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编辑手记 |《史通笺注》修订纪事本末

2023-12-03 18: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史通》在中国史学史上,首次从理论和方法两方面总结史书编纂体例、评议史家工作,是对唐初以前史学的首次系统性总结,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对史学体例进行系统讨论的存世著作,具有重要价值。此前出版的《史通》整理本各有特点,但始终没有能满足普通人的简体字阅读需求,同时又文本完备、校勘精善、注释准确的整理本。

而张振珮老先生撰作的《史通笺注》,底本选择合宜、笺注集前人大成,内容详明,体例便于今人,曾由贵州人民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精平装,被纳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2002年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大学本科生阅读书目》。因此联系张老先生哲嗣新民先生,对《史通笺注》继续加工整理,修订再版。所需要做的工作,一是复核底本和全稿引文,统一校勘体例。二是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和今人的阅读习惯,修订文字表述,处理标点。三是重编附录,方便使用。

《史通笺注》(中华国学文库)

整个再版工作从2012年约稿开始,2018年提速,2019年12月至2022年6月集中展开,2022年9月8日正式发行,正与疫情相终始,许多工序不得不另想各种非常规办法。而终于达成,有赖于大家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为文化传承无私投入的精神,下列再版过程中的重要记事:

2012年

经台湾佛光大学李纪祥先生介绍,联系张新民先生,希望取得授权,再版《史通笺注》。

12月10日,张新民先生来信,蒙贵州人民出版社厚谊,支持将《史通笺注》交中华书局再版。

2013年

5至6月,中华书局出版立项,出版合同妥签。

11月,寄出《史通笺注》原简体字整理本对应的繁体稿,方便张先生重校底本。

2018年

11月,书局决定优先出版简体横排本,进入“中华国学文库”丛书。

11月底,备好简体横排本纸样,联系校对,安排与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校核,避免录入错误。

2019年

7月,校对核校完毕,开始处理标点文字错误。

12月19-21日,准备好《史通》校核可用版本,就修订事商之张先生,张先生告,将邀请贵州民族大学史达宁老师、华中师范大学许刚老师修订内容,助成其事。

12月24-27日,微信群“《史通笺注》工作组”建立,商定处理流程、分工、时间计划。向许老师、史老师分别寄出简体横排本、繁体直排本纸样,并发送了注意事项、已核校书稿扫描件。编校工作自此密集展开。

2020年

1月24日,武汉封城第二日。许老师、史老师皆被封老家,推迟开学,无工作材料。张先生、本人皆无奈居家。

2月25日,许老师辗转收到书稿扫描打印件,自此始,四位每日在微信群中时而视频,时而语音,时而发送文件,更多的是图片和文字,讨论具体文句处理。

2月26日,寻获国图善本部藏某部《史通》。张老先生当年所据底本为书局1961年影印本,经确认,这部《史通》正是书局影印本的底本。

5月,史老师返回贵州开始工作。许老师完成《内篇》十卷文字修订及引文核校,寄送史老师核底本、统一标点。

6月下旬,史老师完成前五卷核校底本及合并工作,交张先生审定。

至7月,许老师完成《外篇》。张先生处理完毕前三卷并寄返。责编收到后安排改出清样、开始纸稿编校。

至9月,史老师、张先生完成第二批稿件卷4-10。责编将第一批审读扫描件发送张先生审定,并找到校对复校引文。

11月初,责编搜寻处理序跋著录等附录的底本图像及文字,史老师确定排序及繁体版文字。至此时引文复校工作责编完成卷一,校对完成卷2-6。正文部分,责编将第二批审读扫描件发送张先生审定,随后借调。

2021年

1月初,史老师、张先生完成第三批稿件卷11-15。张先生反馈责编第一二部分稿处理意见。引文核校工作,校对完成卷7-10。责编结束为期两月的借调,重新投入编辑工作。

2月春节前,史老师、张先生完成第四批稿件卷16-20。张先生的修订团队,对书稿的第一遍处理结束。引文核校工作,校对完成卷11-15。

3月中旬,书局校对完成《史通》正文的底本核校。

4月底,校对对正文中引文的复校结束。责编将审稿完成的第三批、第四批扫描件发送张先生审定。张先生反馈责编第三部分稿处理意见。

5至6月,责编将审稿完成的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扫描件陆续发送张先生审定。

6月30日,责编第一遍审读完毕。张先生陆续反馈责编第四至六部分稿处理意见。

7月,责编开始对张先生修订团队的反馈意见,以及书局的底本校核成果,吸收处理,并具体编校加工。再有问题,仍然随时提出讨论。

8月2日,张先生陆续返回第七、八两部分稿处理意见,针对责编审读稿的处理结束,这是张先生修订团队对书稿的第二次全面处理。

至10月初,序跋著录等所有附录,史老师和责编皆各自校对完底本。

11月初,完成附录编校,全稿发稿。修订团队对署名各种谦让,最后确定署名页不具名,所做工作只在《重刊〈史通笺注〉跋》中说明。

2022年

上半年,责编继续分项编校全稿,处理标点、文字表述、造字,重核被注词、去除方圆括号,统一校勘体例等等。修订团队新补不少校记。

6月21日,全稿编辑工作基本结束。

2022年9月8日,《史通笺注》正式上市。

此后,张先生始终大力支持宣发工作,至2023年10月,推发书评4篇,推文2篇。

回想这些年的工作,有很多的感慨:

一是修订再版工作面临重重困难,最终得地利人和之助,是各方共同努力的成果。当年若不是张老先生数年的勉力投入,当下不会有修订再版的基础。联系再版之初,得到贵州人民出版社大力支持,扫清了版权障碍。在修订工作中,张新民先生、华中师范大学许刚老师、贵州民族大学史达宁老师克服困难,持续三年多勉力承担了繁重的《史通》校改。书局内外各位校对老师大力襄助,从底本到原整理本乃至引文、附录,都陆续完成校对工序,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再版质量。书局各位领导一直大力支持,多年来没有放弃《史通笺注》的出版,让我哪怕曾一度承担二十四史修订办公室的繁杂行政事务,仍得以持续数年投入《史通笺注》的再版编校中。书局外,张承宗先生、张三夕先生、王进老师、汤序波老师、徐亦然老师、李立民老师以及王松、周敏秋等各位撰写推荐意见或书评,抉发《史通笺注》再版的价值。大家不约而同地把学术文化的传承和深入发展,作为特别重要的文化使命来完成,而不在意个人得失。

二是虽然修订再版面临重重困难,但张先生率领的修订团队和责编校对一起,实实在在地解决了问题、提升了出版质量。集中校稿自2019年12月展开,2022年9月出版,疫情下工作受限,又必须保证进度,统稿之前的多项工序不得不滚动进行。修订团队分五批交稿,期间责编初审分七批返回,张先生对编辑意见分八批处理,所有稿件经过修订团队与责编的双重多次复核。寄送不便,稿件流转只能以传送电子档扫描件为主,辅以纸稿寄送,问题讨论全靠微信群,其中光是发上的书稿资料截图,就达八百多张,微信群消息记录达1.4G。校对难寻,原据简体字本、繁体字底本、附录文字、全稿引文核校,分步推进,由几位校对老师与责编陆续分头完成。经修订,增补校释279条51000余字,改订标点数百处,调整充实了原附录,复核了全稿引文。《史通笺注》在继承张老先生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全面升级的目标。或许可能仍有未周之处,则期待各位读者批评指正,重印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最深的还是张先生和许刚老师、史达宁老师的古君子之风。许老师、史老师分别就职于华中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都有各自的教学科研任务,同时有不少日常杂务需要处理。但张先生召唤之下,立即积极投入,有具体工作马上主动承担。疫情封城,许老师在老家的镇上,谈不上什么工作条件,经常举着手机对着纸稿录像、发图片、发语音讨论。史老师同时还担任学生防疫工作的网格员,后期又有带学生实习的任务,只有休息时间才能集中处理,但只要群里有讨论总是贡献意见,回头再查核资料、贴上图片。张先生目力不济,往往只有上午才能看清微信中的文字,也总是力所能及地回复,并整比全稿,解决疑难,答案往往让人豁然开朗。但在需要确定署名页时,三位各种谦让,最终都不署名,只在重刊跋中说明一二。所得稿费,张先生全部分给两位老师和用于买书,为防止两位老师谦让,还特地提前办好手续,不让两位老师知晓。

《史通笺注》的初版和修订再版,是由张振珮老先生、张新民先生、许刚老师、史达宁老师,经过几代人的学术接力,不计名利完成的,离不开各位校对的辛勤投入,离不开各方单位、机构主事者的大力支持,是中国千年文化传承中,士君子以文化为己任的缩影。

马 婧

2023年11月

《史通笺注》(中华国学文库)

[唐]刘知幾 著 张振珮 笺注

原标题:《编辑手记 |《史通笺注》修订纪事本末》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