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法官喊“停”!

2023-11-27 17: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没想到法院能维护被告的权益!法官同志,多亏你们了,才避免了我好几万元的损失,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近日,被告马某来到上党区人民法院荫城法庭,就该庭审结的一起借款合同案件,表达着心中的感激之情。

该案涉及一份购车贷款合同,原告为深圳某金融投资有限公司,被告为借款人马某。2022年1月,A银行与马某签订《个人借款及抵押合同》,约定A银行向马某出借85000元由马某用于购买汽车,马某则以汽车办理抵押登记。合同签订后,A银行依约履行了放款义务,但马某却未按还款计划约定予以还款。2023年5月10日,A公司与原告深圳某金融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债权/追偿权转让协议》,将案涉《个人借款及抵押合同》项下的债权/追偿权及从权利转让给原告,同日A公司向被告马某履行了债权转让的通知义务。2023年11月8日,深圳某金融投资有限公司起诉至上党区人民法院,请求判决马某偿还欠款本金78371.78元及至实际清偿之日止的利息、罚息。

荫城法庭经审查认为,该案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在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后,将案件分流至诉调对接室进行诉前调解。调解当日,马某赶到法庭后,仅通过大致浏览起诉状及证据材料,就承认了自己确实欠付深圳某金融投资有限公司78371.78元本金及相应利息。按照常理,原被告双方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双方均认可借款本息的情况下,法官完全可以快速制作调解协议和调解书予以结案,但指导法官和调解员却在明察秋毫中发现了问题。当他们在复核证据问及马某已还款情况时,听到马某说“我还过16个月了,每月两千多元”,指导法官和调解员心生疑窦,如果按马某说的他连本带息已经还款三四万元,怎么还剩七万多元本金没有还清?

经过重新查阅卷宗,并联系原告公司代理人,指导法官和调解员发现,原告代理人起诉时所持的还款数据并非最新数据,起诉金额有误。于是,法庭立即通过“人民调解平台”,远程指导身在深圳的原告代理人线上登录“多元解纷”APP,与现场的马某共同核对还款数据。在法庭的组织下,经过两个小时的对账,双方终于算清了这笔“糊涂账”,马某欠付原告的借款本金的实际金额为45982.31元,并非原告诉求的78371.78元。最终,在指导法官和调解员下的主持下,相隔千里的原被告通过诉调对接平台达成一致意见,被告马某同意在2024年4月之前向原告还清借款本金45982.31元及利息4017.75元,原告则放弃向马某索要罚息。

至此,该纠纷成功调解,指导法官和调解员的一次及时“喊停”,让双方当事人都竖起了大拇指。

原标题:《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法官喊“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