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听过看过体验过,你了解过音乐节吗?

2023-12-15 17: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NJU核真录 核真录

第242期

文字 | 南大新传未来编辑部 · 核真录 学生

任铭萱 周梓佳 李欣怡

制图 | 任铭萱 孙逸潇 俞丝雨 毛梓烨

编辑|任铭萱 吴雨航

排版|孙逸潇

“生活无解,音乐节撒野!”

“音乐节超强阵容官宣!限量早鸟票速抢!”

“周末音乐节来袭!凤凰传奇、二手玫瑰领衔,一起哼乌蒙山连着山外山!”

在年轻人集聚的小红书平台,截至今年12月初,“音乐节”这一词条的浏览量高达 18.3 亿。彩色的海报,激情洋溢的文字,各种风格的乐队和音乐人,吸引着人们在节庆期间奔赴一场场自由、热闹的音乐狂欢。音乐节给年轻人的出发提供了充分的理由,“旅游+音乐”也成为了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火爆的出游方式。据同程旅行发布的数据,今年中秋国庆假日期间举行的海口同程音乐生活节带动海口旅游热搜环比上涨84%[1]。

那么音乐节有哪些类别?中国的音乐节是怎么逐步发展的?今年的音乐节的市场情况如何?人们在看音乐节的时候关注什么?本期《核真录》将回答以上问题。

音乐节爆发式重启,

盘点音乐节曲折发展的23年

音乐节,被乐迷们称为“充电的乌托邦”,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举行的为期数天或数周的音乐活动,拥有特定的主题内容,主要分为室内和户外两种形式。

据公开资料整理,音乐节的主办方大致分为六类:音乐公司(如音乐厂牌)、商业公司(如房地产商、饮料品牌)、政府、文化机构、媒体和其他机构(如旅游景区,NGO、商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国有企业)[2]。

在这些“推手”的努力下,音乐节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企业主导型与政府主导型[3]。

企业主导型的音乐节以迷笛音乐节、摩登天空音乐节、草莓音乐节为代表,商业合作是此类音乐节的重心,注重商业效益。企业品牌方除了自己主办外,还会赞助、冠名、联合其他品牌一同举办音乐节,以作为品牌扩容的关键步骤。比如喜茶、青岛纯生等品牌都曾作为赞助商与草莓音乐节合作[4]。

政府主导型的音乐节以政府机构为运营主体,此类音乐节注重与当地文化的深度融合,将户外音乐节作为一种“文化名片”进行打造。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广州羊城音乐花会、云南丽江雪山音乐节、哈尔滨之夏音乐节。

从零零星星的“汇报演出”,到如今多种多样的特色品牌,我国的户外音乐节(下文也使用“音乐节”代称)经历了曲折发展的23年。

2000年,中国第一所现代音乐学校——迷笛学校组织了一场音乐狂欢节。这场音乐节被视作国内首届户外音乐节。

随后几年,摩登天空音乐节、草莓音乐节、东海音乐节等品牌方纷纷创立,音乐节市场不断发展。2015年,外滩大型户外活动踩踏事件引起政府对户外活动市场安全问题的重视,政府加大了对户外音乐节的审批监管。户外音乐节举办数量首次回落,当年举办次数仅110场,比上一年下降了约26%,行业票房仅2.1亿元[5]。随后几年,行业趋于规范发展,举办场次逐年增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18年,为了打击黄牛,整顿票务市场,音乐节市场开始推行实名购票制度,严格限制人流量。这一年,市场营收增速有所放缓[6]。2020年,受疫情影响,户外大型音乐节被全部取消,直至八月份才逐渐恢复并实行限流制度。2022年11月,文旅部发布通告,不再限制无疫情地区演出活动的观众人数,音乐节市场由此回暖[7]。2023年,疫情封控解除,音乐节全面复苏,截至10月8日,本年已举办279场音乐节,营收额达15.68亿元。

2023年音乐节“遍地开花”,

“爱乐之城”花落谁家?

截至2023年10月8日,本年已经开展的音乐节数量就已比2021年全年多出88场。从空间上看,2023年音乐节多集中举办于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其中,山东省以39场排名第一。自2020年开始,山东省不断加强音乐产业的发展,山东发布《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明确将音乐节作为山东发展夜经济的重要抓手,引导山东音乐节走上蓬勃发展之路。自此,全省超过四分之三的城市成为举办过音乐节[8]。大量音乐节落地山东进一步赢得了许多知名音乐节厂商的青睐,如新青年音乐节、迷笛音乐节、草莓音乐节等纷纷在这里举办。

经济发达,同时也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音乐产业基础的江苏省和浙江省紧随其后。而在西南地区中,四川省遥遥领先,截至10月8日,今年共举办了17场音乐节。

在众多举办音乐节的城市中,谁又是名副其实的“爱乐之城”呢?

核真录对2023年所有举办过音乐节的大中小城市进行了统计,成都以举办12场音乐节的数量位居榜首。今年,成都推进国际音乐之都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音乐产业和城市发展进一步结合,为消费市场助力[9]。紧随其后的是青岛、天津、武汉和贵阳。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省会城市占据了排行榜的大半壁江山,但青岛、常州这样的非省会城市脱颖而出,表现出音乐节向地级市下沉的趋势。

在年轻人集聚的小红书平台,截至今年12月初,从时间上看,今年的音乐节主要集中于五一、十一节假日与暑假期间。四月的尾巴抓住了五一小长假的开头,成为本年音乐节举办的第一个高峰。六月到八月的暑假季开启了音乐节数量逐月增长的趋势,举办的音乐节超百场。九月底及十一小长假也势头惊人,双节期间就有六十多场音乐节开唱。

音乐节爆火背后,

话题讨论热度不减

爆发式重启的音乐节,在今年迎来了热力高峰,但对音乐的火热从来不止现在。核真录梳理了自2018年以来参与音乐节次数超过三十场的乐队,共31支[10],如下图,其中大部分是耳熟能详的老牌乐队。参演次数超过八十场的乐队共有三支,其中创建于1999年的二手玫瑰乐队以“89场”的参演次数位列第一,痛仰乐队、霓虹花园乐队凭“86场”“85场”紧随其后。

老牌乐队和知名歌手的加盟,将音乐节的话题再度拉升,但热度背后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观众们在关注音乐节本身之外,围绕音乐节其他方面的讨论也在持续发酵。核真录分析了今年与音乐节相关的微博热搜,共计61条。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某音乐节 某明星”这样名人相关的词条出现在热搜上的次数最多,但讨论最多、热搜排名最前的几条音乐节相关词条大多事关现场待遇及观众体验。

今年与音乐节相关的微博热搜中也包含一些正向评价,如“音乐节观众将轮椅小伙高高举起”“音乐节保安大叔投喂饿坏的乐迷”等暖心场面,但其远不如音乐节相关的社会争议所引发的讨论多。

与此同时,有关音乐节门票价格的讨论也从未停止。音乐节爱好者们回头一看,只花八十元、一百元就能听到新裤子、万青、刺猬的演出,竟然已经是2009年的事情[11]。或许是物以稀为贵,疫情三年,音乐节票价疯涨,其中晓峰音乐公社旗下的仙人掌音乐节,更是因为“票价贵”刺痛了无数乐迷的整个夏天[12]。

老牌音乐节门票涨个不停,新生音乐节也来攻占市场。据各大票务网数据,今年绝大部分品牌音乐节的单日最低票价维持在300元至500元[13],单日最高票价近千元。自2018年引入我国的EDC雏菊电音节的两日通票最高票价达到了2280元,折算单日票价1140元,仙人掌音乐节的单日VIP票价也高达1380元。越来越多的网友感叹:音乐节真的在变成普通人消费不起的模样。

结尾

今年,我国音乐节蓬勃发展,无论是音乐节落地场次还是票房营收,相较过去几年都有了可观的增长。同时,音乐节在地域分布上不再集中于一线、省会城市,整体呈现出在全国各方位、各省份、大中小城市中“遍地开花”的景象。但一片欣欣向荣的背后是“音乐节爆发式重启”带来的问题:现场待遇差,安保不到位,门票价格高……要想符合观众的期待,我国音乐节仍有待改进。

2023年已步入尾声,2024年的音乐节会如何发展?作为观众,我们期待赴一场更安心周到、更丰富精彩的音乐节之约!

参考资料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9178853033419305&

wfr=spider&for=pc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646132

[3] 朱童:国内户外音乐节品牌营销策略——以摩登天空音乐节为例(cnki.net)

[4]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9224057.html

[5] 头豹研究院:2020年中国户外音乐节行业概览(leadleo.com)

[6] 头豹研究院:中国户外音乐节举办次数统计,2007-2019年(leadleo.com)

[7] https://new.qq.com/rain/a/20220407A0CNBE00

[8] 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

baijiahao/2022/09/20/858578.html

[9] https://mo.mbd.baidu.com/r/19XoglY5oaY?f=cp&u=5d12e39334ae74e8

[10] 音乐节RSS (uthrough.com)

[1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064178

[12] https://www.sohu.com/a/571097591_152615

[13]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音乐节进入白热化竞争_腾讯新闻 (qq.com)

本文内容首发于《核真录》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原标题:《听过看过体验过,你了解过音乐节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