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手机正变新农具 “QQ农场”走进现实

2023-12-05 10: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虽然已是冬日,但在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陈寨村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排排日光温室大棚内种植的番瓜、西红柿等蔬菜却是硕果累累,正等待着种植户们去采摘。

陈志波是陈寨村党总支副书记。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一座大棚前“捣鼓”着手机:“连上网,看着手机,就能知道我种的蔬菜缺啥营养。手机屏幕点一点,不仅可以实现浇水施肥,还能分析出土壤里到底缺磷还是缺钾。”

不同于传统种植模式,在陈寨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汗水农业”早已成为了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先进的“智慧农业”。

“一身土、一脚泥的日子成了过去式”

过去,陈寨村是传统的农业村。受制于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种植蔬菜、农产品作物,只能一年一收。以种玉米为例,2017年前后,种一亩地的玉米,收入在2300元左右;一家老小齐上阵,人均纯收入不过1万元出头。

现在,陈寨村是先进的蔬菜村。大棚里种菜,品种更多样化,菜品质量变得更好。年底算收成的时候,按一个人承包2个大棚来算,收入差不多在10万元左右。

蔬菜,已经成为了陈寨村产业发展的新名片。

“收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因是什么?”记者好奇地问。陈志波的回答简短且有力:“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顾名思义,是指将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种植相结合,从而实现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而陈寨村所做的,就是让科技做加速器,将传统的农耕模式变为过去式。

故事的开端在2018年。

这一年,由陈寨村村委会牵头组织、联合村上合作社出资、当地政府补贴以及农户集资入股的方式,筹得资金近600万元,建成了162座日光温室大棚。棚内配备了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棚顶上棉被不再需要人力去遮盖,而是变成了机器操控。陈寨村正式开始了“智慧化”种植模式。

2019年2月,伴随着春节热闹的爆竹声,大棚里种植的第一批辣椒迎来了收获。“当年辣椒价格非常可观,一斤可以卖到7元。20斤辣椒打包成1笼,一个大棚里有70—80笼。种一个大棚里辣椒,收入就已经达到了1万元。”陈志波说。毫无疑问,新模式的大棚到底好不好,收入给出了最有说服力的答案。

“爬高蹦远,一身土、一脚泥的日子变成了过去式。”

“智慧化,好!”

智慧化好不好,陈寨村的村民王小珍很有发言权。

老家是天水市甘谷县的她,从小就陪着父母下地干活,有着丰富的务农经验。“过去种地是扛着锄头翻土,腰一弯,就是一整天。”王小珍回忆道,“如今,风机等恒温恒湿设备给力,保证种的蔬菜稳产丰产。”

王小珍家里有3个大棚,种植着黄瓜、西葫芦、草莓等各类蔬菜水果。时下,每天都会有草莓成熟,采摘完成后,夫妻二人就拉着草莓去镇上或者甘州区的市场送货,收入十分可观。

谈及对于智慧化种植的评价时,王小珍只用了一个字形容:“好!”

为什么好?与露地种植相比,种菜不再受天气影响,同样的一块土地,利用率、产出率都有了明显提升。

哪里好?普通的塑料大棚,仅仅是进行棉被铺设这一项工作,就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人工控制温度,耗时长,且准确度难以把握。如今,通过一个遥控器,就可以实现控制升降帘等工序,简单又轻松。

凭什么好?如今,日光温室解决了北方冬季蔬菜生产供应难题,品类在原有基础上更丰富、品种更有特色,蔬菜等作物可以实现全年均衡供应。

如今,王小珍远在老家的父母亲也来到这里,帮着女儿姑爷照看大棚,一家人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采访到这里,记者不由得发问:“把操作简化到一个遥控器上,就等于智能化吗?”“远远不止。”陪同记者采访的陈志波这样回答。

“要打造生活里的‘QQ农场’!”

在陈寨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内,一座1万平方米高标准玻璃智能日光温室坐落在产业园的中间。不同于周边连片的各种大棚,这座温室单个棚体面积更大、高度更高,与之对应的,功能也更为齐全。

室内温度、室外温度、光照强度、土壤湿度……走进温室内,一块电子大屏幕上清晰地展示着温室内种植农作物目前生长环境的各个要素。

2022年5月,党寨镇启动了建设陈寨设施农业产业园玻璃智能日光温室项目,目前已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并投入生产。“简单地按几下遥控器就叫智能化,显然是不够的。”陈志波告诉记者,陈寨村要做的,是把以前手机里的“QQ农场”变成现实存在。

从“智慧化”到“智能化”,陈寨村迈出了关键一步。

陈志波告诉记者,智能日光温室在普通智能温室原有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助力,将供电供暖、物联网、给排水、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人工补光、智能温控等系统于一体,具有育苗、新品种展示、栽培试验、科普教育等多个功能。总而言之,就是更智能。

“宅在家里点一点屏幕,就能实现云端看大棚”的梦想成为了现实。如今,这种更为方便、先进的智能化模式已经在村内逐步推广使用,被越来越多的村民所接受喜爱。

陈志波表示,陈寨村在尝试开辟“智能化”农业新路径的同时,还通过引进了茄子、贝贝南瓜、叶菜类蔬菜等数十个新品种进行试验培育,从而进一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他看来,如何把手机变成农民生活的新农具,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化的问题,更是一个需要不断尝试完善的过程。“只要是可以进一步解放双手,让智能化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哪怕需要很长的过程,也是值得的。”陈志波说。

截至目前,陈寨村累计建成“甘州模式”高标准智能日光温室672座、连体钢架大棚23万平方米、覆棉被钢架大棚46万平方米、1万平方米玻璃智能温室、5000吨蔬菜切片加工生产线,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已形成科学育苗、绿色定植、分拣包装、冷链物流、切片加工、订单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

“打造生活里的‘QQ农场’!”这句话,已经逐步成为了现实的生活。(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宇晨)

原标题:《手机正变新农具 “QQ农场”走进现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