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工人日报社评:寻找新路径新方法回应劳动者新期待

张伟杰/工人日报
2023-11-29 08:27
舆论场 >
字号

在新技术被广泛运用的当下,如何更好地回应劳动者对权益保障的新期待,确保用人单位依法行使用工管理权,是有关方面应该努力的方向。毕竟,劳动者安心,才可能乐业。

公司配发的笔记本电脑中自带监控插件;在外工作时,需要登录公司的“专用网络”……近期,《工人日报》推出“数字时代,如何回应劳动者新期待”系列报道,关注数字技术给劳动关系领域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比如,有员工在工作中遇到了担心个人隐私被侵犯甚至根本没有个人隐私的烦恼;有员工因为下班后还要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处理工作,无法拒绝“24小时在线”而困惑;部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因没有明确的劳动关系,在出现工作伤害时,难以享受工伤待遇。

近年来,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并深度影响诸多领域,在很多方面方便了企业和劳动者。然而,新问题随之显现,如侵犯个人隐私、助长“隐性加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关系难确认等。有的用人单位对员工在办公期间使用的社交账号及聊天信息进行监控和记录;有的企业通过技术手段,精准掌握员工在上班时间浏览了哪些网站、使用了多少流量;更有个别企业擅自恢复员工已删除的计算机信息,并将其用作证据来处罚或起诉员工……

在侵犯个人隐私等方面的老问题之外,诸如线上办公等数字技术被不当使用困扰着不少劳动者。比如,下班后或休假中,一些 劳动者通过线上方式处理工作已经成为职场常态。此时的工作算不算加班,该不该发加班费?如果不想做能不能拒绝?在此期间出现受伤等情形,能否被认定为工伤?

此外,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数量大幅增长,但诸如快递员、外卖小哥和网约车司机等就业人员中,一部分人没有与平台或站点建立劳动关系,或者与多平台有合作关系却没有明确劳动关系“归属”,在发生工作伤害时难以享受工伤待遇,由此产生的劳动争议众多。

回应和解答数字技术给劳动关系领域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首先要有新思维。数字技术衍生的难题,可以探索运用数字思维化解。以帮助“小哥”们脱离职业伤害保障困境为例,眼下,一种新的保障制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正在试点中。这种无须认定劳动关系、“按单缴费”即可享受保障待遇的方式,很好地适应了数字时代以完成任务单为主要劳动形式背景下的保障需求,正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探索新路径。比如,今年6月,江苏南京一名外卖员在送餐途中被高压电击倒受伤,因平台为骑手缴纳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费,事故发生后,该外卖员家属快速提交理赔申请材料并获审核确定,医疗费用由职业伤害保障基金全额报销。

其次,要用典型案例指导实践。司法机关可以联合人社部门发布劳动争议典型案例,曝光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隐私权、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延长工作时间的“隐形加班”等行为,提高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同时,劳动监察部门应加大监察力度,加大对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处罚力度,倒逼用人单位与时俱进学法守法。

此外,数字化时代,适时修订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也是顺应现实需求、跟上时代脚步的必要之举。比如,在劳动基准法的设计中就劳动者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专门规定;引入“离线权”等概念,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间之外,不得随意借助信息通信技术等方式就工作事宜与劳动者进行联系,以遏制“隐性加班”现象。随着数字化手段应用不断深入,未来或许有更多劳动者会遇到劳动权益受损情形,如何平衡企业管理权与员工个人权益保护,亟待通过建新章立新制、运用新的手段来加以解决。

种种建议和探索都是殊途同归。在新技术被广泛运用的当下,如何更好地回应劳动者对权益保障的新期待,确保用人单位依法行使用工管理权,是有关方面应该努力的方向。毕竟,劳动者安心,才可能乐业。

    责任编辑:张珺
    图片编辑:李晶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