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毛时安:从事文艺评论工作50年,始终说真话、说人话 

澎湃新闻记者 潘妤
2023-12-17 20:37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修辞立其诚。真诚,是我的安身立命之本。作为一个历经半个世纪文坛艺坛风雨阳光的评论家,我一如既往地要求自己,以无比的虔诚对待写作,以无比的坦诚对待内心,以无比的热诚对待生活,以无比的真诚对待世界。我也许会说错话,但一定不说假话、谎话、鬼话,少说空话、套话、官话,必须说真话,说人话。”

12月16日,上海迎来了入冬以来气温骤降的一天,文艺会堂里却群贤毕至,温暖如春。“呼唤真诚——毛时安从事文艺评论工作50周年暨舞台艺术评论研讨会”在此举行。毛时安在回顾自己文艺评论生涯时,再次发出自己“真诚”的感言。

文艺评论家毛时安

整整一天的研讨活动,京沪两地戏剧、美术、文学等领域的学者专家,上海相关高校和各文艺单位的负责人,以及众多文艺评论工作者和媒体齐聚在一起,共同回望并总结文艺评论家毛时安50年文艺评论工作的经验和启示。这是一次纪念,一次总结,更是一次展望。       

研讨会现场

“毛时安敢说话、说真话,是戏曲的幸运、文艺事业的幸运”

1973年5月,还是一位青年工人的毛时安在《美术资料》发表《众志成城 战无不胜——评油画<铜墙铁壁>》,从此开启了长达50年的文艺评论工作。1978年,毛时安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徐中玉、陈谦豫教授,治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50年前,一个25岁满头乌发的小青工,懵懵懂懂写了一篇几百字的美术评论。半个世纪,他像《金蔷薇》中那个卑微的扫地工,一生为心爱的姑娘打造一朵金蔷薇那样,兢兢业业、不舍昼夜地写作。”回望自己的文艺评论工作,毛时安说,他心目中那位“可爱的姑娘”,就是艺术和今天在座和没有在座的作家艺术家,就是他们用心血铸就的小说、诗歌、散文、绘画、戏剧、舞蹈、音乐、电影、电视……

50年来,毛时安的文艺评论文化视野广阔,涉及领域众多,在文学、戏剧、影视、美术的评论上均有建树,并取得了大量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重大奖项,还参与了众多上海重大文艺创作项目、国家重要文化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为推动上海文艺繁荣发展、宣传扩大上海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毛时安1973年在《美术资料》发表的第一篇评论文章

当天上午,研讨会由中国评协副主席、上海市评协主席汪涌豪主持。9位专家分别从美术、戏剧、文学评论等角度对毛时安的文艺评论成就发表了观点和看法。而下午,来自京沪两地的十余位作家、艺术家、评论家围绕多个议题作了交流发言。  

“我与时安兄相知相交很多年了,我们常常在剧场、在研讨会、在创作的第一线上见面,多年来他对我的创作多有启发和帮助,是我的良师益友。几十年如一日,时安兄对戏剧的热情、对舞台的喝彩、对创作的思考与评论,无不令我们感动着,他深刻的文化思考,开阔的艺术视野、极具个性的文采飞扬、澎湃激昂的铿锵发言,总让我们印象深刻。”中国剧协名誉主席、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说,我为有这样一位敢说话、说真话的老朋友感到幸运,这更是戏曲的幸运、文艺事业的幸运。

中国剧协主席、表演艺术家濮存昕说,“毛时安老师,他是高人,他仿佛是一条河,在我们面前掀起浪花,能让我们听到他对这部作品发自内心的真切而真诚的观感。毛老师认真地面对文艺的大千世界,留心细微地观察,冷静地思考,负责任地批评,并且由衷地用文字记述下自己的观感。我觉得他是用心灵来面对生命、面对世界、面对我们这个时代的。”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评协原主席仲呈祥说,毛时安抓住了文艺理论批评主体的两个关键:一是视野、二是视点。他的阅读量之大,鉴赏的戏剧、美术、音乐、影视作品之多,我敢说在同辈中当数一流。这种文学与艺术的深厚广阔的审美视野,为他独到的思想发现和美学发现的言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毛时安不光是文艺评论家,更是文化的跋涉者”

中国美协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冯远回忆自己最早读到毛时安的文章,是1988年他和陈思和、王晓明共同在《上海文论》推出“重写文学史”专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文学史已经有的定评的名著提出新的解读,推动了当时的文学史、现代史、美术史、哲学史、音乐史,乃至党史的深入思考和书写,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波及海外学界。

他同时提到,“时安酷爱美术。五十年前,他就是从美术评论起步的。他非常理解画家,他写贺友直先生幽默以外的善良,写我老师方增先先生内心对艺术的孤独追求,写程十发先生游弋在艺术与时代之间的国画,写朱屺瞻先生的仁心宅厚……都非常到位。他对海派绘画的宏观阐发,气势磅礴,充满新意。他还积极参与了海平线美术展、上海双年展、精神与品格油画展等众多重要画展的策划和组织工作。他的评论文字非常有文学性和可读性,能根据不同画种、不同画家,以不同风格的语言相对应,老老实实地讲真话,时不时有如华彩乐段般赏心悦目的文字。”

毛时安部分文艺评论著作

上海剧协原主席杨绍林回顾了和毛时安相识这四十多年来,中国话剧戏剧理论与实践交流层面的相互认知与关注。他又提到,毛时安通过人民日报等媒体震耳发聩的呼唤,《我们的戏剧缺失了什么》:中国的文学艺术,不缺少故事,而是缺乏表达;不缺少能力,而是缺乏责任;不缺少资源,而是缺乏灵性;不缺少资金,而是缺乏生命。杨绍林说,敬重毛先生的真诚。“他对当下上海戏剧作品存在缺血、缺钙和缺想象力三大病症的批评之声,代表了上海文学艺术评论在全国的立场、站位、态度与高度。情真意切的话语,高度的责任与使命感,让我对他的文艺评论工作十分敬重。”

中国剧协原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说,毛时安是一位在当代文艺领域不多的、属于全国,且具有崇高理论评论威信的理论家、批评者。“他是我国文艺批评界几十年不断伴随着文艺的发展而思考发声,不因环境变化而稍怠批评的责任,并使自己批评威信越来越强大,审美的坚守越来越过硬的文艺批评家。他的影响不仅助力在上海文艺前行的当代旅程上,也对当代中国的文艺理论和批评做出了巨大贡献。” 

上海市作协原副主席、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纪人说,他把毛时安定位为一个文化的跋涉者。“他不光是文艺评论家,我也把他称为文化学者,是文化的跋涉者,做了很多努力、做了很多贡献。”他评价毛时安的文艺评论,始终有一种“在场性”:“他的评论更有现场感和接地感,因为他的岗位始终在创作的现场。也因此,他文学评论的文本,往往能成为沟通作品与读者、作品与作家、作品与世界之间的立体交叉的通道。”

研讨会嘉宾合影

本研讨会的指导单位是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办单位是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协办单位是上海文学艺术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和上海书画出版社。

开幕式上,上海艺术研究中心负责人还向毛时安颁发收藏证书,毛时安和上海书画出版社负责人向主办单位代表赠送了新书《听潮——新海派美术评论》。

    责任编辑:夏奕宁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