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行走陆家嘴系列第二季:从船厂到水上剧场

2023-12-02 08: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行走陆家嘴已经进入第二季了,我们从陆家嘴空中球场的落日中回过头来,感知由厂区演变为生活区的这个建筑——船厂1862。第一次知道这个建筑是2019年微阅读·行走外滩系列,我们认为浦西的外滩展示着上海的经典,而浦东的陆家嘴象征着上海的未来。由黄浦江坐渡轮来到浦东陆家嘴地区,可以看到黄浦江两岸的不同面貌。那时作为行走终点的船厂1862,向参与行走的我们抛出了悬念:建筑在历经时间洗礼后,对于我们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时隔4年,我们行走陆家嘴系列邀请了来自同济大学城规学院的助理教授闫超先生对这个经过改造的工业建筑进行解读。在开始拍摄内容之前,闫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书《日常生活实践》。作为他自己喜爱书籍内容的延续,这次拍摄也可以理解为是闫超的一种对于“何为漫步,何为身体”的实践,在他的讲述中我们可以逐渐理解个体如何以自己独特的行走去书写自己的‘城市’。

微阅读·行走拍摄制作组与嘉宾现场合影
(图片来源:微阅读·行走拍摄制作组)

船厂1862的历史

现在只要在船厂1862这个建筑周围漫步,还可以看到原本船厂的船台、缆桩等,这些工业元素与新建的张拉膜亭、钢桥以及入口处的船锚一同延续着历史,也提醒着来这里的人,曾经这里是一个造船的工厂——上海船厂。

上海船厂的前身是英商英联船厂和招商局机器造船厂。英联船厂实际也经由祥生船厂、耶松船厂和董家渡船坞等厂坞多次兼并与合并而成。1862年,英国商人尼柯逊、包义德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开设祥生船厂,建厂的初期这里制造军火,后来变成了修造船舶。有资料显示,祥生船厂曾为清政府建造过2艘浮江炮艇及其他船舶。

祥生船厂资讯信息 《北华捷报》1896年 6月17日 第三版
​​​​(图片来源: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

19世纪70时代,祥生船厂兼并了虹口的新船坞及浦东炼铁机器厂,并于1891年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曾接管过英联船厂。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管了英联船厂,并将船厂归还给了英商,还恢复了原来的厂名。

1952年8月15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征用英联船厂,将船厂改名为“军管英联船厂”;后来又经归并,1985年3月,改名为“上海船厂”。

2005年5月浦东陆家嘴地区的厂区全部搬迁至崇明岛南岸新建成的造修船[1] 基地,以船舶、海洋工程设计建造和钢结构生产为主体。主要产品有集装箱船、多用途船、重吊船、散货船、冷藏船、海洋救助船、钻井平台、钻井船、物探船、钻井驳船、海洋工程辅助船等。

2005年上海船厂搬迁后,这里的老厂房进行了改造,当时改造厂房建筑的是来自日本的建筑师畏研吾与他的团队。在整个改造中,厂房原本的样子得以保留,通过加层让原本的空间被更有效地利用起来,最终形成了我们拍摄的一个中型剧场以及16000平方米的商场。

变成剧场的船厂建筑
(图片来源:微阅读·行走拍摄制作组)

老旧的蒸汽管道被改造成剧场里的空调送风管,废弃的材料被设计成装饰物和标识。即使是新建的电梯,也采用了氧化铁材料,制造出了那种工厂风格的老旧感。

据说建筑内的剧场改造,还特别邀请了作曲家谭盾和艺术家米丘担任顾问。就为了让这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空间,能够成为具备现代舞台和灯光,并且满足苛刻声学要求的剧场。改建后的剧场两层看台加上第三层的包厢,总共可以容纳800至1000人。一层座椅全都可以移动,让空间变得更加灵活,适合不同的演出形式。舞台则被划分成9块,均可升降。

剧场的东立面有一个露台,打开门板,可以让剧场延伸到黄浦江的江边,剧场在此时呈现出了更加丰富的多元性,正如同上海这座城市的多元性。剧场空间也在与室外的绿地、江面进行着对话,让驶过的船、让流淌着的黄浦江来呈现给欣赏戏剧的人们百年的历史感知。

作为感知对象的人与空间

斑驳的红砖墙、巨大的布满铁锈的蒸汽管道,裸露在外的横梁和立柱,构成了一个充满着历史厚重感和工业风的空间。这里的舞台背景是可电动开启的玻璃隔音门,将它打开,可以听到来自船厂绿地的鸟鸣声和黄浦江上的汽笛声。

坐在观众席,可以想象演员们从室外走进来,伴随着一阵阵的江风,好戏开场了......

在船厂1862,时间的另外一层含义是建筑的“内容”.原本的船厂成为了现在的文化商业中心,空间尺度、人的行为全都被改变了。以前容纳船舶的空间现在容纳着大小小的人体;以前船厂工人在其中劳作、现在是市民在其中交往休闲。

位于黄浦江水岸边的船厂正是黄浦江沿岸众多水岸空间中的一个,从原有的运输、商贸转为休闲、娱乐,是在当代所有城市转型中都会发生的一种空间功能转变。水岸是一种当代公共空间资源,它可以从微气候、文化惯性、感知体验等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其中,我们的闫超更感兴趣地是一种视觉关联,以上海这座城市为例,水岸是专指河水(江水)。有河水(江水)就会有两岸,行走于此岸看彼岸的体验是水岸空间对于市民最大的吸引力。对于陆家嘴地区而言,浦西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也变得与自己有某种程度的关联。

而在船厂1862的剧场,水景被限定在一个景框之中,这里不仅提供了个体一个非常有趣的看谁、看对岸的角度,而且还能把这件事再次强调出来,形成一种“剧场式”的观看体验,这是一般水岸空间所不具备的感知体验。

讲述嘉宾闫超在水岸看杨浦大桥
(图片来源:微阅读·行走拍摄制作组)

讲述嘉宾闫超在船厂1862红砖立面内侧行走
(图片来源:微阅读·行走拍摄制作组)

船厂1862立面
(图片来源:微阅读·行走拍摄制作组)

城市平凡生活的实践者生活在‘下面’,生活在被条条门槛挡住了视野的‘下面’”。这种生活的基本形式在于,他们是步行者,他们的身体依循着城市“文章”的粗细笔画而行走,他们写下了这篇文章,自己却不能阅读。

一切都在发生,仿佛有一种盲目正刻画着被居住的城市中那些有组织的实践活动。这些由前行和交叉的字幕组成的网络编写着一出多样的故事,既没有作者也没有观众,由诸多的路线片段和空间变形架构起来,与模型相比,这个故事每天而且无穷无尽地发生着变化。

行走书单

《工业文化研究》(电子版)
登录上海图书馆微阅读平台,可以全书在线免费阅读

《“空间”的美术史》(电子版)
登录上海图书馆微阅读平台,可以全书在线免费阅读

《思哲空间》(电子版)
登录上海图书馆微阅读平台,可以全书在线免费阅读

《日常生活实践》(纸质版)
索书号:C913/3150-1#1
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基藏书库可提供参考外借借阅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电子版)
登录上海图书馆微阅读平台,可以全书在线免费阅读

《微阅读•行走》是由上海图书馆主办,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师生参与制作的数字阅读推广项目,旨在用融合媒介传播的方式推广城市阅读文化,打造智慧图书馆,领略城市文化魅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