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陕西的苹果为什么好吃?秘密都藏在这片黄土高原上

2023-12-07 07: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底图来源/新浪微博@枫子—大叔

苹果,是老百姓日常餐桌上最常见的水果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苹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50%以上,居世界首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世界每2个苹果,就有1个产自中国。

在中国境内,苹果种植范围广,优质的苹果产地也很多。

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山东烟台,新疆阿克苏,陕西洛川,甘肃天水……各个地方产出的苹果各有千秋,深受大众的喜爱。

这其中,陕西,是我国苹果种植面积最大的西部省份。

这里每年产出的苹果约占中国的四分之一,世界的七分之一,被世界联合国农粮组织认定为世界苹果的优质产地。

延安苹果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

陕西拥有多样的地貌特征,尤其是北部,地势高低起伏,群山延绵,河谷深切,峁梁纵横,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以革命老区延安为中心,这一带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苹果的生长。

较高的海拔,充足的光照,干燥的气候,温差大的昼夜,深厚肥沃的土层……一切优异的先天自然条件,为种植苹果提供了难以逾越的起跑线。

黄土高原山地上种苹果 图源/丹头村村委会

2022年10月,总书记在延安考察时,就曾指出:

“陕北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

苹果种植业大有可为 图源/陕西网

现如今,苹果产业已成为延安地区覆盖面最广,持续效益最好,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特色产业,依靠种植苹果脱贫致富的大小村子不胜枚数。

延安市子长市下辖的丹头村,就是其中之一,这片淳朴的红色革命沃土,在当地老百姓的努力下,结出了一树树红果果。

丹头村山地苹果示范园 图源/丹头村村委会

01

曾经贫穷落后的小山村

丹头村,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杨家园则镇,总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是一个藏在黄土高原腹地里的小山村。

这里自古以农耕为主,资源匮乏,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辈辈都靠着种地吃饭。由于地处山地,耕收极为不易,多年前,整个村子有十分之一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这样一个生活连小康水平都谈不上的偏僻山村,是怎么跟苹果种植结缘的呢?

这还得从丹头村的一个大学生村官说起。

丹头村大学生村官刘强强 图源/丹头村村委会

刘强强,是一个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的大学生。

2013年,他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参加了陕西省大学生村官公开选聘,成为了子长市史家畔乡(现为杨家园则镇)丹头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

初来乍到,本就对农村农业知识一知半解的他,刚开始的工作并不那么顺利。

丹头村大学生村官刘强强 图源/丹头村村委会

丹头村贫困户比较多,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

村里的劳动力不足,村民的收入来源也十分单一,仅有的十几个蔬菜大棚种植户,因为占地面积小,作业方式陈旧,种植品种不一,辛苦劳作一年,也赚不到多少钱。

如何利用眼前起伏的山丘土地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呢?

脱贫攻坚,关键还是要靠产业。

2014年,在陕西苹果产业“北扩西进”的发展机遇下,经过实地调研,刘强强决定将山地苹果作为丹头村的主导产业,带领全村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山地苹果 图源/丹头村村委会

刚开始,由于山地苹果前期投入大,见效周期长,前五年基本没有回报,不少村民都怕承担风险,不敢尝试。

经过深思熟虑,刘强强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先干,等到干好了有了经验,再带着村民们干。

刘强强在苹果种植园 图源/丹头村村委会

下定决心后,刘强强从全村76户村民手中流转出240亩土地,率先种起了山地苹果。

为了节约开支、降低成本,翻地、施肥、打药、修剪,刘强强事事都自己干,不会的就翻书本,主动请教技术老师,克服了苹果种植的种种困难,并创办了强强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通过几年的努力,漫山遍野的红苹果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于是纷纷加入苹果种植产业。

村民纷纷加入苹果种植产业 图源/丹头村村委会

现在,丹头村的果园面积已从原来的不足200亩,发展到了目前的4000余亩,全年苹果产量达230万斤,产值620余万元。

不仅如此,丹头村的山地苹果产业还辐射带动了李家沟、史家畔、曹家坪等周边6个村,先后入驻了多家农业公司等,并建成了丹头千亩山地苹果示范基地。

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 图源/丹头村村委会

现在的丹头村,山顶高处种满了苹果树,夏天绿树茵茵;秋季丰收时,果香四溢,一颗颗红彤彤的果子挂满枝头,处处洋溢着幸福。

02

“红果果”变“金果果”

对大多数人来讲,苹果并不鲜见,哪里都能买到。

但对于丹头村的村民们来说,这一个个红果果,是他们摆脱贫穷,过上幸福生活的金果果。

村民采摘成熟的苹果 图源/陕西网

丹头村残疾贫困户杨延娃,外出找工作十分困难。

自从村里开始种植苹果树,他不仅可以就近务工,还可以照顾自己残疾的妻子,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很大改观。

闫家坪村低保贫困户闫高娃,因为要照顾妻子和孩子无法外出工作,一年只能靠家里的10亩玉米收入几千元。

现在,他不仅将家里的3亩土地流转给苹果园,还同时在家门口的果园务工,一年收入翻了好几番。

在果园务工的丹头村村民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

据村官刘强强介绍,丹头村苹果示范基地共流转土地1730亩,每年可为村民增收17.3万元。

其次,就近务工的村民也有薪金,让一些贫困户不用外出就能在家门口赚到钱。

不仅是土地流转的租金、进园务工领薪金,一些在强强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长期务工的村民,每人还分到了88棵果树,只要把果园管理好了,就可以按照88棵果树的利润来进行分红,为他们增加了一份不菲的收入。

2020年,在全村人上下一心的一致努力下,丹头村原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146人全部稳定脱贫。

在果园务工的丹头村村民图源/新浪微博@枫子—大叔

现在,村民们富了,村子的面貌也有大的改善。

在村委会的推动下,全村实施给水排水工程,硬化村内巷道,修建互助幸福院、生态文化休闲广场,增加绿化景观……

原先破旧不堪的房屋,通过集中整治和建设,全都焕然一新。

丹头村新旧村貌对比 图源/丹头村村委会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丹头村不仅开展产业振兴,还注重后期的教育与人才的培养,成功举办了5次教育帮扶基金发放活动,累计资助学生89名,资助金额11.3万元。

数据显示,2013年底,全国报名当村官的大学毕业生累计达到近300万名,有41万名大学生村官选聘成功,奔赴祖国四方。

刘强强,就是当年这41万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

刘强强 图源/丹头村村委会

10年过去了,这一批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工作和生活都奉献给了广阔的乡村田地,既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也为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目前,全国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总人数超过55万人。

这是开展乡村振兴中重要的一环,也是中国真正实现现代乡村的振兴发展的真实写照。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做给村民看 带着村民干》

[2]《帮扶步履不停 丹头未来可期——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3]《“外来”村官带领本地村民走上致富增收路》

[4]《延安子长县:“一日为村官 一生村官情”》

特别鸣谢:

乡村复兴论坛

子长市乡村振兴局

丹头村村委会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