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家宪法日】宪法护航美好生活,4位代表讲述亲历故事

2023-12-05 19: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1周年。国家宪法日,应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

奋进新征程,我们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宪法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明法于心,守法于行。宪法时时都在捍卫着人民的权利,守护着我们的美好生活。《检察日报·声音周刊》推出特别策划,邀请4位全国人大代表讲述他们尊崇宪法、学习宪法、运用宪法的亲历故事——

以法之名守护一城青绿

全国人大代表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副院长

李龙倜

李龙倜代表(右三)参加武当山遗址修复整改情况“回头看”。

湖北省十堰市作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肩负“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自2016年被批准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十堰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宪法为根本,立足地方实际,先后出台10部地方性法规,逐步构建起独具十堰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检察机关是宪法明确规定的“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促进地方性法规实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人大代表,我见证了张湾区检察院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的担当和作为。

“线下普法”

让地方性法规可感可触可见

初冬,堵河河畔,一群白鹭嬉戏飞翔,市民们在河边散步,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这背后有当地检察机关切实发挥地方性法规贯彻实施监督主体作用的一份功劳。

2021年4月,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在案发地方滩堵河边召开。庭审结束后,张湾区检察院检察官带案普法,向旁听群众详细解释禁渔期、禁渔区和禁用工具的概念,并现场普及施行仅4个月的《十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今年7月,一位居民向张湾区检察院举报,称有人在黄龙大桥下用海竿钓鱼。检察官立即联系公安机关、渔政部门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半小时后,执法人员将躲在茂密草丛中钓鱼的周某抓获。

张湾区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8.13%,吸引不少珍贵、濒危鸟类在此栖息。为了防止鸟儿啄食菜地,村民们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架网驱鸟”,此举违反了《十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此条文也支持检察机关、社会公益组织依法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地,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

案子办到哪里,普法就到哪里。10月,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在案发地开庭审理,检察官以案释法,列举了法律及地方性法规对保护野生动物的相关规定,让群众近距离感受到法律的威严。

“山坡菜园”

从屡禁不止到令行禁止

十堰是一座山城,境内山峰连绵起伏。张湾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履职中多次发现,辖区部分山体存在毁林种菜现象,遂向行政执法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对开垦行为依法进行监管处罚,切实保护山体植被。

收到行政机关答复函后,检察官对整改山体多次“回头看”,发现“山坡菜园”仍大面积存在,补植复绿种植的树苗成活率不高。开垦林地种菜对林地生态资源具有较大损害,鉴于此,该院引用相关法律及《十堰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条例》第七条、第二十七条第四项、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向区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要求行政执法部门对辖区山体长期存在的违法开垦行为依法全面履行监管职责,以保护、修复山体植被。

《十堰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条例》的实施让行政执法部门认识到其对开垦种菜等破坏山体林地的行为有限期修复治理的职责。检察机关帮助行政执法部门拓展了处理此类问题的新思路。

经过努力,张湾区“山坡菜园”问题得到大力整治,市民登上山顶就能将城市美景尽收眼底。

推动地方性法规

从“纸面”走向实践

地方性法规作为国家立法的延伸和补充,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如何让地方性法规从“文本上的规范”真正成为“行动中的规范”?我认为,需要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以“小切口”发力,促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守好一城青绿。

近年来,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城乡建设与管理、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制定了不少高质量的地方性法规,聚焦大局所需、群众所盼、问题所在,探索“小切口、小快灵”立法,突出“有特色、真管用”,为推进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希望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不断强化法律监督,促进地方性法规正确实施,针对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保护、武当山古建筑群保护等开展专项监督。

让宪法精神根植于心

全国人大代表

山东省临沂北城小学党总支书记

张淑琴

张淑琴代表在学校法治教育长廊向学生宣讲宪法。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作为一名基础教育战线的全国人大代表,我深知,宪法的每一条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多年来一直身体力行,带头学习宪法、宣传宪法,自觉用实际行动维护宪法权威,做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践行者。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知法、懂法,是守法、用法、护法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学校的党总支书记,我带头深入学习宪法,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综合运用党组织“两会一课”、教职工大会、升旗仪式、学校宣传栏等平台和途径大力宣传宪法。在校内建设法治教育长廊时,我积极参与设计展示内容和版式,不定期组织红领巾宣讲员在长廊义务讲解,让全校师生对宪法的内容、宪法精神、宪法的修改过程等有全面细致的了解。

用好国家教材,注重做知法、守法的传授者。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中第二课是《宪法是根本法》。我们组织老师进行专题教研,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搜集大量信息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向学生宣传宪法及宪法精神,效果非常好。

去年宪法宣传周期间,我们学校举办“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主题升旗仪式,带领学生到临沂市兰山区检察院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参加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开展国家宪法日宣誓。这些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如春风化雨般让宪法精神浸入学生心底。

在兰山区检察院,检察官通过播放视频、案例讲解、提问互动等方式,为师生们介绍宪法的产生及主要内容,教育引导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检察官与教师座谈了解法治教育情况、普及宪法知识,增强教师的法治意识,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以点带面,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习宪法,贵在推动用法、护法。在工作中,我带动孩子们一起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教育他们运用法律知识、通过法律途径等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小学生面对欺凌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

少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宪法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让法治精神从小就在青少年脑海中扎根。令人欣喜的是,无论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还是省市县检察院检察长,他们都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经常到校园为全体师生讲授法治课。从普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到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开展普法活动,一个全社会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普法大格局已经形成。

我衷心希望携手检察机关,共同努力,让学校师生更好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切实让宪法精神根植于每一名师生的心田。

把公道写在群众心间

全国人大代表

陕西省甘泉县桥镇村党支部书记

樊九平

樊九平代表(右一)同检察官一起开展工作。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宣传和树立宪法权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

今年全国两会上,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和“两高”工作报告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已经进入了真正的法治新时代。我是一名基层调解员,我对法治政府、法治中国、法治社会建设充满信心。

作为一名扎根乡村的全国人大代表,在处理乡亲之间的矛盾时,我特别注重既讲国法,又讲人情。

10月的一天,村民李某、张某听说甘泉县检察院以我的名字成立了“樊九平工作室”,便来到工作室找我帮他们“撑腰”讨薪。二人受雇为何某除草,李某、张某仅与何某口头约定,工钱为每人每天160元。李某、张某用10天时间完成除草工作,然而何某只想支付他们每人每天120元工钱,并扬言“没签合同,你们去哪儿也告不了我”。快半年了,李某、张某二人仍未拿到劳动报酬。此事涉及金额不大,而且三人还是同村,低头不见抬头见,立足工作室职能,我邀请检察官一起调解纠纷。

“马上年底了,因为这么点钱闹矛盾,都是一个村的,咋能这样做事呢?”长达2个多小时的调解后,双方终于达成和解协议,何某一次性付清李某、张某二人工钱3200元。

“感谢樊书记和检察官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们省下了诉讼费用……”收到这条微信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必须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真正将矛盾在源头化解。

直到现在,李某、张某还经常打电话感谢我、感谢检察官。我认为,纾解群众急难愁盼,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是应尽之责、分内之事,也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从说书艺人到人民调解员,从村党支部书记到全国人大代表,四邻八乡有时会亲切地称我为“樊公道”“和事佬”。随着身份的变化,我愈发深刻体会到,人大代表不仅要脚下有泥土,更要肩上有责任、心中有全局。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我们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是人民意愿的反映者,是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我将以“忠诚履职一直在路上”的决心和信心,以实干和担当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与使命,真正把公道写在群众心间,用心书写更多暖心的故事。

追寻山外那道光芒

全国人大代表

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白琦瑞

白琦瑞代表在为学生们讲授党的创新理论。

说起我与宪法的机缘,要从教书生涯说起。

我出生在吕梁山区的一个小村庄,这里背靠大山,面朝黄河。小时候,最好的娱乐方式就是“看山看水仰望天空”。每当夜幕降临,深邃幽暗中总有一些“星光”忽隐忽现在黄河对岸的山间;到了白天,我总试图去探寻那些“星光”背后的真相。很久以后,我才知道那是晚上行驶的汽车照明灯光,外面的世界给我带来无限的向往。

上高中时,政治课老师为同学们讲述《经济常识》。我向老师请教问题时,老师送给我一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也点燃了我继续求学的热情。

高中毕业,我被保送至山西师范大学思政教育专业学习,开启了美丽新世界,成就了全新的自我。

从教30余年,我在教学中创造性开展了“哲学思维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和教材理论,注重从方法论层面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开展“课堂学习实践法”,投身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深入大中小学、企业宣讲,组织同学们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与社会接轨;采用“精准教育”法、“追踪教育”法帮助学生解决自我认知、情感困惑、网络成瘾等问题,与同学们交朋友,精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

去年秋季学期,山西财经大学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教学任务,我担任这门课程的教研主任。习近平法治思想是这门课的重点,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思政课要启智润心。

今年3月,我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为更好履行宪法赋予人大代表的职责使命,我开始学习、调研,从城市到乡村,从课堂到田间,从机关到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提出了“教育数字化”“粮食安全进思政课堂”“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均被有关部门采纳。

要说今年两会上印象最深的场面,莫过于习近平总书记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后的宪法宣誓。宣誓台前,习近平总书记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面向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庄严宣誓。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了宪法的权威、总书记的担当,许多代表热泪盈眶,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我一直十分关注检察工作,积极参与检察机关的各类活动。6月,我受邀参加全国检察机关主题教育理论学习交流会,全程观看了山西省检察院等10个单位的理论学习创新案例展示。

这些所见所闻,我都会在第一时间带到“思政课堂”上,这是“大思政”融入小课堂的实践。

从乡村到城市,从思政教师到人大代表,我的每一次前行,宪法都在默默守护。我在追寻宪法光芒的过程中,成为受益者、践行者和传播者。

原标题:《【国家宪法日】宪法护航美好生活,4位代表讲述亲历故事》

来源:检察日报·声音周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