,不仅有趣,还让她对编辑这个职业心生向往。

来自河南的阿亭也说,上学的时候,教室里总是一本杂志全班传阅。自己常看的《飞言情》,虽然现在看来其中的一些故事不乏套路化,不同人设的男女主角总谈着相似的恋爱,但当时读起来却总是津津有味。受其影响,她曾亲自动笔,在天使论坛上投过不少稿件。

大约在二十世纪初的时候,杂志发展的势头不断向好。2008年,中国文学期刊10强的年度评选中,《最小说》超越《收获》等一众传统文学期刊夺得桂冠 [1]。2007年,《中国图书商报》推举“中国十大最具原创精神的期刊品牌”,《漫友》是唯一入选的动漫期刊,并且在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被新闻出版总署选为“优秀少儿期刊”[2]。

然而十几年过去,这些留下了宝贵阅读记忆的老朋友,纷纷选择与读者告别。“听到小MM告别的消息,内心涌动的全是酸涩与不舍。”璃安在读完《意林·小小姐》的告别刊后写道,“真没想到,现在和朋友聊起杂志,也可以用‘我曾经看过的什么什么’为开头了。”

这些于纸媒的黄金时代出现,又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逐渐落寞的杂志,最终是与一代人的记忆一起落下了帷幕。

02 涨价背后 是时代浪潮的裹挟

价格是巿场供求状况的晴雨表,杂志价格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其发展的状况。

《知音漫客》在2009年改版为周刊后,每期100多页的全彩杂志只要5元,其高性价比的底气,是高达几百万的月发行量[3]。然而随着读者的不断流失,《知音漫客》在2020年改为半月刊,其价格也从6元涨至10元一本,与此同时,其质量却没有提升,因而也遭到一些读者的诟病。

杂志价格的突然上涨并不少见,很多时候,它是为求生存、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比如,2021年《萌芽》发表调价公告,表明其涨价的原因是受纸张、印刷、人工费持续上涨的影响,杂志的制作和出版成本大幅增加[4];读者传媒发布的公告也称,《读者》及相关期刊价格上调是为合理传导上游成本增加的影响,保证《读者》及相关期刊持续稳定发展[5]。

然而,多重考量下的涨价仍无法扫除杂志的颓态。究其原因,涨价只是杂志下坡路上的一个缩影,背后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的萧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 5.28 亿人,占10.8亿网民整体的 49.0%[6]。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场景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多读者更倾向于从手机、平板等新媒体端获得信息。

除了读者群体的大量流失,传统杂志还面临着纸刊成本较高、广告收入下降等困境[7]。多方压力之下,杂志被时代浪潮裹挟,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并不是意外的结果。

03 湮灭于世 还是与时代共进?

停刊后的杂志,就像潮水退去后留在沙滩上的海螺,即使脱离了原本的环境,也有机会在某个瞬间被人拾起,焕发一段新的社会生命。

作为曾经小说、漫画发布的主要渠道,各杂志通过签约作者、购买版权、投稿办赛等方式积累了大量热门IP。《那片星空那片海》(2017)、《如果巴黎不快乐》(2018)、《南风知我意》(2023)……这些在《爱格》上连载过的小说都相继被改编成了电视剧;一度掀起独特文风的“小四文学”:《爵迹》《小时代》和《悲伤逆流成河》,也经历过由杂志到银幕的改编旅程。

相比之下,漫画的影视化之路则更加特殊。一方面,由于漫画类杂志本身极受青少年欢迎,漫画改编往往被寄予厚望,如《斗罗大陆》和《斗破苍穹》的电视剧版在开播之时就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另一方面,由于漫画文本的信息结构和叙事方式与小说不同,且读者对于漫画人物的形象已经非常熟悉。一些真人改编无法还原漫画人物形象,很容易引发原著党的“炮轰”,今年电视剧《异人之下》开播时对彭昱畅饰演主角张楚岚的争议,正反映了这一点。

即使成功还原了作品、提高了演员和IP的知名度,也依然无法化解杂志本身读者流失、销量锐减的困境。为了生存,杂志们必须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

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迎接数字化的东风。申请微信公众号、建立门户网站、开通微博、设计手机APP……为了抢占电子屏、布局新媒体,各类杂志可谓是花样百出。其中《三联生活周刊》《知音漫客》和《瑞丽时尚先锋》的转型较为成功。

作为生活咨询类杂志,《三联生活周刊》紧跟社会热点。据观察,《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头条阅读量普遍突破10w+、微博粉丝2456.2万,甚至还开辟了门户网站,持续发布新闻、销售电子刊和播客音频,在巩固忠实读者的基础上吸引了不少数字新生代[8]。

《知音漫客》与飒漫画、杭漫文化、漫言星空等工作室合作,开辟了同名APP和漫画网站,一举突破杂志的页数限制,使读者接触到了悬疑、穿越、漫改等多种漫画题材;聚焦服饰、妆发及娱乐领域的《瑞丽时尚先锋》在停刊后则依然保留杂志电子版,依托瑞丽官网发展电商业务……[9]

除此之外,不少杂志还根据不同平台和自身优势发展了新业务。据观察,《爱格》在抖音直播间出售过刊杂志、言情书籍和签名海报;《中国国家地理》结合科研活动和旅游需求,开创“科考旅游团”,如滇越铁路文化线路考察、冰岛梦幻极光与蓝冰洞探险等。

可见在如此“卷”的当下,光把白底黑字搬上电子屏幕对杂志来说远远不够。相反,只有顺应社会潮流、玩转媒介特性、持续产出优质内容和服务,杂志才可能长久生存。

在数字媒介的帮助下,停刊不是终点,而是一次新的出发。浸润着成长记忆的杂志,以多种形式存在于网络空间之中,和一代人的青春遥相呼应。

未来杂志的新生与消亡,或许正如《万象》原主编俞晓群所说的那样,“会像饭馆的开张关闭、商业产品的上架下架一样正常”[10]。只是不知道若干年后,当你不再阅读杂志时,是否还能瞬间回想起记忆中的那个它?

看看你能回忆起多少本杂志吧~

(应受访者要求,璃安、阿亭为化名)

参考文献

[1] 搜狐网,请叫我杨老三.郭敬明的《最小说》是怎么倒闭的?. https://www.sohu.com/na/457859768_120130747

[2] 识典百科. https://shidian.baike.com/wikiid/8348165552945794910

[3] 知音传媒集团官网. http://www.zhiyinmedia.com/plus/list.php?tid=8

[4] 萌芽.《萌芽》调价公告.http://www.mengya.com/news-20211220/

[5] 澎湃新闻,徐宏文.《读者》涨价50%:从6元涨到9元/册,受纸张涨价等影响.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20608

[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23-08-28)[2023-11-12]. https://www.cnnic.cn/NMediaFile/2023/0908/MAIN1694151810549M3LV0UWOAV.pdf

[7] 常江,杨奇光.纸媒的再度沦陷:聚焦杂志的大规模停刊[J].新闻界,2015(24):11-17.

[8]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 https://www.lifeweek.com.cn/

[9] 知音漫客网. https://www.zymk.cn/

[10] 同[7]

数据收集与分析:邱童 唐一丹 汪翰 李逸博 杜天舒

可视化:周泓杰 李逸博 汪翰

文案: 唐一丹 邱童

美编:杜天舒

统筹:周泓杰

原标题:《再见!报刊亭里消失的“朋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