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以“头号工程”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 ▏ 龙川: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 全年经济向上向好

2023-12-25 19: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3年,对于龙川来讲,高质量发展是全县工作的主题,是贯穿始终的中心工作。

龙川县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凝心聚力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与安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瞄准“力争两年、确保三年GDP实现200亿元”的工作目标,擂起奋进催征的战鼓,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以“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百团作战”的奋斗姿态,奋力做好全年经济工作,形成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奋进态势,在又稳又好高质量发展中力争上游。

美丽的龙川县城 黄赞福 摄

持续地笃行奋斗、昼夜不息地耕耘,凝心聚力拼经济、抓发展,龙川在“产业兴县”“绿美生态”“乡村振兴”“民生保障”“文旅融合”等方面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在今年举办的全市“百千万工程”大擂台赛上,龙川县及三个乡镇均获得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在“2023年绿美广东竞风华”活动(河源赛区)中也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全年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上向好。1月-10月,龙川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房地产投资增长49.8%,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9%,6项经济指标居全市第一,其他多项经济指标排名全市前列,县域各项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激荡起高质量发展的万千气象。

坚持制造业当家,拼出三大产业发展动能

农业有韧劲。今年,龙川实现粮食种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三项指标增长,完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55.3万亩,总产量预计达24万吨。特色优势农业持续发展,创建了油茶、丝苗米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及全省唯一的整县推进“一镇一园”全覆盖试点项目,油茶、丝苗米、茶叶等多个特色农业产业初具规模,“小特产”培育打造成“大产业”,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有动力。紧抓深圳宝安对口帮扶协作机遇,打造“双向飞地”新模式,创成全省首个“反向飞地”园区,首批入驻企业6家。携手宝安区共建高铁新城,加快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推动工业上楼,着力发展高铁经济产城融合。深化“一把手”招商机制,成功举办“9+2”大湾区商会论坛,新签约项目18个,其中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1个,高质量完成全年招商任务。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等百亿级、十亿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电子信息、建筑工业、应急与节能、先进材料和现代轻工纺织“4+1”主导产业。广东迈诺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成为龙川首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商业有活力。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动佗城景区成功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推动嶅山溪谷景区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丰富全域旅游“龙川名片”内涵。1月—10月,全县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52万余人次,景区营业收入1660.92万元。坚持以“政府搭台+企业参与”的形式,先后举办房博会、新能源汽车展销会、文化旅游节、“八宝鱼生文化节”等大型活动,激发市场消费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县市场主体突破3.6万户,同比增长14.5%,龙川成为投资兴业的“洼地”。

坚持协调发展,拼出城乡美好生活

龙川县以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构建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城乡建设一体化推进。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加快幸福新城建设,奋力打造容纳10万以上人口的新中心区。乡村建设取得新突破,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打造“龙川1号公路”130公里,获评“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县”。

镇域发展百花齐放。围绕城区镇、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普通镇分类要求,龙川县制定各镇“16字”发展定位,引导各镇走好走实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推动形成“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百团作战”的生动局面。投入2400万元开展乡村振兴镇域规划编制工作,投资5亿元打造宜居圩镇,24个镇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麻布岗镇被列入广东省中心镇。

和美乡村建设初见成效。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农村生活垃圾经费保障机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收取率连续两年超100%。因地制宜推进“两带三区”建设,完善推广积分制、网格化等治理方式。凝聚乡贤力量,共建美丽家乡。推行乡村运营,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激活乡村活力。

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近期,广东省委深改委评选发布20个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龙川县组建“强村公司”、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创新做法被选入,并在全省推广。2023年,龙川县对标学习浙江先进经验,因地制宜组建“强村公司”,实现24个镇全覆盖,签订订单总额达1633万元。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9617.50万元,比2022年增长50%,村均收入达30.53万元。

坚持生态发展,拼出绿美龙川新图景

生态建设持续加强。全面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监管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全面落实林长制,投入1.4亿元推进绿美龙川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提前完成6.2万亩林分优化任务,完成新造林抚育3.25万亩、森林抚育5万亩,森林资源核心指标居全市前列。

生态效益得到释放。深入实施新造油茶、改造低产低效油茶林项目,油茶种植面积约占全省1/6、约占全市1/2,年产值达17.22亿元。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在全市率先开展碳汇交易示范性建设,实现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转换,带动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发展。

强化示范引领。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打造绿美龙川生态建设示范,梅子坑森林公园、松林公园“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分别完成总工程量的100%、90%,霍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有序推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拼出满意民生答卷

紧扣民生热点。龙川深入实施“喝好水”“走好路”“上好学”工程,召开看病难、饮水难、出行难等8场共10个主题“面对面”座谈会,收集民生问题1578条,办结1480条。开通“龙川民声通”书记、县长信箱,成功办结群众来信反映突出民生问题338条。此外,菜丁大厦、下泡水农贸市场、苏区学校等重大民生项目动工建设。

推进医疗普惠化。落实乡镇卫生院993人“一类财政保障,二类绩效管理”激励机制,扎实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连续六年县域内住院率达到90%以上,在全省排名一直名列前茅;创成全省首个县级三级甲等中医院、全市首个“广东省健康县”,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心理健康协会,今年上半年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在粤东西北94个县区中居第16名。

推进教育公平化。成立龙川一中教育集团,推动苏区学校、教育集团城东校区、老隆学校等成员学校改扩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积极开展教学点撤并工作,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优先补齐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短板,投入939万元用于44所中小学项目建设,推动龙川县教育高质量发展。

推进就业家门口化。积极开展访企稳岗扩岗活动,开展“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系列培训,落实各项政策性就业创业补贴。1月—11月,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523人,促进创业76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59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5%以内。新设立2家博士工作站,签约驻站博士9人,有效促进产业需求和人才技术深度融合。

坚持“稳”字当头,拼出平安发展好环境

系统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隐患。今年以来,龙川排查发现隐患24443项,整治24060项,整治率98.43%;全县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下降46.2%。

全域开展房屋安全隐患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全县24个镇已全部完成自建房排查任务,摸底排查经营性自建房13757栋,整治销号234栋,整治率98.32%。投入整治资金4583.9万元,全面完成2480户削坡建房整治任务。开展1:10000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地灾隐患点,为精准转移群众提供技术支撑。

深入开展法治龙川平安龙川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1月-10月全县共立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1%;破案611宗,同比上升18.18%。成立县域行政合规建设共创中心,完成796本“1+1+N”《行政合规手册》编制,完善了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提升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

办好龙川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一年来,龙川县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抓政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优化干部队伍建设,在全市率先试点建立重要岗位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档案,按照“一人一档”原则进行管理。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升干部执行力。坚定不移推进正风肃纪反腐,筑牢廉政风险“防火墙”。

原标题:《以“头号工程”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 ▏ 龙川: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 全年经济向上向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