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文化 | 越剧小生陈丽君出圈!现象级爆火背后是中国戏剧文化的崛起——你可知?贵州有戏!

2023-12-06 20: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近日,

越剧《新龙门客栈》火了。

剧中贾廷一角的扮演者陈丽君

仿佛从书卷中走出的倜傥公子,

凭借惊艳的越剧扮相和精湛的专业技能

以及真诚坚毅的人格魅力圈粉无数。

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

陈丽君李云霄作为表演嘉宾在杭州西湖献唱

力挺这部越剧的观众,

大多是新入圈的年轻粉丝。

主创团队是一群

85后导演、95后编剧、90后舞美设计,

再加新生代演员。

不少观众笑称:

“年轻人的戏曲DNA已被唤醒”

“你永远得相信老祖宗的审美”

“始终坚持在艺术这条路上,

才是真正值得追的艺人。”

其实说到中国传统戏曲,

在我们民族文化丰富、

文化底蕴深厚的贵州,

也拥有很多原创的传统戏剧,

值得大家的关注和喜爱。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

全省有56个民族成分,

少数民族成分数全国第二,

民间戏剧活动也较其他省更加丰富活跃。

此外,

特殊的高原地形和偏远的地理环境,

使贵州民间戏剧最大限度地

保持了内容和形态的独特性、

差异性和完整性。

多彩的民族戏剧不仅提高了贵州的人文魅力,

同时也延续了贵州的本土历史文化传承。

黔剧

黔剧流行于毕节、贵阳、遵义、安顺等地区。

清道光年间,贵州扬琴,又叫贵州弹词、文琴的说唱艺术流行开来。扬琴是其主要伴奏乐器,分脚色坐唱进行说唱表演。1950年,艺人将这种说唱艺术进行装扮表演,用地方方言演出,于是诞生了黔剧这一新生剧种。黔剧主要继承贵州扬琴唱腔,有扬调腔、二板腔、二簧腔等,还有新创唱腔。

阳戏

阳戏是傩戏的一种,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开阳阳戏,被列入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开阳阳戏演出,其面具、戏服、布景及演出层次,都基本保存了傩戏的原生状态。每次演出都要先庄严地上演18折开坛戏,依次为开坛发谍、开路先锋、请神、二郎领先、化药、灵宫封土地、催愿、扫盘、回熟、回圣、敲枷、化钱山、提霸解魁、关圣祭钱、钧销、饯行、运星、造船。开坛戏演完后,如有信善人家要求“闹三天”,就上演耿本大戏,主要戏目有《追楚》《赵匡胤输华山》《状元祭塔》等。开阳阳戏原有手抄戏本数十本,大多毁于文革中。

贵州省湄潭、福泉发现有阳戏,四川、湖南等省也有阳戏。

傩戏

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在贵州,傩戏主要流传于黔东、黔北、黔南等地的土家族、汉族、苗族、仡佬族、侗族、布依族村寨中。荔波的布依傩戏源于明代“调北征南”时期,大批军队和移民进入荔波带来了中原和江南等地流传的傩戏,尔后,傩戏与荔波地域文化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布依傩戏。

荔波布依族傩戏源于宋元时期,由广西河池地区思恩县傩戏坛祖玉氏传授到荔波布依族地区。荔波布依族傩戏分文戏和武戏,戏目主要有《酬神还愿》《拜三界公爷》《祭神树》等十余种,剧中人物有“将军、先锋、文官、武官、副将、妇孺”等形象。傩面具均用木质雕刻成型,造型奇特、色彩神秘、栩栩如生,服装更是瑰丽多彩,其舞姿粗犷,独具特色。荔波布依族傩戏属傩夹戏类型,在布依族群众中称“桥”,分“小桥”和“大桥”。大桥7天以上,最多的13天,有戏曲表演,戴面具。小桥3天,没有戏曲表演,不戴面具。这些文化形式都与布依族特定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

荔波布依族傩戏,贵州民间民俗文化,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戏

地戏是盛行于屯堡区域的一种民间戏曲。以其粗犷、奔放的艺术个性和深遂的内涵,很受屯堡人的欢迎。少数临近的布依、仡佬族村寨为其魅力而玩起了地戏。

地戏已有600年的历史。其特点是:演出者首蒙青巾,腰围战裙,戴假面于额前,手执戈矛刀戟之属,随口而唱,应声而舞;其演唱是七言和十言韵文的说唱,一人领唱众人伴和,有弋阳老腔余韵,其舞主要表现征战格斗的打杀,雄浑粗犷,古朴刚健。所演的30来部大书,是屯堡人喜爱的薛家将、杨家将、岳家将、狄家将、三国英雄、瓦岗好汉。内容单一,只有金戈铁马的征战故事,和赞美忠义、颂扬报国的忠臣良将,反映的时代上至商周,下至明朝。

2006年5月20日,安顺地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灯剧

花灯剧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是清末民初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起初,花灯叫采花灯,只有歌舞,后在歌舞中加入小戏,再以后受外来戏曲影响,发展为演出本戏。花灯戏是贵州和云南的主要地方剧种,人们习惯地简称花灯。它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贵州花灯戏主要流行于独山、遵义、毕节、安顺、铜仁等地。

思南花灯戏,是贵州东路花灯的代表,花灯艺术源远流长,土壤丰厚,深受群众喜爱。自明清以来,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村村有花灯,寨寨有灯会,清道光《思南府续志》就有如下记载:“祈年,由上元龙灯,社会神会及各庙斋醮,均此意也……迎春,则扮台阁,演古文,沿街巡行,以创春气。”

无论是越剧,

还是贵州的各类戏剧,

近年来,

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对中国传统文化也越来越推崇,

传统文化日益出圈。

越剧 《新龙门客栈》之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将经典与时新相结合。

但是从更深层分析,

越剧爆火的背后,

是中国人传统文化的崛起,

和中华民族丰盈的文化自信。

但从越剧和近年中国文化爆火的形式分析,

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感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鲜明的审美和韵味儿,

但面对时代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

传统剧种、曲目,

只有深度挖掘贴近受众生活的素材,

创作出迎合时代、社会需求的文艺精品,

抓住数字化手段,顺势而为,

才能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获得更强劲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正如陈丽君所说:

衷心感谢大家的喜爱和支持,

并希望那些因为她的表演而对越剧产生兴趣的人们

能够在越剧的领域中沉浸下来。

小编也想给大家说:

真心感谢喜爱我们贵州戏的朋友们,

一方戏剧,代表一方文化历史,

我们贵州戏曲值得入坑!

让我们一起,

同戏剧一道,与时光作伴,听岁月回响。

原标题:《文化 | 越剧小生陈丽君出圈!现象级爆火背后是中国戏剧文化的崛起——你可知?贵州有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