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2月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侠的精神文化史论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
2023-12-01 12:41
翻书党 >
字号

《子其艰贞——晚年章太炎》

章念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1932年至其去世作为章太炎的晚年,结合章氏弟子的记录和作者家中留存的记忆,较为全面地记述了章太炎的晚年,弥补了“章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也为人们进一步研究章太炎的晚年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书中还配有近100幅插图,涵盖章太炎的图像、手稿、书法作品、使用器物等等,很多之前未曾公开,为读者更深入了解章太炎提供了鲜活的材料。

《她们:中国古代女子图鉴》

蔡琴编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本书内容编写依托浙江省博物馆“丽人行:中国古代女子图像展”及同系列线上展、数字展。从“形象”——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中女性形象的变迁、“妆容”——中国古代女性的妆容打扮、“空间”——女子生活和活动空间、“才能”——古代女性的才情技能、“创作”——古代女性的书画创作五个方面,展现中国古代女性的形象和生活图景,展开对女性生存环境和生活态度的探讨。全书收录大量古代女性相关图像及文物,并附有学者专文数篇,带读者走近中国古代女性的世界。

《唐宋诗歌续论》

莫砺锋著,凤凰出版社

本书收录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研究唐宋诗歌的论文34篇,文章以历史文献为依据,论述唐宋两代著名诗人如杜甫、韩愈、苏轼、陆游等人的诗体、诗风以及人生经历。

《西途东归:朝向中国道路的思想突围》

章永乐著,东方出版中心

本书记录了从一个“留学运动”的见证者到“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探索者的思想足迹。这些书评分析和评论了安东尼奥·奈格里、迈克尔·哈特、弗朗西斯·福山、孔飞力、列奥·施特劳斯、约翰·麦考米克、伊万·克拉斯特耶夫、哈罗德·伯尔曼、络德睦、汪晖、黄兴涛、苏力、贝淡宁、王绍光、欧树军等一系列中外学者的著作,对一系列解释中国与世界的理论与叙事模式进行了审视与解剖。

《中国历史的地理密码》

董金社著,现代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书是一部以历史地理学视角观察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著作。作者把中国历史最受众人关注的问题,如王朝的兴衰更替、国家的分裂与统一、政治经济重心的转移、战略通道与军事要塞的形成与演变,用地理的棱镜从长时段予以观察分析,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地理气候环境与国家历史人文格局的互动。

《侠的精神文化史论》

龚鹏程著,商务印书馆

本书从历史真实与文学解构两方面,重新观察各个时代中的侠,包括其性格特征、行为模式、形象塑造、与文士的交往、与政权的关系,以及侠文化在近现代的重塑等。

《解锁未来:当代中国科幻小说中的城市想象(热风·研究坊)》

罗小茗著,上海书店出版社

当代中国科幻小说中的城市想象,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有关未来的想象力的重要标本。对此标本展开的学术考察和评估,则构成了这一想象力得以定型和变化的一项必要的条件。本书的研究,涉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科幻小说研究、城市研究和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重在分析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串联并比较其中的“城市”意象,揭示隐含于此的“未来”意蕴。

《千里江山图:大宋的颜色》

田玉彬著,河南美术出版社

北宋青绿山水巨作《千里江山图》是首屈一指的国宝名画,全卷不仅营造了宏大广阔的山水世界,而且刻画出扎实的细节,充满了微妙的情趣。画作的传奇经历也使人着迷:画家“希孟”完成画作时年仅18岁,画家的年龄与画卷的宏大、深邃形成强烈反差,使画卷始终笼罩着神秘气息。本书是“读懂中国画”丛书之一,作者秉持“好好看画”的朴素初心,亲手修复打磨画面,力求让读者真正看到高清细节。

《漆法乾坤:〈髹饰录〉八讲》

何振纪著,浙江古籍出版社

中国漆艺源远流长,其生产繁荣灿烂,但与漆艺相关的专书却所传甚少。成书于晚明的《髹饰录》正是迄今所见唯一一部流传至今﹑关于中国古代漆艺的文本。从概念到术语,从系统到分支,《髹饰录》稳固地构建起了一座连接漆艺思想与实务之间的桥梁,对于明代漆艺史研究乃至整个中国漆艺史研究具有珍贵价值。本书以“何谓髹饰”切入,详细剖析了《髹饰录》这一奇书的版本和文本,并讨论了如何由《髹饰录》指导漆器鉴赏、如何发展漆艺髹饰学等。

《书画蜡笺》

俞存荣、俞灵麟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蜡笺是中国传统书画纸的一种,其制作工艺可追溯至隋唐时期,鼎盛于清代,至清末民初渐渐衰落,后失传近半个世纪。沪上书画纸加工及古字画修复装裱名家俞存荣自20世纪90年代起潜心于蜡笺制作工艺的研究和复原,2019年,其蜡笺技艺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本书从中国书画纸的发展说起,重点介绍了蜡笺及其几近失传的加工技艺:由蜡笺的起源、材料、品种、性能、制作流程,到海派文化的融入其中、创新发展,再到古往今来大家名流寄情书画纸的因缘、现当代海派传承谱系和日常衍生使用等。

《中国汉前四灵文化研究》

许继莹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四灵”是指麟、凤、龟、龙。“四灵”的整体或个体经常出现在我国古代建筑、雕塑、壁画、服饰当中,出现在文化典籍、神话传说、器物器皿当中。“四灵”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涉及范围广,而且与我们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等深层次的文化解读和阐释密切相关:如中华民族为什么以龙为喻?中华龙象征着什么?“四灵”结合的过程是怎样的?有什么特殊涵义?本书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和考古发现,在前人的基础上,以历史为经,以各个历史阶段对四灵的研究为纬,综合性地展开对四灵的研究。

《曹操:冲出危局的清醒者》

韩昇著,中华书局·上海聚珍

曹操是奸雄还是能臣?为什么在危机四伏之中,他总是能破局而出?复旦大学韩昇教授多年深耕曹操研究,以历史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的多学科视野,透视曹操的成长经历,聚焦曹操生平最重要的两场战争——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呈现出真实而丰满的“清醒”政治家曹操的形象。

《化外与化内:12—18世纪的赣南地域社会》

黄志繁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2—18世纪,赣南山区经历了一个从“化外”到“化内”的变化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的是山区开发、地方动乱和国家认同。从宋代的“峒寇”、元代的“畲贼”到明代的“流民”和清代的“客家”,各色人群在赣南山区轮番登场,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身份转变。18世纪,赣南山区的开发基本完成,社会秩序也相对稳定下来,赣南地域社会成了“大一统”中国的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方晓燕
    图片编辑:张颖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