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周艺术人物|迭斯留下的上海“彩虹”,贝利唤起的黑人记忆

明徽 高丹 黄松 畹町
2023-11-20 08:07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卡洛斯·克鲁兹-迭斯是欧普艺术以及动态艺术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艺术家之一,其展览日前在上海北外滩揭幕,特色景观建筑彩虹桥的改造设计是克鲁兹-迭斯在中国首个大型公共艺术作品,也是他在中国最后的遗作。

55岁的美国黑人画家、雕塑家拉德克利夫·贝利,11月14日去世,他用艺术优雅地唤起美国黑人的记忆。同样用艺术串联起时光和记忆的还有阿根廷数字艺术家Six N. Five,他在上海百年前的光陆大楼里呈现了一场沉浸式展览“明天的记忆”。在北京,法国青年艺术家马克西姆·庇佑个展“瞥见归家的人”于北京艺术之家举办;已故学者萧耘春的《捕风楼文稿》在其辞世一周年之际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上海|法籍委内瑞拉艺术家卡洛斯·克鲁兹-迭斯

在北外滩“架起一座彩虹桥”

卡洛斯·克鲁兹-迭斯

11月19日,彩虹桥揭幕仪式暨虹空间“卡洛斯·克鲁兹-迭斯大师展:RGB——世纪之色”,在北外滩国客中心·虹空间举行。2023年,北外滩国客中心启动彩虹桥及其地下商业空间整体升级改造项目,将原邮轮母港地下配套区域改建成为拥有两个独立展厅的艺术生活空间——虹空间,位于虹空间上方的特色景观建筑——彩虹桥,也于同期完成桥面加固及造型升级。桥两侧栏杆采用了法籍委内瑞拉艺术家卡洛斯·克鲁兹-迭斯(Carlos Cruz-Diez,1923-2019)对色度现象的开创性理论,揭示不同颜色与空间环境的互动关系。

彩虹桥

卡洛斯·克鲁兹-迭斯是欧普艺术以及动态艺术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艺术家之一。他从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创作具有运动感和互动效果的绘画,在近70年的创作生涯中不断实践探索视觉艺术与知觉心理之间的关系,并在雕塑、装置、建筑设计、多媒体艺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

此次彩虹桥的改造设计是克鲁兹-迭斯在中国首个大型公共艺术作品,也是他在中国最后的遗作。设计延续了克鲁兹-迭斯的艺术理念,不同颜色与空间环境存在互动关系,作品呈现的效果会根据观看者的移动和光的强度而不断变化。在颜色互相影响并投射到空间的过程中,创造出颜色叠加、反射和减色的物理效应。

彩虹桥的扶手格栅作为克鲁兹-迭斯艺术作品呈现的载体,由两组组件构成,每种组件由五种颜色组成:绿色相(潘通382C)、蓝色相(潘通638C)、红色相(潘通色165C)、橙黄色相(潘通130C)及白色,两个组件交替排布,不同颜色的铝板通过规律的排列组合,实现色彩的动态视觉效果。当行人穿行而过,视觉角度的变化会让观者看到色彩的渐变与更迭,作品与桥体的紧密结合实现了一个独特的艺术效果,仿佛创造出一个“人造彩虹”。

这次改造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公共设施的改造工程,也是对北外滩国客中心及其周边环境进行艺术提升的尝试,以艺术赋能城市公共空间。

同日,“卡洛斯·克鲁兹-迭斯大师展:RGB——世纪之色”也在北外滩国客中心·虹空间正式开展,该展围绕他生前的艺术作品进行展陈布置,包含平面作品展示区及随机色彩体验互动装置。此展览将作为虹空间的常驻展,免费对公众开放。(文/明徽)

上海|阿根廷数字艺术家Six N. Five

在百年前的光陆大楼构建“明天的记忆”

阿根廷数字艺术家Six N. Five

近日,随着阿根廷数字艺术家Six N. Five(本名Ezequiel Pini)的大型沉浸式展览“明天的记忆”在位于上海外滩的光陆大楼(虎丘路142号)举行,这座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正式以全新的面貌向公众开放。

Six N. Five出生于阿根廷,现居巴塞罗那。他擅长通过深度融合雕塑、建筑和数字技术,创作充满诗意、又富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动态影像,改变观众对时间和空间的体验。过去的十年来,他开创性地运用3D技术,以标志性的简洁、现代美学风格打造想象的世界。

建成于1928年的光陆大楼,原为光陆大戏院,承载着上海这座大都会对科技化和国际化的美好期待。在大楼落成一个世纪后,艺术家大胆地对光陆大楼内部空间进行了超现实主义的干预与调和,挖掘科技在虚实之间的存在。“明天的记忆”分为四“幕”,探讨数字时代感知和记忆的可塑性。叙事通过一系列空间“表演”展开,体现了艺术家对光影、对称性和几何学的深入研究和巧妙的交叉运用。椅子是“观念艺术祖师”约瑟夫·科苏斯(Joseph Kosuth)创作中最重要的意象,艺术家也在装置作品中,将椅子作为人类在场与不在场的指涉,反复利用数字像素与真实粒子的对比,让观众感受虚实之间的徘徊。

“明天的记忆”场景

“明天的记忆”场景

此次展览由TRLab和上海外滩美术馆联合主办,旨在引领观众在这座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第一个现代主义影院里,展开一段非凡时空感受下的存在主义探索之旅。该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1月6日。(文/黄松)

北京|法国青年艺术家马克西姆·庇佑

“瞥见归家的人”在北京艺术之家举办

马克西姆·庇佑

11月11日,2020艺术8·法国青年艺术家奖获奖艺术家马克西姆·庇佑个展“瞥见归家的人”在艺术8北京艺术之家开幕。马克西姆·庇佑创作出四幅“胡同系列”布面油画,以动人的笔触呈现了他在北京的日常生活。

马克西姆·庇佑1993年出生于法国,现工作生活于巴黎。2019年,庇佑毕业于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取得国立造型艺术文凭毕业。2020年,他获得由宝诗龙支持的艺术8·法国青年艺术家奖。近年来,他在马德里、阿维尼翁、南特等地驻地创作,并在巴黎、威尼斯、阿尔勒等地举办展览。

胡同,夜归,悬光

胡同,虚掩,偶遇

今年十月,马克西姆·庇佑来到北京驻地。一个月里,他游览了故宫、天坛、北海和长城,也探访了艺术家陈督兮等人的工作室,还去798参观了一些中国青年艺术家的展览。但最令庇佑着迷的,还是他所居住的那条胡同。

艺术8创始人佳玥表示:“马克西姆享受北京灯火璀璨的夜,他描绘了自己所感知、所揣度、所思考的生活。中国的时间,亦快、亦慢,受其内在的时间层级强化,最终成为艺术家自己的时间观。”

同时,马克西姆·庇佑将这些景象重现在了画布上。展览中,展出了庇佑“胡同系列”的四幅布面油画:《胡同,夜归,悬光》《胡同,虚掩,偶遇》《胡同,晨光》《胡同,夜归,光尽》。在这四幅作品中,庇佑使用他惯常的笔触来描绘胡同里的时间、光线、景色和物品。在庇佑的眼中,这就是老北京的生活,这就是初冬北京胡同里的颜色。展览将持续至12月10日。(文/高丹)

美国|画家、雕塑家拉德克利夫·贝利

55岁辞世,用艺术优雅地唤起美国黑人的记忆

拉德克利夫·贝利 1968–2023

拉德克利夫·贝利(Radcliffe Bailey)是一位艺术家,他的雕塑组合和绘画通过现成的物品和图像优雅地唤起了美国黑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因脑癌于11月14日在亚特兰大去世,享年55岁。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贝利收集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作品,将他收集的物品置于黑人历史的连续体中。他的艺术中出现了许多元素,其中包括来自他家族档案的锡版、格鲁吉亚红黏土、船运防水布和非洲雕像,这些元素主要采用雕塑装置的形式,其中一些规模巨大。

拉德克利夫·贝利,画家、雕塑家和混合媒体艺术家,1968年生于新泽西州布里奇敦,此前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生活和工作。他利用图像、文化共鸣材料和文本的分层来探索祖先、种族、移民和集体记忆。他的作品经常将他过去发现的材料和物品融入有质感的作品中,包括传统的非洲雕塑、家庭成员的罐头、轮船、火车轨道和格鲁吉亚红土。音乐的文化意义和节奏特性也是贯穿他全部作品的重要影响。

《向风海岸-西海岸奴隶贸易》

贝利的一个标志性作品《向风海岸-西海岸奴隶贸易》是由数百个废弃的钢琴键组成作品。表达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以及歌曲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力量。这部作品的水由音乐来体现,它是一个无形的实体,被带到了新的世界,是非洲遗产的跨代遗留物。(文/畹町)

浙江|学者萧耘春

辞世一周年,《捕风楼文稿》出版

日前,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萧耘春的《捕风楼文稿》。萧耘春先生是中国乡贤文化的活化石,常年居守乡梓,安贫乐道,守望地方文脉,数十万字书稿中蕴含了这位耄耋名家的生命广度。《捕风楼文稿》附有萧先生书法、信札作品10余幅,含括萧耘春先生评论、随笔、小说三种文体,读之见其文脉传承。

《捕风楼文稿》 萧耘春 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萧耘春,1931年2月出生于温州苍南县(原平阳县)石砰乡外湖。14岁时师从张鹏翼,学习古诗文和书法。1951年毕业于温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当地做过乡村教师,21岁时到平阳县文化馆工作。28岁时被错划右派,遣回老家务农,创办过社办企业。1978年恢复工作,参与筹办成立平阳县文联,创办《南雁》文学刊物,策划成立浙江省第一个县级书法协会等。1981年苍南从平阳分出建县,萧耘春调到苍南县工作,曾任第一届苍南县文联主席、县志办主编等职。2022年12月逝世。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

萧耘春一生潜心于历代章草探究,熔铸百家,形成了独特个人的艺术风格,在当代书坛影响深远。曾出版《萧耘春书法作品集》《萧耘春谈章草》《萧耘春楹联选》《萧耘春书法作品》等书法作品集。2011年“书风·书峰”浙江书法名家展览在浙江美术馆举办,萧耘春先生是12位参展的当代代表性书法家之一。

萧耘春读书专精、学问细密,著述甚丰。年轻时根据民俗研究与民间采风,搜集出版《野熊与老婆婆》民间故事集,在对宋代文献研读基础上,出版宋代民俗研究文集《男人簪花》《苏东坡的帽子》,散文集《俯拾集》,主编或整理出版过《苍南县志》《苍南诗征》《苍南女诗人诗集》等。

《捕风楼文稿》为萧耘春先生关于文艺理论的短篇集,共分三部分。较全面的展现了萧先生近年来对艺术、文艺的思考与探索。

上编评论部分:谈艺后录,含括《论诗绝句》《神思》《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书家有三等》《不应该那么写》《专门家的话多悖》等文章;中编随笔部分:俯拾集,含括《关于张鹏翼先生的诗》《而今始觉他山尊》《记忆:存留的残片》《忽有故人心上过》《林景熙》等文章;下编小说部分:《传衣》。(文/畹町)

    责任编辑:陆斯嘉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