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嘉兴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军:创新引领,沪嘉深融强化区域协同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吕娜
2023-11-30 12:2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2018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赋予长三角地区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协同创新、更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使命。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五周年,嘉兴位于长三角几何中心,是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当前正在建设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道路上阔步前行,2022年嘉兴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城市地级市第11位,呈现出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

嘉兴是如何把握好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参与到长三角产业与科创系统并发挥影响力?如何用好自身资源,积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能级提升?

“四点着力”,形成创新引领的嘉兴经验

澎湃新闻:我们注意到嘉兴注重发挥创新“第一动力”,财政科技支出每年增长18%以上,发起和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科技创新态势很好,是一方创新的高地,嘉兴在这方面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

李军:科技创新是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路径,这些年嘉兴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呈现出创新平台能级不断提升、创新主体活力持续迸发、创新人才加快集聚、创新生态不断优化的良好局面,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45%、全省第2,人才吸引力排名全国地级市第5位,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一是以G60科创走廊为依托,着力优化创新平台布局。G60科创走廊连接上海、杭州、苏州、合肥等长三角9座城市,创新资源高度集聚。嘉兴是发起城市之一,处在接沪连杭的重要节点,我们依托这一创新主动脉“筑巢引凤”,布局建设了南湖湘家荡、秀洲天鹅湖、海宁鹃湖等一批科创湖区,扎实推进嘉兴国家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建成省级以上高新区8个,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构建形成资源集聚、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创新共同体。

二是以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长三院”)为引领,着力提升创新载体能级。清华长三院是总书记赋予嘉兴的一块金字招牌,今年是建院20周年,我们全力助推清华长三院做大做强,大力实施“深根计划”,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加快建设具有先进水平的新型创新载体。我们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引进落地中电科南湖研究院、北理工长三角研究院、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等87家高端创新载体,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三是以企业研究院为重点,着力增强创新主体活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我们把支持企业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全球研发中心、规上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加快培育研发实力强、技术水平高、发展前景好的创新企业梯队,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9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756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研发活动覆盖率全省领先,构筑全域创新格局。

四是以科创金融改革为动能,着力强化创新要素支撑。去年11月嘉兴作为唯一地级市,与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共同获批建设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今年又承接落地全省高端装备基金和科创母基金2个省级产业基金,我们用足用好机遇,探索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机制,常态化开展院银企对接,着力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和科创金融一体化服务基地,未来5年科创基金总规模将达1000亿元以上,为科技创新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数字+低碳”,打造嘉兴现代产业体系

澎湃新闻:嘉兴是制造业大市,在“十四五”规划中就提出要强化制造业的立市之本地位,并且要参与打造长三角核心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些年,嘉兴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军:制造业是嘉兴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我们立足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积极探索产业转型路径,着力打造智造创新强市,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去年规上工业总产值1.42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2815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数6985家,均列浙江省第3。

一是全面推进制造业“两化”改造。我们把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改造作为促进产业转型的关键抓手,聚焦数字赋能、节能降碳,去年在全省率先部署实施“两化”改造,注重典型引领,细分行业推进,目前已累计实施改造项目4291个,节约用能70.7万吨标煤,今年前三季度带动制造业投资878.3亿元、全省第1,年内将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两化”改造全覆盖,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

二是提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箱包、皮革、毛衫等传统产业是嘉兴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比较鲜明。我们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25项政策措施,深入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着力做强“一县一品”特色优势产业,提升产品竞争力,拓展销售新模式,打响品牌知名度,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同比分别增长21.3%和43.3%。

三是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紧扣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嘉兴基础优势,积极培育新产业新赛道,创新实施“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计划,打造新材料全球性产业集群,培育光伏、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网络通信3个全国性产业集群,发展集成电路、数控机床、核电关联、健康食品、氢能5个长三角区域性产业集群,不断打造新的增长引擎,目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21.4%、71.2%和44.5%,全省领先。

四是大力发展优质企业矩阵。企业强才能产业强,我们坚持把培育优质企业作为重点,大力实施制造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开展“上市100”专项行动,设立长三角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基地,推动更多产值10亿元企业迈上50亿元台阶,全市共拥有百亿级企业15家,上市企业8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5家、数量列全国地级市第5。

澎湃新闻:绿色化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接下来嘉兴考虑通过哪些举措,来更好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李军: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将深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全面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提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一是更大力度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进绿色制造,对破解资源瓶颈制约,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持续推动产业发展绿色转型,建成国家绿色工厂27家、省级节水型企业240家,成为全省工业型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接下来,将大力推进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加强节能降碳技术应用,积极打造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构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制造体系。

二是更快步伐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这方面嘉兴有着扎实基础,也呈现良好态势,去年光伏产业实现产值816亿元、增长50.5%,今年有望突破12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去年达到15万辆。我们将结合产业基础和定位,进一步加大绿色低碳产业项目招引力度,推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壮大,让绿色低碳产业成为嘉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

三是更高水平构建绿色能源体系。嘉兴是长三角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拥有全国第一家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光伏装机规模超过400万千瓦,风电装机规模超过7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规模占比提高到62.9%。我们将用好这些基础优势,积极扩大清洁能源供给,创新推进“光伏+储能+虚拟电厂”建设,稳定能源供应、降低能源成本,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能源网络。

“交通+营商”,融入长三角协同发展

澎湃新闻: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交通是先行官,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嘉兴建设“公铁水空”联运枢纽,围绕这一目标定位,嘉兴将如何抢抓机遇,以交通建设融入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

李军:嘉兴位于长三角中心腹地,有着良好的区位条件,我们提出大干交通、干大交通,高水平建设交通强市示范市,着力把区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一是打造高能级铁路枢纽。嘉兴是长三角地区铁路网络重要节点城市,乘坐高铁到上海虹桥27分钟、到杭州23分钟,去年我们开工建设通苏嘉甬高铁、沪嘉城际、沪平盐城际等重大铁路项目,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沪乍杭铁路、嘉兴至湖州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构建覆盖沪杭苏甬四大城市的“半小时高铁圈”,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同时,注重发挥轨道交通带动效应,以TOD模式布局建设市域铁路站点,推动轨道交通与城市建设良性互动、多方共赢。

二是打造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嘉兴拥有前海后河的资源禀赋,发展海河联运优势突出,去年嘉兴港集装箱吞吐量285万标箱、增长28.4%,排名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第75位。我们将加快构建现代化水运基础设施体系,大力推进浙北集装箱运输通道、嘉兴港外海航道疏浚工程等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水陆协同、运行高效的内河作业区,构建“内河码头+工业园区+物流服务”综合运作模式,打造海河联运“黄金水道”。

三是打造全球航空物流枢纽。嘉兴机场定位以货为主、客货兼顾,与上海、杭州、宁波等机场互为补充、差异化发展,去年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将于2025年建成投用。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培育发展现代航空物流产业集群,打造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长三角航空联运中心。

四是打造高效便捷公路枢纽。嘉兴公路网络四通八达,高速公路密度10.8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首位,所有镇(街道)15分钟内都能上高速。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三纵三横七连”路网布局,加快建设苏台高速二期等项目,提升与长三角主要城市衔接水平。同时,加快市域快速路网建设,强化市域主要功能片区快速连接,让群众出行更顺畅、更快捷。

澎湃新闻:营商环境是一个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们注意到嘉兴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基础,获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前20强,下一步嘉兴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什么思路举措?

李军:营商环境是重要的软实力,嘉兴将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对标国际一流、锚定全国最好、树立更高标准,持续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

一是聚焦市场化要求,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我们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中央、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健全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政务事项与长三角地区“跨省通办”,积极推动政务服务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全面升级,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

二是聚焦法治化要求,擦亮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品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将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把依法行政作为工作准则,深入实施“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积极推动信用在审批监管、公共资源领域应用,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工作,用法治为各类市场主体保驾护航,打造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三是聚焦国际化要求,打造精致精美、宜居宜业品质之城。嘉兴是浙江省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地,有1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兴业,我们将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落实好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国际化功能配套,加强精细化管理,打造具有国际化品质的现代新城,为各类人才居住生活、创业创新营造一流环境。

海报设计 白浪

 

    责任编辑:吴英燕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