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30万巨款一朝被骗,AI诈骗手段如何预防?

2023-12-11 18: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黄某某接到表哥来信,收到表哥大额借款的请求。黄某某心生警惕,要求同表哥视频确认身份,发现的确是表哥后将钱转过去,却没料想还是掉入了诈骗分子的陷阱之中。黄某某究竟为何陷入诈骗套路?相关陷阱我们应如何警惕避免?北京李迈律师团队刑事律师分析如下:

诈骗纠纷

案情介绍:

2023年,山东济南商河县的黄某在家中玩手机时收到了一条来自其表哥的私信,在与黄某进行交谈寒暄后,突然对黄某提出,想要通过黄某某的银行账号中转一笔大额资金,即表哥先将款项转给黄某某,然后黄某某再将这笔钱转出到表哥指定的账户。

不久后黄某某就收到了几段转账成功的视频与图片,显示自己的账户收到了对方的转账。黄某某立刻心生疑窦,要求与表哥进行视频通话,在通话中黄某某看到了表哥的脸并听到了对方的声音,确认是自己的表哥后黄某某就放下了戒备。随即黄某某按照对方的指示将30余万元转入到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中。

正当黄某某还在继续转账时,他突然发现与自己联系的账号突然被封禁,黄某某意识到不对,立刻拨打了表哥的电话进行核实,然而表哥在通话时却表示对上述一切毫不知情,此时黄某某终于意识到自己掉入了诈骗陷阱,随即立刻报警。

公安刑警人员立刻着手进行调查,通过不懈努力找到了诈骗团伙的成员,并在广东东莞抓获了数名犯罪嫌疑人。

AI诈骗

案外说法:

数据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为我们带来便利,也为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犯罪行为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本案中黄某某并非缺乏防诈意识,但却仍落入了犯罪分子的诈骗套路,原因就在于对方使用了“AI换脸”技术。该技术可以将一个人脸图像的面部特征替换成另一个人,并保持原图像其他部分不变;还可以根据语音样本的音色、语调等特征生成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声音。此种方式下,犯罪分子会利用其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通过算法仿真合成伪装冒充成受害人的亲属、朋友或上级等人员行骗,受害人难以辨别真伪,极易上当受骗。

利用新技术诈骗同传统诈骗手段异曲同工,主要在于通过隐瞒事实、虚构真相等手段使被害人陷入认识错误,从而对自己的财产进行处分。本案中黄某某就被AI换脸欺骗陷入对方是自己表哥、值得信任的错误认识,同时被对方所发送的转账凭证所骗,因此实施了钱款“中转”行为,实则将自己银行卡的存款转到了对方账户中。

防范AI换脸诈骗手段,关键在于不轻信陌生电话或视频,视频时可以要求对方做出特定手势或遮挡面部,观察是否自然,延长视频或通话时间;当涉及转账汇款行为时,切记应多渠道多方核实、查验真伪;此外应当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防止自己或周围的朋友家人上当受骗。

诈骗罪

李迈律师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