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时代面孔 | 王胜利:玉手铸就匠心之美

2023-11-16 18: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记者|张   强

琢玉,如做人。他锲而不舍,坚信“玉石”可镂。他从艺三十余载只做一件事,在每天的潜心创作与内心和玉石的对话中,把文化、知识、耐心、专注、灵魂、坚持、传承传递给了同行。

把传承、发展玉石雕刻技艺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用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态度诠释着新时代的“匠心精神”。他就是王胜利。

王胜利,中国玉雕大工匠、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金银珠宝商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玉石雕刻专业委员会会员,广东省珠宝首饰行业协会理事、广东省雕刻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晋江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CCTV发现之旅在艺术的道路上特邀录制嘉宾。

心中有情怀 手中有执着

作为传统工艺美术大师、玉石雕刻界的名家,王胜利的血脉里传承着开拓精神,也有着福建人闯荡南洋的历史文化底蕴。一身简洁素雅的着装,脸上始终挂着温文尔雅的微笑。在谈及自己的作品时,平时不善言辞的王胜利变得健谈起来。玉石界有一句老话叫做:玉不琢,不成器。这主要是说玉石只有经过雕琢,才可以成为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工艺品或者艺术品。君子如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作品,更要钻研细琢。

几十年的风雨兼程,日夜的篆刻精雕,面对灯光的普照一块优质的作品,需要的独具匠心精神。王胜利在玉雕行业深耕了三十多年,出品造型严谨,雕琢手艺精细,作品极具艺术感染力。玉雕材质的《鲁班锁》造型优美,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角。更是将中华文化的精髓与作品深度融合在一起,精简而大方,每一个环节都呈现出文化的天时地利人和。

玉是有灵性的,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历经千年兴盛而不衰的玉雕产业,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华夏玉文化,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技艺高超的中国玉雕艺人。

润玉有灵,慧眼识之。智艺琢之,德心兼具。王胜利谈到自己在创作中要內外兼修,一方面不断研究儒家入世道理与道家出世哲学,在书海中访诸子百家,探寻传统文化的真谛,从而通过作品向社会提供正能量。另一方面他从细节处做起,多年来热心公益,做到真正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向善,以德养艺,彰玉之德。

多次欣赏王胜利先生的作品,不禁让我想到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一句话:“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的确,王胜利的玉雕风格就是这样,他通古博今,借古今中华文明之大成,在中国几千年文化长河里闲庭碎步,貌似随手一抓,就成功地糅合成了自己独特的玉雕艺术风格。

然而,任何领域的艺术家,想要“成一家之言”都绝非易事,就王胜利而言,没有对古今艺术风格的深刻禅悟,没有对远古艺术符号的精准解码,要想在百花齐放的当今玉雕界形成自己独特的复古中国风玉雕艺术风格是非常困难的。他的这种风格的形成,更是来自于艺术家内心深处的一种文化自信。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每个时代都赋予其不同的内容和价值,时至今日,它的使命和意义更值得推崇。伴随祖国的强大发展,文化自信必将带来玉文化的复兴。探寻玉文化根源,已然成为当代玉雕艺术家的责任。他们应以天地道德文化为根源,以玉器为密钥,才能探索到玉道的源头。相信玉的美好和玉道精神会唤醒人内心深处的真善美,而止于至善将是玉雕人的终极目标。

做玉文化的坚守者

做好中国玉石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创新者。在采访时王胜利对记者谈道,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就有了玉制工具。商周时期,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中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玉国之一。

新时代新征程,无论是民间玉雕从业者还是玉雕大师,作为玉雕文化从业者,都要在传统玉雕奉献中不断创新上。不断将作品注入民族元素,从而表达一种朴素的情怀,选择世间精美的玉石记忆感人瞬间。玉文化承载着丰厚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夫玉者,质地细密、色泽淡雅、温润光洁之美石也。其储养光华,扣击有声,坚硬似铁,晶莹含翠,在众多石类材料中脱颖而出,备受世人喜爱。

我们来欣赏王胜利先生的每幅作品,它不是锦灰堆或八破图,而是用一幅玉牌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的完美画卷。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从春秋战国到秦皇汉武,唐宋元明清无不包含其中,玉雕师仅用一小块玉石便成功诠释了毛泽东主席《沁园春·雪》的意境:“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那些符合各个时代的各种图案符号与文字,彰显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构图中的大量“留白”,恰恰是给我们写满了一部中国通史 。

图案以龙的形象贯穿始终,让一部中国通史一脉相承。龙是远古时期我国就有的传说。它与中国古老玉文化一样,一直伴随着华夏文明的诞生与发展,与历代中国文化已经是血脉相连,不可分离了。

“玉雕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沧海寻珍玉,笃行听玉吟。对于王胜利来说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呵护,用爱浇灌。更要格物致知的来用心衡量。玉于他是精神寄托,也是结善缘、圆善行、传播玉文化的根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