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是谁动了外科医生的镜子?

2023-12-24 08: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Dr 春哥 温柔医刀

腔镜手术中,镜子就是外科医生的眼睛。

镜子脏了,外科医生的眼睛就瞎了;镜子晃了,外科医生的心就乱了。

理想的手术配合是,镜子在助手的手里如同固定在架子上,视野稳定,画面清晰,不偏不倚,不近不远;主刀医生指哪打哪,镜随心移,过渡平缓,进退有度!

更理想的境界是,扶镜手的思维走在主刀医生的前面,镜子打到哪,外科医生手术做到哪,不只是镜子追着操作,而是镜子指引着操作!

但是,要做到如此流畅、默契的配合并不容易,要求扶镜手熟悉手术流程,深谙主刀医生操作习惯,对手术步骤了然于胸,遇意外事件临危不乱。因此,一名优秀的扶镜手应该是一名本身具备主刀能力的优秀的外科医生!

现实的情况是,外科医生的助手并不固定,团队经常人手不足,做手术犹如抓壮丁,谁有空就喊谁上,医生不够,学生来凑,进修生、研究生、实习生,逮到谁就是谁;实在逮不到人,就喊台上的器械护士临时来帮忙。

所以,镜子晃得像发生了地震一样,画面没一秒钟稳定,镜头偏在屏幕的一角,主刀医生做手术像拳击手被逼到了台角,这样磕磕碰碰的手术配合是临床常态;更有甚者,扶镜手上台几分钟不仅把主刀医生的头晃晕了,把自己也给打吐了。

每次遇到新手帮忙扶镜,为了确保手术能顺利完成,在手术开始之初我都会交代一些注意事项或者亲自示范,好让对方迅速进入状态,比如:扶镜时要用双手,千万不能托大以单手扶镜,否则手臂很快酸乏不说,左右偏转或前后进出时也容易动作过猛;如果上肢力量偏弱,为了保持画面稳定,扶镜时一手的手肘可以贴靠在侧胸壁,以躯干作为支点,或一手贴靠身体,另一手托着贴靠身体那只手的腕部;要熟悉腔镜的构造,灵活调整视线方向和光线角度,确保屏幕画面始终是主刀医生的视角;为了兼顾前后左右的视野,尽量把操作区域摆放在屏幕中央,或者操作区域左右定位于屏幕的中央,上下定位于屏幕的中心略偏下方。

可惜的是,饶是我千叮咛万嘱咐,扶镜手能完全领会的并不多,经常都要中断操作帮他调整镜子。批评吧,老大不小的人了,说多了伤面子;不批评吧,手术做得很郁闷,自己憋成内伤。()

有一次,我的一个研究生在台上帮忙扶镜子,因为他之前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上手还比较快,我说的很多要点他也能领会,扶镜子大多数时候也还比较稳,但就是有一个问题,让我大惑不解:他一说话镜头就跟着晃。偏偏他又是爱说话的性格,不让他说吧,看他憋着肚子我都觉得难受;让他说吧,镜头抖动又会影响手术。

这个现象让我想起一个“奇怪”的病例,有个患者,平时血压正常,但每次一解小便血压就飙升,解完小便后过一段时间血压又慢慢恢复正常。医生莫名其妙,患者也害怕得不敢轻易解小便。后来,手术探查才发现膀胱壁上长了一个异位的嗜络细胞瘤,解小便的时候,因膀胱壁肌肉收缩挤压肿瘤释放儿茶酚胺引起血压升高。

该病例给我们的提醒是,所谓“奇怪”的现象背后都潜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找到这个原因,所谓的“奇怪”也就不再成“奇怪”。

等助手再次说话时,我停下了手术,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原因所在!

原来,我们使用的是3D镜子,而这个牌子的3D镜子比较沉,为了保证视野稳定,也为了减轻双手的负荷,他把镜身抵在肚子上!我们当时做右半结肠手术,他站在患者的两腿之间,手术床又调得比较低,他的肚子往前挺起,镜体抵在肚子上,高矮刚刚合适;肚子承托着镜体,他的双手只需轻轻扶着镜体,又省力,又稳定。只是,因为人说话时,呼吸动度加大,成年人又以腹式呼吸为主,导致肚皮跟着起伏,引起了图像的晃动。

明白了这个原因,我又好气,又好笑。好气的是,没想到“偷懒”居然偷出了新高度;好笑的是,没想到肚皮大居然还有这个妙用。

我以前只知道外科医生肚皮大时手术台上不容易掉器械,前挺的肚皮紧贴着盖在病人身体的一侧,严严实实,电刀、剪刀、钳子滑到衔接部位自动卡住。

我因为肚子平,即使紧贴手术床站立,肚子也贴不到病人身体,中间留有缝隙,只有用大腿紧顶着床沿。腔镜手术时还好,手术台两侧都贴有护士妹妹贴心制作的器械袋,长柄器械可以放在袋子里;开腹手术没有贴这种袋子,台上的器械又多,稍不留神就会滑下去,等发现时多数已经滑到大腿根部。手术台上,手术医生腰部以下区域视为污染区,所以,即使及时用腿卡住器械也不能再拿回台上使用。器械掉得多,护士妹妹意见就大,所以,经常因为掉器械被护士妹妹嫌弃。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特别羡慕肚子大的医生!

这件事情再次让我体会到,凡事都有两面性,所谓的好与不好,关键在于看待问题的角度。

但是,学生下意识的“秘密”被发现后,他却很不好意思,主动开始了节食。我说减肚子可以,但是要同时加强上肢力量的锻炼,没了肚子的承托,扶镜子只能依靠双手,双手不稳,早晚还是要挨批评。

原标题:《是谁动了外科医生的镜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