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揭秘】传承两千多年 扬州漆器缘何盛名不衰?

2018-10-28 12: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

昨天下午,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浙江省博物馆聘任专家、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副会长长北作客扬博大讲堂,主讲“扬州漆器缘何盛名不衰”。长北讲述了扬州漆器两千多年来的历史流变和特色,他认为扬州漆器盛名不衰的外部原因是名城文脉,内部原因则是扬州漆器艺人能够应时而变,与时俱进,不断强化产品地方特色。扬州发布记者整理了现场录音,以飨网友。

历史溯源

广陵国墓葬出土了大量漆器

西汉,扬州及其周边地区先属吴国,再属江都国,后属广陵国。广陵国囊括今天扬州、泰州、六合、盱眙与安徽天长等地,从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开始,到光武帝建武十八年(42年)废“广陵国”改设“广陵郡”为止,雄踞长江下游北岸地区达160余年之久。广陵国墓葬出土了数量惊人的漆器。比较长沙楚漆器,广陵国漆器大多造型轻灵,很少以黑、红二色强烈对比,而多在深褐、酱紫的漆面上绘红漆图案,色相对比柔和;漆绘少见色块,而多用游丝般的细线绘云虡纹,线条轻柔飞扬,风格缜密,走兽活灵活现,表现的是扬州地区柔和细腻的文化性格,而不是楚漆器浓郁的图腾意味和火一般的炽热。遗憾的是,扬州至今没有发现汉漆造于广陵的纪年铭文,没有发现汉漆作坊遗址。所以,广陵国漆器多产于当地还只是推论。

晋唐,瓷器挤压了漆器在日用器皿中的位置,扬州漆器髹饰工艺率先转向装饰,转向为宗教服务甚至过海东传,影响日本形成自身特色的髹饰工艺。《旧唐书》记:“扬益岭表刺史,必求良工造作奇器异服,以奉贵妃献贺。” 扬州出土唐代漆器很少,不排除有大量贡入中原的原因。

南宋都城南迁,江南经济文化比东晋出现了更大的繁荣,中国的漆器制造中心移向了江南。明初,比邻京城的扬州是重要漆器产地。中晚明,扬州位居长江下游士大夫文化最为集中发达的区域,扬州漆器声名鹊起。艺人们顺应明中晚期装饰化的大潮,将漆器推向了装饰化的极致。从此,扬州漆器形成了螺钿镶嵌、百宝嵌、剔红等特色品种。周柱、江千里成为开风气之先的人物。

向屏风楹联等转换

现代风格乾隆时期定型

江浙皖是明清以来士大夫文化最为集中、最为繁荣的地区,首领士大夫文化文采风流的,明代首推苏州,清代首推扬州,而以扬州出现的文化高潮,集有清一代全国之盛。宫廷对“扬州工”的重视、扬州盐商的富足及其频繁进贡,促成了扬州漆器向屏风楹联厅堂陈设等转换。《清档》记录,故宫宁寿宫花园内四座建筑装修加园外景福宫装修都是扬州承做的。从此,扬州漆器就不再是汉代的小奁小罐,而以屏风为主。现代扬州漆器的风格,正是晚明形成雏形,乾隆时期定型的。

晚清,国库不丰,皇帝不再花心思赏玩漆器,中国的漆器总体走向了下坡路。而在士大夫文化积淀深厚的扬州,漆器投向了文人的怀抱,深沉黯雅、不娇不媚、与当时士大夫精神默契的漆艺,如仿紫砂漆、绿沉漆、八宝灰等,成为晚清扬州漆器的流行色。在深黯的漆地子上做清淡文章,浅刻、嵌螺钿、嵌骨、嵌玉等雕嵌技艺,自比五彩描画更擅胜场,于是进一步形成了扬州漆器清新典雅的审美特征和长于雕嵌的工艺特色。见于记载的漆器艺人有:卢映之、卢葵生、夏漆工、王国琛等人。扬州漆器成为江南士大夫文化的物化。

近代战乱频仍,是上海口岸的崛起救了扬州一把,使扬州漆器在战火纷飞的岁月未遭断绝,向“洋庄货”屏风家具转换。30多家作坊中,“外作”又 称“洋庄”,有梁福盛、梁永圣、刘松山、解英伯、孙铸臣、钱仲纯多家;“内作”又称“本庄”,有吴永圣、谈森福、翟富德多家(详见《扬州漆器作梁福盛》,《艺苑》1985年第1期)《扬州漆器史》(1995、2017)评价梁福盛,“它是明清漆器和现代扬州漆器的中介,对扬州漆器的薪火传递、对扬州漆器清新洒脱的文人气息的延续起了接轨作用。”

20世纪50年代以后

扬州漆器彻底转向外销

20世纪50年代以后,扬州漆器彻底转向外销,进入了艺术风格的成熟期和装饰工艺的稳定期。现代扬州漆器延续了清代贡御形成的擅长制作屏风等大件的传统,表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时代精神,中南海、国家人民大会堂等一系列重要的礼仪场合,都选择扬州屏风作为陈设。市场经济时代,扬州漆器声誉更响,既与其独到的地方特色有关,与扬州丰厚的文化传统、悠久的漆器历史有关,也与扬州名城的旅游优势有关,与扬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扬州漆器厂转型得力有关。

扬州是中国漆器发展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未经断裂的产区。扬州漆器的起落兴衰,折射出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审美等的变迁。扬州漆器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凡是紧跟当时时代的脉动,充分发扬地方文化特色,充分发挥自身技艺的丰厚积淀,手工艺就发展,就前进;反之,就倒退甚至失传、断裂。

扬州漆器的发展在于守正创新。“正”,指地方文化特色,指自身技艺积淀。我们要思考扬州漆器历史节点,总结扬州漆器发展规律,吃透扬州漆器传统精华,充分发挥自身技术骨干的主观能动性,将扬州漆器的传统发扬光大,不要将扬州自身的长处、自身的名品丢弃。(有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

记者 车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