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支原体肺炎没啥可怕,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2023-12-14 06: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今年秋冬,肺炎支原体在多地区流行,患支原体肺炎的小朋友似乎很多,宝宝生病让宝爸宝妈们心力交瘁,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版)》,我们来认识肺炎支原体的相关问题。

什么是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

支原体是一种微生物,其大小只有细菌的十分之一左右。支原体属于细菌界,但它们并没有细胞壁,这使得它们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结构。支原体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无法生存。

常见支原体有肺炎支原体、生殖支原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最近儿童高发的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指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

2)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RMPP):指 MPP 患儿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 7d 及以上,仍持续发热、临床征象及肺部影像学所见加重、出现肺外并发症者。

3)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acrolide-unresponsive MPP, MUMPP):指 MPP 患儿经过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 72h,仍持续发热,临床征象及肺部影像学无改善或呈进一步加重的 MPP。原因与 MP 耐药、异常免疫炎症反应以及混合感染等有关。临床及时识别 MUMPP 更有利于早期有效地治疗,减少重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4)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PP, SMPP):指 MPP 病情严重,符合重症 CAP 判定标准,详见临床分型。

5)危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指患儿病情迅速进展、出现呼吸衰竭或危及生命的肺外并发症,需要进行生命支持治疗的少数SMPP。国外文献也将此类 MPP 称为暴发性肺炎支原体肺炎(fulminant MPP, FMPP)

临床表现

儿童肺炎支原体最典型的症状是发热和咳嗽。咳嗽初期为阵发性干咳,随病情进展会出现流感样症状,如鼻塞、流涕肌肉酸痛、乏力咽痛、咳嗽咳痰等。

1)MPP 多见于 5 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和干、湿性啰音。

2)SMPP 多发生于病程 1 周左右,伴有肺内和肺外并发症,若出现塑形性支气管炎(plastic bronchitis, PB)、中等-大量胸腔积液、大面积肺实变和坏死、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等时,患儿可出现气促或呼吸困难;发生肺栓塞的患儿还可出现胸痛和咯血;发生肺外并发症时可出现相应脏器损伤的临床表现。肺外并发症可发生于皮肤粘膜、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出现相应各系统受损的表现。

支原体肺炎与其他肺炎的区别

1) 流感病毒肺炎以流感流行季节多见,多有流感或疑似流感患者接触史,以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随后出现咳嗽加重、呼吸困难和肺部体征,影像学与 MPP 有时类似。呼吸道标本病原学检查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或核酸阳性可确诊。

2)细菌性肺炎病程初期尤其是 3d 内出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占比、CRP、PCT 明显升高。细菌性肺炎引起的空洞常发生于病程 1 周左右,而 MPP 多在 2 周以后,鉴别主要依据病原学检查。

支原体肺炎的药物治疗

01

大环内酯类(首选药物)

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和乙酰吉他霉素,为MPP的首选治疗。阿奇霉素的使用尤其是静脉制剂要慎重。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后 72h,根据体温情况等初步评价药物疗效。

02

喹诺酮类药物

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妥舒沙星,是治疗 MPP 的替代药物,对耐大环内酯类MPP具有确切的疗效。由于存在幼年动物软骨损伤和人类肌腱断裂的风险,18 岁以下儿童使用属超说明书用药,需充分评估利弊,并取得家长知情同意。

03

新型四环素类药物

主要包括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是治疗 MPP的替代药物。由于可能导致牙齿发黄和牙釉质发育不良,仅适用于 8 岁以上儿童。8 岁以下儿童使用属超说明书用药,需充分评估利弊,并取得家长知情同意。米诺环素的作用相对较强,多西环素的安全性较高,在推荐剂量和疗程内,尚无持久牙齿黄染的报道。

如何预防支原体感染

1)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必要时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

2)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3)注意手卫生,在流动水下用7步洗手法清洁双手,也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4)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

供稿 / 刘晓雪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药剂科

插图来自网络/侵删

(20231212-1-34)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