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十年禁渔看长江:重庆水生物多样性恢复向好,上岸渔民“稳得住”

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2023-12-11 21:42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长江巫山段一景。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图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地,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2023年12月6日-9日,“绿水青山踏歌行——十年禁渔看长江”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暨重庆站采访活动举行,来自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及重庆、上海、江西、湖北、四川五省市重点新闻网站的20余名记者,奔赴涪陵、万州、巴南、江津、垫江、巫山等6个区县14个点位,实地探访长江“十年禁渔”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行十年禁渔。当前,长江禁渔“三年强基础”已进入收官阶段。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了解到,三年来,重庆市退捕渔民总体安定有序,非法捕捞得到有效遏制,江河水面基本实现“四清四无”,水生生物多样性初步呈现恢复向好趋势。下一步,重庆将继续强化“上游”担当、力争“上游”水平,抓实、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工作。

“捕鱼人”变“护渔人”

2020年11月,重庆用两年完成三年退捕任务:国家核定的5342艘渔船、10489名渔民全部上岸。这其中,不少渔民完成了身份上的巨大转变,由“捕鱼人”变成了“护渔人”。

涪陵区渔政协助巡护队队长谢兵讲述退捕上岸故事。

现任涪陵区渔政协助巡护队队长兼石沱巡护执勤站负责人的谢兵就是其中之一。谢兵今年53岁,曾捕鱼长达20年。“鱼儿越捕越小、渔民越捕越穷”的状况让谢兵记忆深刻。2019年,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带头退捕上岸。两年后,他报考涪陵区渔政协助巡护队员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招用。

谢兵介绍,石沱巡护执勤站有40名护渔队员,肩负着全区13条河流、岸线总长600多公里禁捕水域的巡护工作。近两年多来,该站协助执法机关查获非法捕捞案件94起、涉案110人,没收违规渔具1823件、救护放生水生生物356公斤,有效震慑了非法捕捞行为。

龙溪河垫江段,清漂工人在清理河面漂浮物。

跟谢兵一样,家住垫江县高安镇金桥村11组的李代国也完成身份转变。从11岁那年起,李代国就随着父亲在长江支流龙溪河捕鱼。李代国回忆,他小的时候,龙溪河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到了2007年左右,龙溪河水质一度达到了劣Ⅴ类。近年来,随着垫江县对龙溪河的治理,河水终于重见清亮。如今担任垫江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护渔队长的李代国说:“这一池碧水来之不易,必须守护好。”

此外,重庆多部门通过实施精准就业帮扶一批、针对性培训一批、动员提档参保一批、兜底政策救助一批,确保上岸渔民有出路、生计有保障。

家住涪陵区江北街道永柱村2社的谭明东告诉记者,他利用家住106省道公路边的地理优势,以及退捕后获得政府给予的奖补资金20.6万元,自己又添了点钱,开办了一家洗车店,月收入可达6000元以上;万州区大周镇五土村村民陈波上岸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转战”养殖产业,并把生意做到了云阳、巫溪等周边区县,年收入超过20万元。

“水医生”“鱼医生”齐护长江

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巫山县,该县境内有大溪河、大宁河、神女溪、抱龙河、三溪河和小溪河等6条长江支流。

万州区水产研究所大周基地。

巫山县生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魏嵬告诉澎湃新闻,巫山县共设置水质监测断面16个。每月上旬,该站每月上旬都要开展水质例行监测工作。“首先我们会开展现场的监测,包括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等指标。然后再对表层水进行取样、分装,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魏嵬介绍,该站通过人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站的数据相结合,实时关注长江干支流水质变化。

巫山县生态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开展水质监测。 

数据显示,长江干支流巫山段水质总磷指标由2016年的0.103mg/L降至2022年的0.043mg/L。长江干流培石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标准,水质为优,各支流水质满足相应水域功能要求,水质达标率100%。

除了魏嵬这样的“水医生”,还有许多“鱼医生”也在守护着长江的生态。在江津区,就有一个特别的“医院”——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收容救护中心(下称:救护中心)漂浮在水面上。

于2022年5月正式启用的救护中心是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收容救护为主要功能的长江流域首个船舶式珍稀特有鱼类收容救护中心。该中心船体总长21米,型宽5.2米,内部具有与长江水体同质性的独立救护船舱,设立有观察池、救治池、康复池和驯化池,主要救助环境资源保护主管部门在巡护中拦获、查处中收缴,或者群众发现的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特有鱼类。

渔业专家对伤鱼开展救护。 江津区 供图

“就近收容救护,可以避免长距离运输对伤、病鱼的二次伤害,还可以避免收容鱼类因环境剧烈变化引起应激反应,提高救助效率。”重庆市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王维表示,截至目前,该救护中心已收容救护鱼类鯵子鱼、中华倒刺鲃、长江鲟、翘嘴鱼等1900余尾。去年7月,护鱼志愿者在巡护过程中发现受伤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长江鲟,经积极救治、康复和野化后顺利使其回归长江怀抱。

在万州区水产研究所大周基地,负责人傅秋民告诉记者,该基地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增殖放流站野化驯养基地,是长江珍稀名优鱼类资源保存库。近十年来,该基地累计向长江万州段实施增殖放流珍稀名优鱼类及经济鱼类7000余万尾。

多部门联合,江水河面“管得住”

澎湃新闻获悉,三年来,重庆累计查办涉渔行政案件4500余件,侦破刑事案件1700余起,取缔禁捕水域“三无”船舶2955艘,清理残留网具5633张,劝导制止违规垂钓25万余人次,整改市场涉渔突出问题7300余个。

由巴南区联合长航公安鱼嘴派出所创建的巴南木洞水域警务室是重庆市首批首个挂牌成立的水域禁捕警务室,该警务室利用渔政AI预警系统、无人机等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巡江靠走,发现靠瞅”的巡护方式,构建起“空中有飞机、长江有监控、岸边有巡护、江上有快艇、指挥有平台”的“五有”长江生态巡护体系,建立“人防+技防”长江生态巡护新模式,及时发现非法捕捞、违规垂钓等违法违规行为,提高渔政协助巡护效率。数据显示,该警务室去年查处涉渔案件250件,今年已下降到只有20件。木洞水域禁捕警务室相关负责人刘国建说:“新的技术对不法分子的威慑力和我们的办案能力都明显增强。”

从2018年起,重庆市检察院在分院一级开始探索检察一体化履职改革的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2021年7月,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正式向全市推行,重庆市三级检察机关44个长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同时挂牌履职。该制度旨在改变过去长江保护“碎片化”特征,构建检察机关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四大检察”一体化综合履职新模式,对长江生态环境进行系统性、立体性司法保护。

涪陵区检察院检察五部主任李姣介绍,2021年8月,该部门挂牌成立长江生态检察办公室并积极履行职责。李姣表示,检察机关在依法从严打击破坏长江生态环境资源犯罪的同时,对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让环境资源犯罪不止步于刑罚,更要承担相应生态损害赔偿责任。与此同时,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始终坚持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对符合不起诉条件的,依法作出决定。

李姣介绍,涪陵区检察院与区农委、区市场监管局签订重庆市首个《关于在长江十年禁渔中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共享“渔政AI预警处置系统”信息化成果,实现数据检察应用。共发现刑事案件线索10件,办理公益诉讼损害赔偿磋商案件4件,该做法获得重庆市检察院高度肯定,全市检察机关已全面铺开推广。

    责任编辑:崔烜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