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园:传承海派文化记忆,高质量发展赋能“海上第一名园”

叶莺
2023-12-21 11:22
城势 >
字号

城市更新是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自2021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后,全方位实施城市更新,已经逐步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新期待的重要方式。

12月12日,作为“2023澎湃城市更新文化月”的重磅活动,“共生•共享•共为-2023澎湃城市更新大会”在上海张园圆满举办。上海·张园荣获“2023年度特别案例•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榜样”。大会同时宣布,张园成为澎湃城市更新大会永久会址和首个澎湃城市更新示范区。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在给张园的推荐词中写道:项目充分考虑新时代海派文化传承发展,兼顾地区历史风貌的保护及保护建筑的活化利用,同时关注更新后的功能调整,强调公共性、开放型和多元性,通过高度复合的业态规划,融合城市商务休闲功能、消费功能、文化功能;在综合考虑历史风貌、文化传承、高端业态布局的基础上,通过景观及功能设计定位,形成高品质商业文化业态布局,将城市更新与产业植入相结合,促进上海石库门建筑群的文化内容导入和城市活力提升,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让属于上海的海派记忆得以传承延续,并形成了独特响亮的文化品牌。

百年文脉见证上海近现代风光

张园是何园?

始建于1882年的张园,以一百多年的历史与上海历史进程紧密相连,是上海近现代建筑、文化、生活的见证者。

1872年,英商和记洋行经理格农(Groome)向农户租得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慕尔鸣路(今茂名北路)、麦特赫司路(今泰兴路)之间一片农田共20.25亩,辟为花园住宅。多年后,该地块辗转由寓居上海的富商张叔和于1882年购得,计面积21.82亩,命名“张氏味莼园”,简称张园,至此成为风头无两的“海上第一名园”。

根据过去的资料显示,当年的张园,园内崇楼高阁,层林环抱,草色如茵,池上架桥,岸边垂柳,既有碧云深处旧式洋楼,也有海天胜处露天剧场,还增设曲池、荷沼、花房、茅亭、双桥、假山、花蹊等景,是一处沪上顶级名园。可以说,从1893年到1909年之间,张园就是上海潮流生活的代名词,也是举行室外大型群众性集会的场所。

1919年,“张氏味莼园”停业,原址建起连片的石库门里弄,土地划分为28个地块陆续出售,并由28家业主分别设计建造,由此带来了28种、170栋不同风格的里弄建筑。随着之后几代人的居住,张园的功能性更为多元,也孕育了上海独特的弄堂文化,一幕幕闹哄哄又暖融融的市井百态图,构成了老上海不可磨灭的记忆。

上海首个超高难度保护性征收改造项目

2018年9月,静安区启动对张园地块的保护性征收工作。和过去的征收不同,这次的征收本着“征而不拆,人走房留”的原则,成为了上海首个超高难度的保护性征收改造与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城市更新项目。

上海静安置业集团作为张园保护性征收的主体机构,协同静安区政府,以“保护为先、文化为魂、以人为本”为理念指导下,树立张园街区历史文化核心价值的发掘、保护和应用这一初心使命。

为更好把握张园历史街区的核心价值,静安置业以建立“一幢一档”历史建筑全覆盖建档系统和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为两个重要抓手,对张园历史街区的核心价值进行发掘与记录。至2018年12月,已通过“一幢一档”工作完成张园44栋共170幢历史建筑的全覆盖建档工作,形成了完整的“张园历史建筑资料库”。

这样“一幢一档”,是对文化遗产所承载的价值进行探索与发掘的过程。在建档过程中,静安置业对张园历史建筑所具备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与经济价值进行研究。每幢建筑进行客观的现状记录,然后通过研究历史图纸等文献资料以及现场查勘,发掘并考证建筑原始风貌、原始构件、原始材质及工艺,记录建筑原貌及特色部位的留存情况。同时,通过居民访谈及史料研究,全面挖掘有特色的人文历史元素,充实张园精神内涵。

面对百年前的建筑和文化,运用现在最先进的建档和数字化手段,可以为历史建筑的艺术科学价值评估以及保留保护策略的制订提供详实的依据。同时,从物理上深入挖掘其所覆盖的文化特点,对推动张园的遗产保护和再利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一方式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城市更新模式的更新,并通过此,对城市更新的品牌建设及地区认同感提供了新的价值增长点。

可持续更新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老建筑本身的保留和修复固然重要,但是要将张园真正打造为上海历史风貌区城市更新的标杆与典范,弘扬其文化底蕴与“原真性”特色才是重中之重。在意识到这点后,静安置业在对张园本身历史文化核心价值充分认知的基础上,从地区的文脉特点出发,从建筑的历史价值与艺术特征出发,从市场需求出发,明确整个历史街区的更新框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理念与开发策略。

对此,静安置业董事长时筠仑很有感触。他表示,最早做张园项目的时候,首先着眼的是街区和建筑,希望能够尽可能地修旧如旧,保持其真。然而在发掘了张园每一栋建筑背后的故事之后,他和团队才意识到,这些老旧的建筑并不是建筑本身,它们身上更是蕴含了将近一百年来时代的历史痕迹。这些不可复制的内涵精神和海派文化才是更需要我们后人发掘和传承的。

于是,在更新中,静安置业首先着重了解传承张园的具体文化空间与多样的城市故事这部分。在与曾经的居民的探访中,了解他们对这片世代居住的场所具有的“认同感”与“荣誉感”。静安置业希望呈现出来的项目,能勾起他们的情感回忆,就如同现在请张园的原住民或者老上海人重回故地,能感觉到像是回到了小时候在弄堂里玩耍、串门、嬉戏的情景一样。这些是真正的“张园文脉”,也是“海派文化”在张园的具体体现。

而在传承之后,则是弘扬。张园将如何在未来吸引更多年轻人来此感受当年的上海,感受什么是老上海特色名居,什么是老上海生活方式;上海之外的国内或国外游客来到这里,又该如何感受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时筠仑认为,一个空间中内涵的精神和文化是永久的。张园有着一百年的历史,在下一个百年里如何让它常态常新,不仅仅是建筑层面,更需要它能继承海派文化过去的百年精华,同时把中国文化、海派文化扩大范围弘扬出去。只有通过落实到细处的文脉挖掘,才能彰显张园品牌特色,做到差异化发展,输出张园特色的上海城市精神,而这种“精神风貌”的复兴将是城市更新的更高境界。

多维度刷新上海商业高度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张园,在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群落保护与城市更新的有机融合下已逐渐进入佳境。以往“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历史建筑,如今以修旧如旧的全新姿态展现,并且通过与商业、文化、产业相结合,对外开放成为城市公共空间,让更多的人能触摸感知城市的历史,也为整个上海再添一处潮流地标。

自去年11月27日张园一期焕新揭幕。一年多的时间内,这片历史建筑从刚开始日均人流2万-3万,直到12月初突破新的峰值,日均6万,加上茂名北路步行街的客流,人均流量基本突破十几万。

华丽归来的张园,在南京西路众多高楼的拥簇下自成一派,给城市注入海派石库门的优雅基调。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上海石库门里弄特色在这里自然交融,业态分布多元且前卫。

如今走在张园,可以看到众多重奢品牌云集,包括安垲第俱乐部(Arcadia Club)安垲第-张园海派文化交流中心,蓝瓶咖啡(Blue Bottle Coffee),宝格丽香氛(BVLGARI PARFUMS),BY FAR,迪奥(DIOR),古驰(GUCCI),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等。而未来的张园,也将更注重“首店”、“首秀”、“首发”效应,通过体验式、引领性的时尚消费导入,深化海派文化主题,为张园历史风貌保护区赋予全新的商业功能和业态,并在多个维度刷新上海商业的新高度。

百年前,“海上第一名园”曾聚集着中外社会名流,他们在中式的里弄里喝着咖啡,听着中式戏曲,或是在西方的屋内装饰中品尝一碗小馄饨。那些镌刻着各式纹样的窗台和门廊刻满了时代的记忆和光辉。时至今日,这座名园就仿佛穿越时光,亦是将民族的文化和自信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再次放大,与百年前的城市招手,也与未来百年的城市携手,共谱璀璨与荣光。

    责任编辑:毛玮静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