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菜场书屋:运营13年后,该如何持续发展

澎湃新闻记者 顾明 实习生 高圣斐
2023-11-23 12:35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2023年3月的一个周末,上海大学文学院的高明老师带着十多位学生来到了位于上海市虹口区赤峰路上的曲阳菜市场。学生们两两一组,走访菜场里的摊主,就“菜场书屋”这一主题,对他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从2022年秋天开始,除了疫情严重的那段时期和寒假,高明和学生们每个周末都会去走访虹口区这些隶属于三角地集团的菜市场,共走访了10家。这是学生们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一个项目。

高明(黄色上衣者)和学生们在曲阳菜市场做问卷调查

做这样一个项目,让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虹口区独有的“菜场书屋”公益文化项目,曾经有过辉煌,运作了13年后,却很遗憾地出现并不十分理想的状况,高明和学生们、负责该项目的虹口区图书馆等各方面也希望能找到一个突破的途径,让“菜场书屋”持续发展下去。

前世与今生

菜场书屋的前身是“世博书屋”。从虹口区图书馆编印的菜场书屋宣传册里我们可以看到,彼时,上海世博会即将举行,因为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对世博会很好奇,希望了解多一点相关的知识,虹口区江湾镇街道图书馆向福赐菜场送上了300多册世博专题书籍,受到了外来务工人员的热情欢迎。于是,2010年,在熙熙攘攘的福赐菜场里出现了一个“世博书屋”。

虹口区图书馆编印的菜场书屋宣传册

菜场书屋的前身“世博书屋”

由于世博书籍内容单一,品种太少,在虹口区图书馆和街道图书馆的协作下,又有一批文学、历史、军事、生活、青少年教育等内容的书籍送到了“世博书屋”。

与此同时,虹口区图书馆方面认为,作为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之一,普通市民进图书馆相对较多,而对外来流动人员的服务则很难覆盖,他们觉得世博书屋这样的形式正是一个能服务到外来流动人员的绝好契机。于是,他们联合了区商委、街道、各个菜场,在多方的支持鼓励下,让书屋开始走向规范化。虹口区图书馆副馆长周晔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菜场书屋创建时的一些情况。虹口区图书馆首先与福赐菜场签订了合作服务协议:菜场提供场地,放置必要的阅读设施,并选派专人对图书服务点进行日常管理;区图书馆和街道馆提供书架、书刊。就这样,上海首家“菜场书屋”在福赐菜场诞生。

筹建期间,虹口区各部门也整合资源,互通有无:区商委保障书屋场地,区教育局提供桌椅,区计生委赠送了计划生育相关资料,街道办事处落实了书屋的硬件设备(电视机和DVD播放机)。2011年9月8日,虹口区首批16家菜场书屋正式挂牌。至2012年年底,虹口区建成了26个“菜场书屋”。

2019年,上海多阅公益文化发展中心承接了菜场书屋的管理和运营工作。虹口区图书馆作为服务的购买方,会对多阅提出要求,比如图书更换的频率、图书采购的品种、全年的活动场数等等,每年都会验收成果。同时,一些大型的文化阅读活动虹口区图书馆也会直接参与进来。

2010年至今的13年里,菜场书屋曾广受媒体关注,《解放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经济日报》《文汇报》等媒体都曾对菜场书屋的文化服务经验做过报道。2010年,福赐菜场书屋还被全国总工会评为“职工书屋示范点”。

阅读与陪伴

13年的运营过程中,虹口区图书馆为菜场书屋配送了25000多册图书,并定期进行更换。图书种类包括了小说、理财、健康、心理、历史、军事等各方面。

奎照菜场书屋里书架上的书籍

奎照菜场书屋里书架上的书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虹口区图书馆也与时俱进,在各菜场书屋推出了“e厘米——掌上图书馆”项目。这个项目专门为书屋特制了一种无线服务器,其中集成了馆内多种数字资源,让菜场摊主们能够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进行阅读和观影。

在多方的支持和对菜场摊主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菜场书屋还为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提供了诸多文化公益活动。比如工作人员会在书屋开展财商系列活动、心理疏导活动、手机使用教学活动等,为摊主的孩子们讲述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宣讲创卫环保小常识,教授上海话童谣,更会举办读书会,带领小朋友们一起阅读经典。2019年,虹口区图书馆的馆员还带领摊主和孩子们一起参观了上海书展。2021年4月23日-30日,随着世界读书日的到来,虹湾菜场书屋举办了一场“《城市微观——菜场人文》摄影展”。而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菜场书屋作为虹口区图书馆非常特殊也非常重要的一个阵地,也举办了全新的公益活动。6月的父亲节、端午节期间,他们策划了“‘趣’菜场”的系列活动。9月25日-10月7日,菜场书屋在奎照菜市场举办了“菜事场”展览,在故事分享和作品展示中拉近人与人、人与食物之间的联系……

《城市微观——菜场人文》摄影展上展出的作品

“趣”菜场系列活动海报之一

“菜事场”展览上的作品展示(图片来自虹口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承接菜场书屋运营的多阅,原本就是专门从事阅读推广服务的社会组织。他们接手后,就提出并开展了“陪伴阅读”的志愿服务,旨在让菜场务工人员的孩子能更好地读书和学习。

在走访菜场书屋进行调查问卷的这段时间,高明和大学生们也招募组成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利用周末的时间去菜场书屋做“陪伴阅读”——给菜场摊主的孩子讲绘本故事、与他们做一些益智游戏等等。参与挑战杯,要求大学生们面对社会,发现社会问题或者社会需求,让他们去做社会调查,形成比较切实的报告。“我们的特点是不仅在做调查,也做服务。”高明老师说道。

高明老师带领的大学生志愿者在访问菜场摊主后做了一份“菜场小报”,虹口区图书馆觉得是个不错的创意,就将小报的设置固定了下来,计划每季度至少做一张。小报既会介绍菜场书屋这几个季度的运营情况和相关活动,也会聚焦一些摊主个体

志愿者团队制作的奎照路菜场手绘地图

今年4月的一个周末,记者在奎照菜市场见到了前来做“陪伴阅读”的上海大学中文系大二学生黄星芸。她介绍,从去年11月至今年4月,他们已经开展了10次陪伴阅读,每周或隔周一次。参与的志愿者都是在上海大学里招募的。每次陪伴阅读大约1-1.5个小时,他们会教摊主的孩子们画画、写字,还会通过看卡通片来了解卫生、交通、行为规范等知识。不过,她也坦言,参与陪伴阅读的孩子少,而且志愿者队伍规模小、不稳定,很难持续进行下去。

奎照菜场书屋里的绘本箱

学生们在奎照菜市场给两位摊主的小孩做“陪伴阅读”(00:26)
现状与瓶颈

菜场书屋这个项目已运营了13年,如今的运营状况却并不理想。虹口区图书馆副馆长周晔对此并不讳言。她觉得,在当下的快消时代,要静下心读书,对于许多人来说都难以做到,多数菜场摊主们也是如此。

在高明和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不少摊主表示他们没有在菜场书屋借阅过图书,甚至有摊主不曾听说过菜场书屋。在走访过程中,记者也发现,很多菜场书屋利用率并不高,甚至在规定开放的时间内都大门紧锁,不开放。

周晔介绍,多阅曾经联合上海财经大学开设过金融理财相关的读书分享活动,想要投摊主们所好,但结果也并不尽人意。为了让摊主们更方便地阅读,他们还在菜场内直接设立流动书箱,十几本书可以在邻近摊位之间流转。这样确实节省了摊主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成效,但总体来说,依旧无法扭转书屋逐渐衰落的颓势。“摊主们其实无可指摘,疫情下的三年,他们要维持生计……读书于他们而言实在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尤其是近几年,网上买菜、民营菜场崛起,去传统菜场的人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势下,菜场书屋的发展显得更为艰难。

那么,菜场书屋能否去找民营菜场开辟新天地呢?周晔认为,这也很难。民营菜场更注重经济效益,书屋所需要的空间对于菜场方来说也许就是一间租金丰厚的铺子。虹口区图书馆曾经联系过两家正在改建的民营菜场,问及书屋的相关方案时,得到的回复往往语焉不详。

虹口区图书馆也设想过更简单直接的方式:放置可供扫码进行电子阅读的展览屏,再将借还书的阅读机器置入菜场。这样显然更为省时省力,也更节省成本和空间。但工作人员心中仍有坚持:机器的服务与人的关怀终究是不同的。

同时,虹口区图书馆也在思考能否扩大书屋的文化服务范围。比如对于外来务工人员而言,他们都很关心落户政策,图书馆方并不是政策的解读者,没有权威性,但是,在未来,他们愿意做一些信息导航的工作,为摊主们提供更多可能会感兴趣的相关信息。

多阅也在尝试将菜场书屋打造成社区连接共创的一个阵地,服务面不仅只限于菜场里的摊主,买菜的顾客、周边的社区群众或许都能够去使用这个空间,也都能够介入到菜场书屋的活动中来。虹口区图书馆目前的计划主要是针对少年儿童群体,菜场书屋可以作为一个社会实践基地,孩子们通过菜场去了解社会。多阅提出了广州地区的一个案例:工作人员带领孩子们阅读蔬菜相关的绘本,然后组织孩子和家长到菜场去寻找蔬菜;摊主看到孩子们找到了正确的蔬菜,可以给他们盖个图章或者发个小卡片,以作激励。孩子们和摊主都参与到了活动中,而家长则顺便买菜,一举两得,也拉动了菜场的经济。虽然这个案例非常理想化,实际操作或许也存在一些困难,但依旧值得尝试探索。

虽然第三方机构在策划类似活动时往往需要收费,但虹口区图书馆方表示此类活动一定是免费参与,并且也不会脱离“阅读”主题。总之,菜场书屋如今运营艰难,但管理和运营各方都在积极寻求方法,希望它能持续发展下去。

    责任编辑:韩少华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