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经济日报:扫码不该成消费必选项

段云鹏/经济日报
2023-11-28 07:20
舆论场 >
字号

近日,北京三中院通报一起餐厅强制顾客扫码点餐获取个人信息且无法删除的案例。餐饮公司最终被判删除收集的个人信息,并向顾客书面道歉。判决案例公布后,很快登上网络热搜。这说明只有让侵权者付出代价,才能对不法商家形成震慑,同时也能鼓励更多消费者拿起法律武器,积极维护自身权益。

当前,数字技术广泛覆盖衣食住行等多领域,诸如扫码点餐、扫码取件、扫码缴费等自助服务便利了日常生活,节约了人力及时间成本。但用户在扫码后,往往需要先关注商家的微信公众号,并允许访问头像昵称、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才能享受服务。这一设计的初衷是便于商家推送消息、完善产品服务,但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盯上,通过获取、泄露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牟利。这不仅侵犯消费者权益,还对社会公众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扫码不能成为生活消费的必选项。消费者既有权利选择自助扫码服务,也有权利选择人工服务。中国消费者协会明确表示,企业的任何商业行为,都必须建立在尊重消费者意愿、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及守住法律底线的基础之上。过度获取与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行为是违法的,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

停止个人隐私信息在“码”上泄露,需各方携手,同向发力。首先,利用数字平台建立健全各职能部门联动机制,集排查、监管、投诉、售后于一体,拓宽消费者维权渠道,依靠数字化手段治理数字化弊端。其次,规范相关应用职能、权限,明确扫码的标准、方式、范围,为企业、商户划定用户信息获取的底线。还要加强相关法律常识的宣传普及,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若权益受到侵害,应当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在消费过程中才能扫得放心、用得舒心。

    责任编辑:王卉
    图片编辑:张同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