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女子花5万元注射丰胸产品后不适,“退一赔三”获赔15万

澎湃新闻记者 庄岸
2023-12-24 12:2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质量观 >
字号

一女子根据朋友圈广告,在一美容店花5万元注射了丰胸产品,结果身体出现不适,之后在福州一医院做了假体植入手术。女子认为自己被骗,将美容店及为她注射丰胸产品的人员诉至法院要求三倍赔偿。

近日,江西瑞金市人民法院通报该案例认为,三被告无注射医疗美容服务的资质而提供医疗美容服务,其行为构成欺诈,遂判决女子可按照服务费用的三倍即15万元获得赔偿。

据瑞金市人民法院通报的案情简介,原告小美经常在被告温某经营的美容院美容护肤,是店里的常客。某天原告看见温某的朋友圈发布丰胸产品,便咨询温某,温某告知小美来自某省的夫妻(被告杨某、被告陈某)会做这个项目,小美同意做丰胸手术后,温某遂邀杨某、陈某在自己的店里给小美做丰胸服务,随后,两夫妻分三次向小美注射丰胸产品,收取5万元丰胸费。

丰胸服务结束后不久,小美胸部出现不适,被告说是小美身体吸收不了注射成分,需要植入假体。小美遂到福州一医院做了假体植入手术。但之后小美胸部并没有好转,便去医院超声检查,显示反馈双乳无回声,需定期复查。

小美觉得变美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给自己身心带来影响,认为三被告系欺诈行为,向瑞金法院起诉要求三被告按照服务费用的三倍赔偿自己的损失。

瑞金法院经审理认为:温某经营的美容店经营范围为美容、美甲服务与化妆品、护肤品批零兼营,没有丰胸资质。温某在朋友圈发布丰胸充值广告,邀集被告杨某、陈某给小美做丰胸服务,目的并非治疗疾病,而是为满足美化外观的生活需要,具有明显的消费者特征。根据法律规定,温某经营的美容院无注射医疗美容服务的经营资质,并不具备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资格。陈某、杨某无开展医疗美容服务资质而向小美提供医疗美容服务,小美主张其存在欺诈,本院予以支持,遂判决三被告按照服务费用的三倍即15万元赔偿给原告小美。

法院判决后,各方当事人均未上诉,判决已生效。

法律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责任编辑:谭君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