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话区委书记|从北外滩开发建设到城市更新,上海虹口如何盘活资源?

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2023-12-21 13:10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大调研 >
字号

“要尊重市场规律,要倾听市场真实的声音,与时俱进创新一些思路和方法。

——上海市虹口区委书记李谦

主题教育进行时,上海各区如何直面矛盾,办实事,解难题?

2023年12月,上海大调研·澎湃新闻携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共同推出《2023 对话区委书记》系列融媒访谈,本期对话虹口区委书记李谦。

李谦(左)和秦畅(右)  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虹口 图

从北外滩开发建设到城市更新,虹口区如何在有限空间内盘活资源、统筹区域发展,汇聚人才,让发展的成果为人民共享?走过北外滩空中连廊、雷士德工学院旧址、猎户座文化人才公寓、和平公园,李谦娓娓道来虹口发展的破题之道。

北外滩如何形成有机生态?

站在公平路东长治路路口,四面高楼林立,空中连廊串联起北外滩来福士广场、友邦金融中心和金茂广场,不远处的工地桩基隆隆、塔吊高耸。到2030年,480米的“浦西第一高楼”将在此拔地而起。

北外滩空中连廊(部分)

李谦表示,这里是破题的第一个关键点——连接,不仅是楼与楼之间相连,而且要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

根据规划,北外滩将打造6公顷中央绿地、50公顷慢行优先区、22公顷无车区和4.5公里空中连廊,空中连廊将区域内重要公共空间与商务楼宇进行立体连接,其间点缀植物景观,打造一条“游走于建筑丛林与城市森林间的艺术飘带”。

李谦称,通过连廊,工作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可以自由交流,感受北外滩。未来,连廊将考虑引入艺术展览,让这里不仅是绿色空间,也是文化空间。“以人为本是让这座城市充满活力的关键,生产、生活、生态要有效平衡。”李谦说。

北外滩开发建设已全面起势,但仍面临许多难题。李谦说,北外滩4平方公里土地上,有许多不同的开发主体,有些边界模糊,但落到图纸上必须非常明确;周边有大量历史保护建筑,既要传承好历史文脉,又要遵循市场逻辑创造经济效益;地下空间的组织衔接很复杂,除了北外滩开发工地,未来还有北横通道、轨道交通线等等。不同的开发主体、不同的空间利用方式对北外滩是很大的挑战,要把美好蓝图变成施工图、实景画,必须一茬接着一茬干,以一以贯之的精神去干。

虹口区在建设中牢牢把握几个关键词——质量、效率、成本与效益,从土地出让的源头把控质量;政府部门之间优化工作机制,每个重大项目都有相关领导负责;市、区政府正在共同研究进一步控制成本、提升效益。

如今市场遇冷,开发商拿地的愿望没有那么强了,怎么办?李谦认为,要尊重市场规律,要倾听市场真实的声音,与时俱进创新一些思路和方法。由于土地市场的变化,过去的大开发、大投资和现在的市场环境不相匹配,市场希望地块有复合功能。比如一栋楼都是商业办公楼,企业吃不下去,那么一部分做办公楼、一部分做高端人才公寓、一部分做酒店,这样既解决了成本问题,也优化了区域功能。北外滩究竟要形成怎样的复合结构,仍需进一步思考。

雷士德工学院旧址

城市更新如何实现功能提升?

寒风凛冽,雷士德工学院旧址的绿地上茶花开得红艳。这座近90岁的历史建筑仍保留着过去的模样,但已更名为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成为城市更新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战略发展总监、运营负责人张婕介绍,该设计研究院今年2月入驻雷士德,在一楼大礼堂做了300多场活动,主题涵盖科创、设计等;二楼是大师工作室和产业联合实验室;三楼是设计创新的孵化器,一些初创公司已经入驻,还有新品展示厅、路演空间等。

走访时,阿普塔开放创新孵化实验室和蓝晶微生物的负责人正在洽谈业务。蓝晶微生物合伙人耿强表示,蓝晶是一家上游企业,主要做原材料,“入驻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后,发现了许多下游企业、设计大咖,我们可以合作共创,把好的材料变成用户需要的产品,然后推向市场。”

李谦表示,上海创新创意研究设计院构筑了一个生态,不同入驻主体可以沟通协同、联合研发,也可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关系。虹口还引入资本进行撮合,如果资本判断产品有未来市场的价值,就可以在此进行原始投资,转化成果,目前已有13个项目在虹口转化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目前属于公益空间,不对入驻企业收取费用。李谦认为,创新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财政与社会共担风险机制,虽然不收租金,由财政补贴,但可以吸引很多创新企业,他们孵化出来的成果将产生价值。

“财政资金要节流,更要开源。”李谦表示,“开源要扶持产业,如果今天不投入,今天不起早,未来又赶个晚集,永远没有可持续、可竞争的产业。所以必须削减无效开支,把财政用在关键的民生,包括旧改和产业扶持。”

上海的城市更新进入存量更新时代,虹口区如何破题?李谦指出,城市更新是手段,目的是要实现城市的功能提升和产业升级,“基于虹口区的区情,我们既聚焦重点,全面加快北外滩地区高品质、高强度的开发建设;同时,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意识,推动跨片区的统筹规划,联动推进全域更新优化。特别是针对小而散有价值的资源地块,因地制宜,结合周边交通枢纽、产业特色定位,加强功能区之间、资源地块之间以及地块周边区域的整体规划布局,片区一体化设计更新,以点带面提升零散资源地块和周边区域功能,以功能引领价值提升,实现整个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

“这些做法的底层逻辑是虹口面积小,我们必须盘活资源,用市场化的方式有效整合资源。”李谦表示,螺蛳壳里做道场,让每一平方米的空间都发挥真正的价值。

在猎户座文化人才公寓,李谦(左二)和3个年轻人交谈。

人才汇聚可以带来什么?

在猎户座文化人才公寓的大先生会客厅,三位住户一边工作,一边闲聊起来。陈超是上海评弹艺术传习所演员;冯杰是上海福煦影视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公司主要进行动画制作;蔡婉莹则是民美文化(上海)有限公司市场部主任,负责今潮8弄的推广,经常承担文化艺术活动。

演员要找演出场地,动画公司需要合作方,商业体需要文化创意内容,短暂的交流让三人发现了合作的可能。蔡婉莹受到了启发,“我想着是不是可以把动漫、评弹都植入到我们今潮8弄这边,做一个结合,这是我们住在这里的便利条件。”

这里也是上海市首座文化人才公寓,配备了小广场、书局、理发店、健身房等,前台接待处还可以受理“一网通办”业务,补贴后的平均月租在3000元左右,目前已有50多位文化人才入住。

为什么要打造文化人才公寓?李谦说:“我们要让人才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激发创作力。人才与社区互动,把他们在虹口看到的、见到的美好事物宣传出去,同时也希望这些人才成为社区的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为社区提供建议。”

文化人才聚集的背后,虹口希望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地。李谦指出,人才公寓的初衷就是让住户服务在虹口,就业在虹口,税收在虹口——但猎户座文化人才公寓却没有这个要求,只要是文化类人才就可以入住。人才集聚后,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定会在虹口,就算不在虹口,虹口也会“沾沾边”。

陈超在上海生活了近十年,他说,租房之所以选择虹口,一是因为很多工作演出在这里,二是因为虹口文化资源丰富,对于搞艺术的人而言,想要融入上海、寻找灵感就需要处于相应的环境里,“待在虹口,待在这片土地上,你才能发现细枝末节,为创作带来很多的素材。”

冯杰的公司除了动漫制作,也发展相关文旅产品,比如他们在和相关企业沟通,如何在鲁迅公园的赏樱活动中植入新鲜创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李谦听到后现场出题:“小伙子,现在我们想围绕虹口足球场和鲁迅公园这样一个核心区域提升文化功能,你帮我们多出出主意,把你的朋友圈都引进来。”

在交谈中,李谦告诉三位年轻人:“我希望你们今后有更多的交流,相互启发,一部分时间服务你们自己的工作单位,另外一部分时间也深入到社区。通过你们的技能,让这个社区更有活力。”

和平公园

如何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工作日的中午,和平公园里一派安宁祥和,几位老人坐在临湖的咖啡馆聊天晒太阳。2022年10月,改造后的和平公园打开围墙,24小时对外开放,公园引入了书店、咖啡馆和自然教育中心。

李谦谈到,城市发展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导向变化,要真正了解老百姓的需求,“只有俯下身段才能发现困难,如果你坐在办公室喝喝茶、聊聊天,你找不到这些难处”。他认为,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不能按照过去的常规思维进行到底,即便现在找到破解之道,不能说未来就停止了。

至于怎么破解,要广泛汇聚共识。“我刚才聊到的这些思路,不是我一个人想出来的,是我和我的同事们,包括人大、政协,方方面面共同研商来形成共识,形成针对虹口当前发展中遇到的难题的破解之道。只要方向对了,我们就不怕路有多么遥远,只不过是何时能够到达的问题。”李谦表示,人们常讲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有时候要做到政府有为,但不能越位,不能太干涉市场的事情。他反复告诫自己和同事,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倾听市场的声音,遵循科学规律来做事情,这是破解难题的基本原则。

而城市发展的成果,最终要惠及人民。“我们一定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虹口现在还有一部分群体没有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成果,我们还有零星旧改,剩下三千户,区委、区政府下定决心(要完成)。”李谦表示,当前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虹口的城市更新预算同比增幅将近113%,这表明全区下定决心,要把剩下的零星旧改任务提前完成,“这是这一届区委、区政府对市委、市政府的承诺,也是对虹口人民的承诺。”

望着公园冬色,李谦感慨:“周边很多老百姓都在悠然自得地散步,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画卷。周边还布局了生态馆和图书馆,我们想不仅仅是公园24小时开放,还要让图书馆24小时开放,为什么这样做?我们希望在深夜,有那么一抹灯光,它是温暖的灯光,是体现这个城市奋进的灯光,也是希望之光。”

    责任编辑:徐祯曜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