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雪养生】冬令进补好时节!

2023-12-07 16: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日继续缩短,夜逐渐绵长,仲冬时节正式开始。

中医上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冬季属阴,要以固护阴精为本,那么大雪节气养生,究竟该怎么做呢?

饮食养生

大雪,正是“进补”的好时节,可以进食一些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以抵御寒气。

01

阳虚体质

表现为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经常感冒、口淡不渴等,此类人群可吃些温热性食物来保暖,如羊肉、虾、韭菜等,而鸭肉、香蕉、黄瓜、梨、绿豆、冰糖等凉性或寒性的食物则最好少吃。

01

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表现为低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大便燥结、夜里易出汗、睡眠不佳等,此类人群需要和温热性的食物保持距离。可以选择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白菜、莲藕、萝卜、雪菜、山药、百合、梨等,肉类可以选择淡水鱼、鸭肉等。牛羊肉温燥,不宜大量食用,以免食多上火,食用牛羊肉时可以搭配白萝卜,白萝卜有理气消胀、润肺通便的作用。

老人及孩子尤其要抓住进补的好时机,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饮食宜增苦少咸,多食补益肺胃之品,如羊肉、牛肉、山药、枸杞、核桃、板栗等。冬日天干物燥,易伤津液,日常可多吃新鲜蔬果,如苹果、冬枣、橙子、龙眼等以生津润燥。进补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但不可过及,过则易失衡(生病不能补、积食不能补)。

强基固本膏方养

提到冬令进补,大家很容易想到的是“膏方”。膏方是药材用水煎煮,滤取药物的煎液,经浓缩后加糖或炼蜜制成的半流体制剂或者稠厚的药膏,其主要作用是补虚扶正,改善体质,以调阴阳、益气血、补五脏、助正气为主,兼顾祛邪疗疾。膏方在调理亚健康状态、更年期前期、多种慢性疾病及病后康复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尤其适用于体质偏颇、体弱的人群及注重调养的健康人群。

▶膏方四季皆可用,但以冬季为最佳,体现“冬藏”之意。(点击链接,获取瑞金康复医院膏方门诊介绍。)

起居养生

“养藏”乃冬日起居的主旋律,《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强调“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阳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2]意思是冬天来了,人应符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天寒地冻,要保护自己的阳气不受损伤。

此时应当比夏日较早入睡,最迟不可晚于子时(晚上11点)睡觉;而早上如条件允许可至天空发白才起,以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但所谓“晚起”并非指毫无节制睡到早上8、9点甚者正午后方起。早睡晚起,随太阳出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运动养生

古籍有言“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劳作汗出,发泄阳气”。大雪节气运动养生应做到动静结合。

所谓“动”,并非指过于激烈、大汗淋漓的运动,而是以运动强度适中、微微汗出为佳,可选择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操。

户外可以选择慢跑、快走等耐力项目,以锻炼心肺功能为主。同时,尽可能减少足球、篮球、网球、羽毛球等对抗类运动。毕竟对抗类的运动在天气寒冷的状况下,如果热身不充分极易引起关节及各软组织的损伤。

防寒保暖不可少

1. 暖头

中医讲头为“诸阳之会”,也就是说全身的阳气聚集在头部,所以头部保暖非常重要。头受凉了,轻则感冒、头痛,重则可能诱发脑血管疾病,造成中风。所以,中老年朋友出门戴帽子保暖是非常必要的。

2. 暖足

脚处于我们整个血液循环的末梢,本来血液供应就偏少,寒冬季节全身气血流通不畅,更容易导致足部受寒。因此可以穿着秋裤、毛裤甚至羽绒裤,袜子、鞋,也要尽可能的厚实。

3. 藏身体、藏精神、藏气血

藏身体:减少户外活动,以免消耗过多的阳气。

藏精神:放松精神,舒畅心情,不焦虑,保持心态平和。

藏气血:减少劳作,大雪节气之后的寒冷会让气血流通不畅,这时候过度劳作常常会使我们抵抗力下降,引发疾病。[3] 外出时加衣,睡眠时加被,要保护好胸腹部和关节部位,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骨关节病的患者更要注意。

瑞雪兆丰年,厚积而薄发。愿君在这个冬日,优雅向寒,从容安暖,积蓄能量,静待春暖花开!

原标题:《【大雪养生】冬令进补好时节!》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