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果然,最好的地段给了湘江科学城 | 山水洲城记

2023-12-25 11: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吾道南来,传承麓山文脉;湘江北去,激起科技浪潮。

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说过,“把最好的地段留给科创机构,把最好的环境留给科创人员,把最好的服务留给科创企业。”果然,它来了!

12月22日下午,湘江科学城7个项目在长沙举行集中开工仪式。省委书记沈晓明宣布开工,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致辞。省领导吴桂英、张迎春、周海兵,市级领导谭勇、何朝晖、彭华松、邹特、彭涛出席。

作为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核心“引爆区”和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核心示范区,湘江科学城建设由此正式跨入快速推进的新阶段,迈进高质高效的新征程。

湘江科学城位置示意图。均为资料图

这是一场“城与人”的“双向奔赴”。

湘江科学城有颜值还有“研”值。

先说颜值。根据设计方案,湘江科学城核心展示区通过对湖湘的自然山水、传统建筑、山水画卷等元素抽象、转译与重构,建筑层峦叠嶂、错落有致,整体呈现出“如山枕水,连洲为城”的意境。

建筑挺拔的线条与湖南人刚毅精神相契合;造型以三角形为母题,象征着稳定、力量与未来科技;不同大小的体块穿插与组合,营造出开合有序、虚实相生的气韵,建筑沿江排开,犹如百舸争流。在标志性建筑设计范围内,设计团队对高程、水系进行梳理和优化,把建设用地改造为水绿交织的生态绿洲。

湘江科学城核心展示区“如山枕水,连洲为城”的设计效果图。

再说“研”值。此次开工建设的项目包括湘江科学中心、湖南大学科创港、湖南钢铁集团技术研究院、长沙市一中(湘江校区)、湘江未来社区、双湖家园、蔡伦路,总用地面积约2813亩,总投资227.9亿元,预计2026年基本完成建设。

它们中既有重大科创项目也有人才配套项目。

湖南大学科创港效果图。

备受关注的湖南大学科创港校区就此揭开“神秘面纱”,将规划布局“重大科学装置”“技术研究平台”“前沿交叉学院”三大版块——

建设面向国际科学前沿的功能核酸化学基础科学研究、水下主动探测系统等2个大科学(装置)中心;

建设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功率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桥梁工程安全与韧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0个研究平台;

建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公共卫生、未来技术、现代产业等5个前沿交叉学院。

湖南大学科创港校区距学校现址18公里,地铁直达,市政基础设施完善,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600亩,力争在2026年9月湖南大学定名100周年之际正式投入运营。

湖南大学校长段献忠表示,要把科创港校区建成学校服务湖南的重要动力源,增加在湘招生人数1000人以上,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培养更多急需人才;聚焦湖南产业发展需求,牵头建好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成为湖南产业升级的重要加速器。

湘江科学中心效果图。

湘江科学中心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25亩,总投资约为59亿元,包括交易展示中心、科学交流中心、科技服务中心、湘江创新港、湘江院士港,计划于2025年12月竣工。

其中,湘江创新港将形成集共享办公、孵化中试、共享实验室于一体的全天候专业化创新服务平台;

湘江院士港以面向前沿领域进行重大攻关的院士先锋团队和主力团队为主要服务对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科学领域,形成集科学实验、重点研发、核心技术攻关等于一体的花园式低密科研基地。

湖南钢铁集团技术研究院则规划建设“技术研究+产业孵化+管理服务”三大功能片区,重点以突破先进金属材料及相关领域前瞻性、基础性、关键共性技术为研究方向,打造世界一流创新型研究院。

“湖南钢铁集团的生产基地都在长沙周边的几个城市,把研究院设在长沙,主要看中长沙是一座非常年轻有活力能够吸引人才的城市。”湖南钢铁集团董事长李建宇说。

对于人才,长沙向来高看一眼。此次开工的湘江未来社区将打造科创人才聚合社区,满足从青年科创人才到高端科创人才,从单身到家庭等各类人才的过渡性居住需求。长沙市一中(湘江校区)是“一校两址”的创新之举,将助推新区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工作。

这是一次“城中城”的“双转型”。

规划建设湘江科学城,是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关键之举,承担着引领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使命,对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具有引领性、支撑性、基础性作用。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成功案例可借鉴。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的大学科技园区迅速发展,北京怀柔、上海张江等地依托高校,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打造国际标准的科学城,给其他城市科学城发展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有效经验。之后,合肥、武汉、苏州、广州、成都、西安、深圳等地先后打造科学城,成为城市发展的引爆点之一。截至目前,我国有20多个科学城正在规划建设。

根据规划,湘江科学城沿湘江南北展开,跨越长沙、湘潭两市,环绕长株潭中央公园,北靠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南融湘潭九华经开区,是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结合部、湘江西岸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规划范围153.65平方公里,其中长沙市95.5平方公里,湘潭市58.15平方公里。

湘江科学城空间布局示意图。

在空间布局上,湘江科学城布局了“一轴、两带、六组团、八片区”空间结构,构建“三带三心多廊道”的生态格局,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城市公共设施及公共空间。

“对标国内外同类型地区的建设情况与配套比率,科学城优先考虑科研院所、总部创新中心、中试基地、成果孵化中心、产业转化基地等空间布局,协调科研用地、公共绿地、配套服务用地占比,突出产城融合,预留弹性空间以应对未来产业发展需求。”湖南湘江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这从此次开工项目所处的湘江科学城起步区规划就可看出一斑。该区规划构建科技企业集聚区、大学科创集聚区、重点实验室集聚区、科研及服务集聚区、人才居住区等五大功能分区,已投入资金40亿元,前期在建的还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中心等多个项目。

透过此次开工项目的鸟瞰图,它们依山傍水,风景美轮美奂,让人感受到,未来这里不仅是一座活力科创之城,更将是一座幸福生活之城。

正如《南方周末》撰文所指出的,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规划的背后,长沙正发生两种模式的转型:其一,制造中心往研发中心的融合转型;其二,生产中心往生活中心的融合转型。“双转型”驱动城市功能和创新能级的螺旋式进阶。

这种“双转型”正是湘江科学城的与众不同之处,也让“把最好的地段留给科创机构,把最好的环境留给科创人员,把最好的服务留给科创企业”有迹可循。

未来,湘江科学城将瞄准五大功能定位,加快打造创新成果策源地、创新人才集聚区、创新产业增长极、创新生态共同体、创新发展新引擎。

这是彰显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的长沙担当。

湘江科学城既是省级层面战略,也是响应国家战略的关键之为。它与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同为湖南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五大标志性工程,又是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一城一区三基地”主要承载空间之一,更是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主战场之一。

自今年6月长沙启动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以来,湘江科学城加快建设,招商洽谈项目超30个,落地淡水河谷·中南大学低碳和氢冶金实验室、巴斯夫杉杉研发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中国航发长沙中小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中车原创技术策源中心等项目完成选址。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80家,总数近800家。

“一区三基地”的建设也在提速——

自贸区长沙片区优势持续发挥,推进长沙片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国际人才港、国际金融港、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和三一科学城等重大科创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浏阳河“数谷”。

马栏山基地,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马栏山国际新媒体中心等项目将于明年竣工投产,引进复星国际三类“500”强项目以及28家音视频领域行业头部企业,推进长沙BIM智谷建设。

科大金霞基地,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建成运营,引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湖南分院、鼎通科技智能制造生产基地等重大科创项目。

大泽湖基地,推进建立国家孕婴童食品技术创新中心及中国五矿有色金属产业创新中心。

橘洲君从长沙市科技局获悉,瞄准四个全球定位,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七大工程”也取得系列新成效。其中在招引集聚研发企业(中心)方面,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首开式举行至今,长沙驻北上广深四个招引专班捷报频传,累计引进研发中心项目140个,其中包含27个“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

国家级战略平台培育全面发力,形成了三个梯度拟培育国家级平台清单,引入鹏城实验室、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在长设立科研平台,与香港城市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今年来新获批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总数达到140家……

以湘江科学城为核心引爆区,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步伐稳健有力,未来可期。(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 编辑:尹玮 校对:刘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