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树碑立传丨不见东山银杏,怎知秋色如许

2023-12-18 07: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转眼深秋已至,漫步于苏州的街头巷尾,你是否曾为满城银杏驻足片刻?又是否好奇,这些银杏背后承载着哪些旧时往事?12月3日,吴文化博物馆“树碑立传”项目组的志愿者们前往被誉为“银杏之乡”的东山镇,走近一段段悠长的岁月,与数棵百年、千年银杏相逢。

本次寻树之旅的路线为:

吴巷村吴巷街→湖湾村东山寺→白沙村关帝庙→白沙村纪革村→杨湾村张巷→北望村岭下→湖沙村刘公堂→槎湾村黄羊棚白坟里

不妨跟随我们的足迹,共同寻觅掩映在粉墙黛瓦下的明媚秋意。

吴巷村吴巷街——编号吴中84 85

48米高的银杏树

被称为“夫妻树”的两棵银杏(但都结白果)

循着定位穿行于吴巷村中,忽有一抹明黄闯进视线,我们不由加快步调。绕过最后一个拐角,两棵银杏映入眼帘,它们雌雄各一,相邻生长,树龄皆标为1012年,当地人称“夫妻树”(但经过实地考察发现两棵树皆结白果)。细细端详,编号吴中85的银杏依墙而立,树干极其粗壮,约四到五人方可合抱。抬头遥望,它的枝干层次分明,错落有致,高度足有48米,一睹之下竟不可观其全貌。另一棵编号吴中84的银杏高约22米,有了庞然大物的衬托,它便显得较为纤小,树干或曾遭损毁,略有中空,然而它的生命力却丝毫不减,黄澄澄的叶片缀满枝头,随风轻舞。

挂满白果的银杏枝头

略有中空的树干

据现存史料向前追溯,清代东山文士吴时雅在家乡吴巷村筑下“依绿园”,园中便留存着北宋初年的两棵银杏。时过境迁,“依绿园”已不见踪迹,唯有银杏们相偎相依,似乎渴望着同我们诉说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湖湾村东山寺旁——编号吴中184

东山寺与旁边民居中的银杏树

穿过银杏路行至人民街东头,便能看见东山寺的明黄院墙,而编号吴中184的银杏就在寺旁的民居内,树龄约400余年。我们停驻观望时,恰好遇见了住户爷爷,征得爷爷同意后,一行人走进院内,与古木近距离接触。从院落一隅仰视,银杏主干似乎曾受损,部分缺失,但枝条舒展,高度超过了二层阳台,长势喜人。它的四周落叶纷繁,美不胜收,为小院铺上了一层金光闪闪的地毯。

仰视斑驳崎岖的树干

院落中的古银杏

不同于我们的欣赏与赞叹,爷爷的态度则较为稀松平常,他与银杏朝夕相对,树木已然融入日常生活中,成为这个家的一份子,这或许亦是爷爷没有给树木挂牌的原因。看完树后,我们道谢离开,爷爷摆摆手,也骑着四轮车渐行渐远。400年的银杏默然伫立,似乎在给我们送行。

白沙村关帝庙——编号吴中166、167、168、169

关帝庙与古银杏相映成趣

来到陆巷白沙村,不难发现一座古朴的关帝庙,以及它后侧的银杏树。或许是一地金黄的落叶太过绚丽,引得众多游客驻足观赏,拍照留念。关帝庙看起来已有些年头,不知是否还对外开放。幸运的是,沿着庙旁台阶拾级而上,便可与这棵银杏亲密接触。它的编号为吴中166,树龄772年,高挑的树干向四周延伸,为庙宇遮风挡雨。站在台阶最高处观察视野最佳,恰能看见那金灿灿的落叶点缀着庙檐瓦片,色泽明艳。

关帝庙旁的石阶直通树下

阳光下的树牌

往关帝庙后的巷子深处走约100米,还有三棵银杏树,编号依次是吴中167、168、169,因相隔不远,被称作“白沙村当当石银杏群”,树龄皆为372年。穿梭在略显杂乱的树丛内,我们在一片石榴树和栗子树中找到了这三棵银杏的踪迹。也许是落叶较早,其枝干上的银杏叶已经不多,但仍然向阳而生,野趣十足。不同于关帝庙前的那棵引人围观的银杏,当当石银杏群的周边鲜少有人经过,它们沐浴着阳光,享受不被打扰的悠长四季。

掩映在树丛中的银杏

藤蔓下依稀可辨的树牌

准备走时,关帝庙前行人寥寥,更显得一树一庙相映成趣,满眼金黄。我们不由得又按下快门,记录下这宝贵的静谧岁月。

纪革村——编号吴中170

如果要参评“挂牌最多的古树”,那么白沙村纪革村里712年的银杏一定榜上有名。当我们第一眼望见它,就明白了其对于当地村民的重要意义,除编号吴中170的挂牌外,粗壮的树干上还有几处:“笔情墨趣——丙戌六月 纪六刻”“为政不忘农功本,自律常思廉洁身——壬辰年 纪六刻”“千年神木银杏树,镇寨之宝纪革村。佑护子孙保吉安,世代福泽更繁华——甲午年春 白纪六刻”。另有一草书“寿”字,亦为“白纪六”刻。由此可见,经过七百年风雨洗礼的古银杏俨然已成为庇护一方的吉祥树,受到村民们的敬重,传承着代代福泽。目前,这棵树中部稍有裂痕,但总体长势良好,高可参天。

“挂牌最多的古树”之一

稍有裂痕的树干满是岁月的印痕

我们猜测,挂牌署名的“白纪六”是人名,而恰巧路过的严姓伯伯则解答了我们的困惑,大相径庭的答案令众人啼笑皆非:白为白沙村,纪为纪革村,六是第六生产队。原来,刻字的正是严伯伯的舅舅,现在已年过八旬。虽然未能见到老人,但我们总算明白了“白纪六”谜团背后的二三事,可谓不虚此行。

白沙村纪革村第六生产队刻字

杨湾村——后备资源银杏群

秋天的杨湾村是一个浪漫的地方,叶黄时分,无论是道路两旁,还是宅前屋后,都种满了银杏树,微风过处,轻罗小扇洒满各个角落,映衬着一户户人家的青砖白瓦,隽永如画。因此,杨湾村成为了东山著名的赏秋之地,游人络绎不绝。

木材厂后的银杏树影

我们在村落中寻觅,最终在木材厂后侧的张巷内发现了数棵银杏,它们聚集成群,生机勃勃,皆为后备资源,并未编号挂牌。但其树干粗壮,枝条繁茂,仍是赏美景的绝佳去处。

满目金黄的世界

杨湾村张巷银杏林一隅

北望村岭下——编号吴中155

继续出发,这一站的目的地是北望村岭下村口,此处有一棵著名的古树——编号吴中155,挂牌树龄2012年的“银杏王”。按树龄推算,“银杏王”诞生于西汉时期。正值周末,慕名前来的游客三两成群,在树下徘徊、合影。

“银杏王”全貌

仔细观察,这棵银杏只剩下约四分之一的树身,缺失的部分是因百年前遭雷击受损。据估算,如果整棵古树完好无损,其胸围可能会超过7米。虽然略显惋惜,但它剩余的枝干仍顽强生长,树身需两人方能合抱,且根部萌生出20多根新枝,每年秋到,依旧是金黄满地,硕果累累,向人们彰显着它的活力。

千年古树萌生新枝

树牌中蕴藏着两千多年的悠长岁月

北望村——编号吴中156

另有一棵800多年的银杏亦藏在北望村中,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绕过几条小巷,期盼着与一树金黄邂逅。惊喜的是,大家兜兜转转,终于在一栋民居外的院子里发现了它。这棵银杏的编号是吴中156,树龄约812年。若是没有亲眼所见,便很难形容出它的雅致。斑驳的枝干间光影交错,叶片透出丝丝金黄,俯仰之间,皆为美景。如果摆张躺椅,坐在树下小憩片刻,该是多么惬意。

沐浴在阳光下的银杏

据资料记载,这棵树旁曾经建有宋代的米行、客栈,明代时有民居,名为“凝和堂”。而今,银杏仍依民居而生。就在我们观察树木之际,民居的住户爷爷刚好回家,热情地把我们邀入院内。一番交谈后,我们得知,屋里常住的就是爷爷和奶奶老两口,而这棵银杏,早在建房之初就已经长在此处了。

从民居中遥望银杏

临走时,奶奶招呼我们吃东山当地的橘子,那清甜的口感,令人难以忘怀。

湖沙村刘公堂前——编号吴中175

驶过湖沙村狭窄曲折的小道,一棵树龄512年的古银杏正对着刘公堂,它就是画家李可染曾经画过的树木,它形态挺拔,枝干匀称,银杏叶一簇簇地挂在枝头,熠熠生辉。偶有一位阿姨经过,笑呵呵地介绍:“呐,这就是五百年的银杏,开得正好哩!”我们点头称是,把这诗情画意的景致记录在相机镜头里。

曾被李可染画过的银杏古树

金灿灿的银杏叶缀满枝头

槎湾村黄羊棚白坟里——编号吴中151、152

最后一站是槎湾村。在村头,我们向一位村民爷爷问路,根据爷爷所指的方向,大家十分顺利地找到了编号分别为吴中151、152的两棵银杏,它们的树龄都是412年,生长在几栋民居附近。也许是落叶较早,枝头的银杏叶已不算繁茂。树下,不时有村民路过,小黄狗正与狸花猫嬉戏打闹,绕着树干跑来跑去。在这样热闹温馨的环境中,想必银杏也不会寂寞吧?

槎湾村民居外的两棵银杏

边走边拾,不知不觉间我们已收集了满满两箱银杏叶,捧着秋的馈赠,大家踏往归途,寻树之旅暂告一段落。此时已近黄昏,夕阳晚照,余晖拂过山川,每棵树都沐浴在天光之下,尤为动人。迎着最后一缕红霞,我们心照不宣地想:

不见东山银杏,怎知秋色如许?

志愿者们收集的银杏叶

拍摄、剪辑:半缘君、辛雪麒

口述史:陆沉

撰稿:栾峦

BGM:晴天(吉他钢琴版)、蒲公英的约定(小提琴钢琴版)

统筹:吴文化博物馆

技术支持:苏州多棱镜网络科技

原标题:《树碑立传丨不见东山银杏,怎知秋色如许》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