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关注!恩施一 “熊孩子”偷用家长手机充值游戏

2023-11-27 20: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随着手机的普及

手机游戏的受众越来越趋于低龄化

时常会看见七、八岁

甚至年纪更小的孩子手捧着手机

一玩就是半天

一款手游玩上瘾后

游戏界面突然提示要充值才能继续

怎么办?

部分小孩就盯上了

家长微信、支付宝里面的钱

近日

家住恩施城某小区的李阿姨

就遇上了这样的烦心事

今年10月的一天

恩施市公安局金子坝派出所

接到辖区60余岁李阿姨的报警求助

称自己手机微信钱包内

少了2000余元钱

她怀疑是被人偷了

李阿姨

“我手机里攒的辛苦钱,突然就没了2000,您能帮我查一下吗?”

“您别着急,先给我们说说具体情况!”

民警

通过值班民警调查

发现这2000余元现金

分几次均转到了某游戏公司的账号上

这让民警产生了疑惑

在民警的询问下

李阿姨回忆称

自己的手机近期每天下午

都会交给在上小学的孙子孙小明(化名)

用于课后打卡

在李阿姨的陪同下

民警找到了10岁的孙小明

果不其然

调查的结果印证了民警的猜测:

玩上某款手游的孙小明

在用奶奶李阿姨的手机“打卡”后

趁李阿姨不备

将其手机微信内的现金分几次转到该手游公司

用于支付游戏费用

了解情况后

民警第一时间与游戏平台的官方客服取得联系

找到游戏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平台

表明游戏充值系未成年人所为

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开展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申诉工作

经过多次协调

积极跟进

最终成功退回充值款1100元

为对民警表示感谢

11月20日

李阿姨将一面印有

“热情为人民服务 真诚为人民解忧”

的锦旗送到了金子坝派出所

法律课堂

类似李阿姨所遇到的情况在各地时有发生,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法律对于追回未成年人超出自身行为能力的充值、打赏,是持支持态度的。但虽有“明文规定”,家长想追回孩子打赏或充值玩游戏的大额费用,也并非“想要就能要回来”,关键还是要看证据。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大额网络消费,应及时收集、保存充值支付记录等交易凭证,以及可证明是孩子在玩游戏、充值的相关证据材料,如聊天记录等,并及时与专业人士进行沟通以达到追回钱财的目的。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在此提醒广大家长】:挽损不如监管。有时间多陪陪孩子,培养孩子健康阳光的兴趣爱好,切勿让孩子沉溺于游戏虚度光阴,要让孩子对钱、对游戏有个正确的认识。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妥善保护银行账号及微信、支付宝等在内的支付密码等信息,最大程度避免此类事件发生,一方面预防孩子沉迷游戏花销无度,另一方面切断涉世未深的孩子被网络诈骗的可能!

审签|向韵熹

审核|田炜 付江

原标题:《关注!恩施一 “熊孩子”偷用家长手机充值游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