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养老院爷爷奶奶给年轻人的4条“忠告”,治好了我多年的焦虑

2023-11-17 19: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知锦

作者 | 帆书 · 知锦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句经典台词:

“人生可以归结为一个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生,就是忙着死。”

甚是通透,一语道破人生的本质。

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想法和行动,奔赴在这场“忙于生死”的人生过程中 。

或选择积极应对,或选择被动应付,都忙着投注时间和精力,也盼着求得美好和幸福。

然,忙得不亦乐乎之余,总是难免忙到精疲力竭,且心茫茫亦盲盲。

我等年纪轻轻,早已压力难耐,焦虑蔓延,身想躺平却意难平。

奈若何?

不妨听听这4条火上热搜的“忠告”,来自于养老院爷爷奶奶的“歪理”,以最俏皮快乐的方式说出了最入心上头的真理。

很多网友直言:“治好了我多年的焦虑。”

真正悟透这些忠告后,你或将豁然清醒:摆正好心态,开启积极人生。

“成功源于后天的努力,所以今天和明天这两天,我们就休息吧。”

现实中,很多人信奉“只有努力奋斗才能获得成功”的信条,并且为了追求成功,总是强迫自己无休止地拼命努力。

很多时候,人们又太容易急于求成,总想着短期努力就立刻有回报,却不得不为眼前看不见的效果迷茫焦虑。

殊不知,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抵达,往往需要蓄积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持续性努力。

而人生漫漫长途,不是一直拼命才是最好的,不懂得停歇反而欲速不达。

养老院爷爷奶奶们给出了这句忠告:

“成功源于后天的努力,所以今天和明天这两天,我们就休息吧。”

(图源抖音,侵删)

虽有调侃的味道,但也道出了老人们的处世智慧:会休息才会成功。

一个朋友分享过他的经历:

创业初期,为了让公司早些步入正轨、实现营收,他经常没日没夜地加班,恨不得24小时连轴转。

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他的身体已吃不消,释放出警示信号:整日犯困,食欲不振,有时会突然眩晕。

家人再三劝促下,他才被迫去看医生,医生开出的药方只此八个字:别硬拼,要舍得休息!

于是他给自己放了个假,而经过适当的休息放松后,他方才重回蓬勃的精神状态。

通往成功路上,努力很重要,但休息才能积厚成势。

《礼记·杂记》曾言:“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人的精力亦如此,只张不驰,就会疲倦;只驰不张,终难成事。

凡事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方为智慧人生。

“你就这么的以自我为中心过,等你老了会发现,你度过了无悔的一生。”

豆瓣上有一个热帖:

“过主动的人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更快乐。”引发网友共鸣。

帖主说:

“人生已过半,经历半生风雨才顿悟,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拥有让自己快乐的本领。

余生就以自我为中心,充分开心地去体验。自己活得开心,比费力讨好别人更重要。

当我更多地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关注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对想要的东西会勇于承担、负责,既不为难别人,也不会委屈自己”。

甚为认同,人生只有一次,我们当以自我为中心,追求真正的内心需求和快乐。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独自的感受,你不必为遵循世俗的标准而循规蹈矩,也不必为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而小心翼翼。

你本该活到幸福且像自己,就像养老院爷爷奶奶告诉我们的这般:

馋了就吃,累了就歇,能买就买,能躲就躲,谁可爱就爱谁,谁可恶你就怼谁。你就这么的以自我为中心过,等你老了会发现,你度过了无悔的一生。

(图源抖音,侵删)

听得老人言,幸福在眼前。

我们只有一次人生,不能白来,要活得尽兴且快乐,过得恣意而洒脱。

真正参与到生活本身,去热爱具体的生活:体验每天的柴米油盐,感受每天的喜怒哀乐。

人生最好的活法,莫非是安心于当下,快乐于现在。

所以,只要你把心情过好了,生活就自它存在的意义。

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人生尽兴,才是智人!

“坚持不自律,本身也是一种自律。”

听过一句话:“自律和不自律之间,差的是一整个人生。”

当自律成为衡量成功的关键因素,人人喜欢标榜自律。

很多人试图自律,但常常在途中失败。

比如为跟风读书而自律,信誓旦旦地列出目标计划,坚持每日晒圈打卡,却不出半个月就放弃了,因为她本不喜欢读书。

又比如为了减肥而自律,经过短时间的高强度健身减下体重,但很快又反弹,因为达成目标后他又重蹈起不节制生活。

他们“躬身入局”般验证着自律是痛苦忍受。

殊不知,他们用错了方法,错把自律当目标而偏离了自律本意。

其实,真正的自律,是从内心发出的热爱和自觉的坚持,而不是强迫自己硬拼时间的长度和耐力的强度。

童话大王郑渊洁就曾分享过“成功秘诀”,他每天坚持早上4点半起床,写作到6点半,天天如此,坚持了30多年。

恰是用这有且仅有的2小时自律,用来专注投入热爱的写作,既乐在其中又能乐享其成。

所以《自律的力量》一书中如是说道:

“所有的自律者都在追求平衡自在的生活状态,我们学习自律,无须与自己对抗,更不要牺牲自己本应珍视的东西。”

此言为我们认知自律打开了一种新的理解。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去做热爱的事情,热爱了才能专注,专注了才能高效,高效了才能看见未来。

这也正是回应了爷爷奶奶们的经世智慧:“坚持不自律,本身也是一种自律。”

(图源抖音,侵删)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能不用啊就不用。”

知乎上有网友提问:

“为什么我们想要的越多反而越难幸福?”

有个高赞回答一针见血: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活得太‘有用’。”

生活中,一旦事事苛求“有用”,处处标签“有用”,不免活得太紧绷用力、精明功利。

而太有用的人生,看似无比正确,却也无比乏味,少了弹性,也失了本真。

因此,历练老成的养老院爷爷奶奶们这样告诉我们: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能不用啊就不用。”

(图源抖音,侵删)

这个忠告恍然点醒了我们,生而为人,大可不必时时有用。

有时候,就安于做一些“无用”之事,恰能为生活平添乐趣,方得自我。

晚清名臣左宗棠,在青年时期也曾为了科举入仕而苦读有用的四书五经,作有用的八股文。

但比起读经科举,他更偏好读农业地理,水利兵法等“课外书”,并花费大量时间和心血致力研究。

在外人看来,这是读无用之书,下无用之功,他也被嘲笑是脑子坏掉了、不务正业。

他却沉浸其中,不亦乐乎。

尽管后来落榜举人,却正是凭借着数十年积累的无用之用,逆袭为晚清第一能人。

想起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一段言论:

“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无用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时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有用与无用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而且会相互转化。

与其固守“有用”的执念,被”用“字限制,不如开放心态,常怀豁达之心,允许自己随心而行,快乐自会相逢。

《菜根谭》中云: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

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天地能够万古长存,可人的生命却有尽不复重来;人的一生再长也只有百年光景,是很容易就消逝。

我们有幸生活在世界上,不能不知道拥有生命的乐趣,也不能不提醒自己切勿虚度时光。

人生本是苦短,这一辈子步履匆匆,忙忙碌碌,所追求的成功,最好莫过于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而幸福,也是行进在活成自我的路途中,你所经历和体验的,每一程都是风景,每一步都是成长。

作者 | 知锦

主编 | 阿医

排版 | 余景

原标题:《养老院爷爷奶奶给年轻人的4条“忠告”,治好了我多年的焦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