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京金融法院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机制暨北京破产制度综合改革调研座谈会

2023-12-03 11: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2月1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及北京市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优化法治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北京金融法院作为国家级金融法治协同平台优势,以金融法治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持续为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优质司法服务保障,北京金融法院召开北京金融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机制暨北京破产制度综合改革调研座谈会。

北京市发改委企业退出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一级调研员张莉,副主任栾奕、沈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徐阳光,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讲师范志勇等参加了座谈会。北京金融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雯,党组成员、副院长薛峰及审判第一庭、审判第二庭、执行局负责人及干警参会。薛峰主持会议并致欢迎词。

薛峰在致辞中指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发出了“加强金融法治建设,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的动员令。最高法院近期印发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优化法治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要求在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中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如何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营造更好的法治氛围,需要汇聚金融法治协同治理的强大合力,召开这次座谈会就是要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共同发力、共促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在北京金融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机制调研座谈环节,北京金融法院执行局局长雷运龙从聚焦金融纠纷底层逻辑,构筑当事人沟通交流平台;聚焦企业核心诉求,助力企业纾困解难;聚焦修复重塑信任信用,赋能企业重生发展三个方面通报了北京金融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的工作情况。

北京金融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徐楠以“服务保障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发展助力新能源企业纾困解难、转型升级”“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促进资本服务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府院联动服务保障民生福祉”“稳健审慎维护金融安全,源头治理防范化解风险”为题,通报了北京金融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四件典型案例。

参会人员对北京金融法院以新理念、新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解决称赞有加,围绕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与政府职能部门对接,加强与高校的法治协同,进一步拓展工作机制功能等方面进行了交流研讨。

在北京破产制度综合改革调研座谈环节,张莉介绍了北京破产制度综合改革调研背景和需求。她建议与会各方以此次调研活动为契机,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的协同治理工作合力。

北京金融法院审一庭庭长丁宇翔结合在办理易安财险重整案等案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参会人员围绕金融机构破产制度中府院联动的必要性、针对性、深入性,债权人权益保护和劳动者权益保护权衡等方面进行了交流研讨。

徐阳光认为北京金融法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理念创新与机制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取得了良好工作效果,建议向全市、全国推广。同时建议深入总结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机制和破产案件办理的良好经验,加大与高校的协同联动力度,共同为服务首都金融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张雯指出,北京金融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机制,从执行这个司法程序的最后端发力,精准定位金融执行的切入点,积极探索构建金融执行协同治理机制,持续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与“破产制度”是紧密关联的,优化法治营商环境,需要破产审判发挥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功能。本次座谈会为北京金融法院进一步深化认识破产审判与营商环境的关系、以能动司法自觉融入打造“北京服务”的工作格局,提供了很多理念和思路上的指导。张雯院长同时提出以“合”促“治”,加强金融机构破产处置中的府院联动;以“破”促“立”,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执”促“和”,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司法服务链等三条建议。

张雯表示,北京金融法院将全面深入贯彻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的意见,更好发挥金融审判职能作用,持续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机制,促进经营主体设立、经营、退出高效便利,切实将法治协同优势转化为综合治理效能,以一流的司法供给推动首都现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支撑。

供稿:北京金融法院

原标题:《北京金融法院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机制暨北京破产制度综合改革调研座谈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