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如何帮助离校未就业大学生找工作?成都人社系统做了这些事

2023-12-12 13: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2月7日,心心(化名)在都江堰杰琳康复医院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在这家医院上班3个月,她已经能够很好地适应康复治疗师的工作,自己也感到十分开心。

实际上,几个月前,作为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有精神类二级残疾的心心在求职方面,遇到了比普通人更多的难题。好在,掌握了心心就业困难实情的“都江堰就业直通车”帮扶专班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成功为她匹配到了心仪且合适的工作。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是牵动万千家庭,承载着城市发展的未来。今年以来,成都市人社局抢抓离校前和离校初期这两个关键时期,多方筹集岗位、优化就业服务,凝聚合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齐心协力交出一份让组织放心、人民满意的成都就业民生答卷。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接收2023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78万人,联系成功率100%,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帮扶就业率99%以上,其中困难毕业生实现100%就业。

化解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迷茫

“小武求贤”线上信息库匹配岗位一次成功

22岁的小赵,是一名二本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学校期间,小赵成绩优秀,也有一定的实习经历和项目经验,在择业市场本应该具有优势。但从今年3月开始,小赵通过多种渠道投递简历、参加面试,却始终没有找到心仪的固定工作。这让小赵陷入了迷茫和怀疑,压力也很大。

今年9月,同学告诉小赵,西南交通大学有一场校园招聘会,可以去找找工作机会。在招聘会现场,小赵关注到有武侯区人力资源市场的工作人员,专门免费给求职同学提供求职指导、岗位匹配等服务。

“我当时也投递了许多简历,问题就是没有明确的认知,不知道就业市场上的HR希望看到哪种简历。”小赵同学说,现场,工作人员指导她针对性地分析、修改了简历。

武侯区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座谈会

“针对有帮扶需求的同学,我们会对他们进行一个初步了解,收集建立包括教育背景、专业能力、岗位偏好等详细信息的个人求职档案,安排专员为小赵进行求职指导,帮助她进行职业规划、简历修改、模拟面试等,并依托‘小武求贤’线上信息库替小赵筛选符合要求的工作岗位,进行牵线搭桥。”武侯区就业局市场科负责人介绍说,后期还会进行跟进回访,了解她是否顺利入职,如果没有,再分析是遇到了哪些问题,下一步应该如何改变。

小赵的信息被录入档案库,很快就匹配到了合适的岗位,“很幸运,也很感谢武侯区就业部门的老师,他们推荐匹配的岗位,我也很感兴趣,一次就面试成功了。”小赵开心地说,现在入职已经2个多月,自己也在努力学习,掌握工作技能。

2023年4月12日,武侯区2023年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之走进成都师范学院(温江校区)

精神类二级残疾毕业生求职遇阻

“都江堰就业直通车”帮扶专班荐岗成功

心心虽然患有精神类二级残疾,但在父母的耐心教育和自己的努力下,不仅从康复治疗专业顺利毕业,还考取了保健按摩师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养老护理员三级职业资格证书。

“去(求职)实习,只待了一天,就被拒了。”心心告诉小布,求职的医院觉得她的沟通能力无法满足工作需要,这让她感到挫败。

7月底,“都江堰就业直通车”帮扶专班收到第一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名单,心心名列其中,专班工作人员随即与心心取得了联系。“我们了解到她有精神类二级残疾,接触下来发现她只是表达稍微迟缓,实际上思路清晰,人也很乐观积极。”都江堰市就业局创业促进科科长杨思颖说,在康复专业上,心心也很好地掌握了职业技能,能够胜任相关的工作。

因心心特殊的身体条件,帮扶专班工作人员进行了细致地分析,通过电话、微信、面谈等方式和她沟通,辅导她制作简历、模拟面试。另一方面,服务专班考虑到心心在康复治疗专业上确有工作能力、她自己也有意愿从事相关工作,在匹配岗位时,将重心放在了都江堰市内的几家康复医疗机构。

“9月2日面试,9月5日确定应聘成功,9月6日,心心就去上班了。”杨思颖说,为了帮助心心更好地适应工作,工作人员一直与心心及父母保持着联系,多次上门回访。

“现在工作挺开心的,病人还夸我很有悟性。”心心说,现在工作之余,她都用来继续学习康复专业的知识了。

2023·成都冬季特大型人才招聘会

统筹岗位、拓宽就业渠道

帮扶应届生就业

成都人社系统打出组合拳

就业工作关乎民生,全市人社系统“一盘棋”,抓早、抓小,整合部门、区县和行业领域资源,及早启动高校毕业生系列招聘活动,拓宽就业渠道、“延长”求职黄金期、筹措政策性、市场化岗位……多管齐下、打出帮扶应届毕业生就业组合拳。

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的一段时间,是求职的关键期。7月至10月,成都市人社系统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百日万企高校毕业生系列招聘活动”,各区(市)县结合区域实际,积极响应、全域联动,创新工作方式和对接服务手段,集中100天时间,高频次举办“百日万企”招聘活动940场,组织用人单位2.14万家次、发布岗位55.06万个次,快速促进供需匹配。活动期间,还提供了双向洽谈、直播带岗、AI面试、云上签约等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训、见习提供充足机会,全力护航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3·成都冬季特大型人才招聘会暨“蓉漂人才荟” 青年人才招聘会

同时,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贴心细致,都江堰“就业直通车”、四川天府新区“就业集市”、武侯区“就业小站”、双流区“夜市招聘”、新津区“元宇宙招聘”等创新就业服务项目工作,对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取得了积极成效。

离校择业的关键节点,人社系统针对1.78万名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开展全覆盖100%联系回访,建立“已就业、未就业、暂无就业意愿、联系不上、困难帮扶”五项实名制台账,提供“131”就业服务(提供一次职业指导、三次岗位推介、一次免费就业培训或就业见习服务),做到“三清三到位”(基本情况清、就业需求清、安置结果清,走访到位、关心到位、安置到位)。

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人等四类困难毕业生,还提供“一人一策”的暖心帮扶服务,积极落实“三个优先”(优先落实政策、优先推荐岗位、优先组织培训或见习),创新开展“3+1”亲戚式结对帮扶(1名区县人社或就业局长、1名街镇负责同志和1名职业指导师,结对帮扶1名困难毕业生);强化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政策性托底帮扶措施,实现了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100%就业。

截至今年10月底,成都市已吸纳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34.27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1.61万人,本科、专科学历32.66万人)来蓉就业创业。

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 | 于遵素

成都发布编辑 | 卡比

扫码进群↓

原标题:《如何帮助离校未就业大学生找工作?成都人社系统做了这些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