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法科知识人与中国法学自主性”研讨会暨《法科知识人》新书发布会纪要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张悦
2023-12-28 12:39
来源:澎湃新闻
专栏 >
字号

开幕式

2023年12月23日,由浙江大学、中国法理学研究会与商务印书馆主办、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承办的“法科知识人与中国法学自主性”研讨会暨《法科知识人》新书发布会,在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小礼堂举行。

本次会议主题为:从中国法学知识主体性着眼,研究中国当代与历史上的法科知识人对法学自主性的努力和贡献,深入研究和推进中国法学自主性建设。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商务印书馆领导、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领导及来自各高校、研究机构、出版机构的专家学者40余人出席。

会议现场

《法科知识人》一书由商务印书馆于2023年12月初出版。该书从中国百年法科知识人中遴选出60位典型人物,作为历史样本进行考证或评论。全书涉及300余位近现代法科知识人,成书历时10年,共130万字。该书从知识功能与知识演进的角度,对中国近现代法科知识人作出历史阶段与进化类型上的划分:新知先行者、政治行动者、职业行动者和学术静观者。通过新视角和原史料,塑造了中国近现代法科知识人群体形象。这批法学人物的经历是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先行者和见证者,借由本书的论述可感受他们的行迹与情绪,了解他们与传统、与时代、与人性既相逢于种种事件,又遭遇着种种冲突。这批法科先行者,共同为中国社会法治化和法学自主性贡献了力量。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同志在开幕式上讲话,他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对《法科知识人》的出版表示祝贺。任书记指出中国法学自主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与法治有着重要意义,加快构建法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当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是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开幕式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院长胡铭教授主持。商务印书馆南京杭州分馆白中林总编、浙江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院长孙笑侠教授、天津财经大学侯欣一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刘作翔教授分别致辞。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院长胡铭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胡铭院长主持会议并介绍了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光华法学院在推动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研究方面的努力和成就,强调了法科知识人在当前法学教育和文明进步中的重要性。

商务印书馆南京杭州分馆总编白中林

商务印书馆南京杭州分馆总编白中林先生表示,《法科知识人》一书以早期法科知识人为对象,展现了他们的群体风貌,这一时期也是中国法学寻求自主性百年漫长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深入理解法科知识人的行动和实践历史,还能从中洞察他们如何影响并塑造了历史的进程,由人知史。

浙江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院长孙笑侠

浙江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院长孙笑侠教授在致辞中对支持《法科知识人》创作与出版的诸位前辈、同仁与学生以及相关单位表示感谢并分享了创作本书的体会:从历史到今天看,中国法学发达史经历了从寻求自足性、探索本土性乃至今天倡导自主性的三阶段,而法科知识人正是这背后的推动力主体。

中国法律史学会原执行会长、天津财经大学教授侯欣一

中国法律史学会原执行会长、天津财经大学侯欣一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法科知识人》为我们全景式描绘、勾勒了近代120年中国法科知识人的群体画像,它为我们阐释中国一百多年的法学历史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作者长期收集史料,作了大量的严谨考证,兼顾法律史与法理学,在思想收成之季完成这部作品,可喜可贺。

中国法理学研究会顾问、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刘作翔

中国法理学研究会顾问、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刘作翔教授在致辞中对《法科知识人》的出版表示祝贺,并表示本书对于法律知识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学习参考和研究指引意义,本书的出版也是当代中国学者在法学领域构建自主性一次有益探索,能够为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定位问题提供答案。

开幕式后,全天研讨会就“主体与自主:近代法科知识人与法学主体性”“舶来与创新:法治进步与法学自主性”和“法治与文明:中国法学自主性的界定”三个主题研讨。

第一单元主体与自主:近代法科知识人与法学主体性

第一单元讨论以“主体与自主:近代法科知识人与法学主体性”为主题展开发言和与谈。浙江大学社科院院长、教授周江洪主持本单元主题发言和与谈。中国政法大学退休教授沈厚铎、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张谷、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蒋传光、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李秀清、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伟、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聂鑫、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立、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韩涛、华东政法大学讲师王静围绕这一单元议题发表观点。同济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钱一栋参与与谈和交流。

浙江大学社科院院长、教授周江洪

中国政法大学退休教授沈厚铎

沈厚铎以沈家本先生为例,认为其对史学的研究成为了他后来进行法学、律学研究的基础。法律知识人,应是以全面知识为基础的专门知识人。蒋传光认为自主就是追求法学知识的原创性,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提炼具有标识性的新概念,总结概括具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来不断推进中国法治建设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李秀清认为《法科知识人》最终讲的是法律人的活法,这部作品不只局限于法律史和法学史,更是一部社会史、教育史乃至近代史的跨学科之作。张谷从近代法学先贤致良知、知行合一谈起,认为今天的法科知识人最需要去反思“法学理想是什么”这一问题。王伟认为《法科知识人》每篇都有三层境界:探寻法科知识人,理解法科知识人,最后是认同、宽容与同情法科知识人。聂鑫以近代法科知识人的贡献为例来说明自主法学知识是以中国的传统和现实为基本材料,同时有选择地吸收、转化外国制度、外来理论。陈立的发言从法科知识人不同历史时期服饰风格变迁切入,提出我们对知识自主性的思考,要结合西法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背景。韩涛认为本书聚焦法科知识人,通过历史探寻来呈现他们在构建法学自主体系过程中的多重面相,蕴含着家国天下的人文情怀,为法科知识人提供精神依归和历史记忆,指引职业与生命方向。王静在发言中谈到,法律职业共同体具有专业知识、专业理念和方法论,并怀揣着为了法治正义而服务的信念。通过历史人物我们能理解时代大背景及化解文明冲突的方法,在当前时间节点下如何对待中西差别,是我们这个时代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课题。本单元与谈人钱一栋谈了本书的史学意义和现实关切。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蒋传光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李秀清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张谷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伟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聂鑫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立

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韩涛

华东政法大学讲师王静

同济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钱一栋

第二单元舶来与创新:法治进步与法学自主性

第二单元讨论以“舶来与创新:法治进步与法学自主性”为主题展开。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熊明辉主持本单元内容的研讨和交流。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钱弘道,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拥军,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钟瑞庆,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杨晓畅,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张帆,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王晖,商务印书馆责任编辑荣思恒围绕这本单元议题进行主题发言。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魏斌参与与谈。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熊明辉

钱弘道用三句话高度评价了《法科知识人》一书:一是本书刻画了一代法科知识人的沉重命运;二是提供了当代法学知识产品的标杆;三是展示了数代法科知识人的不屈精神。今天的法科知识人也应该对世界作出应该有的贡献。李拥军以“思维传统视野下的中国法治路径”为题展开阐发,认为当下中国需要综合性思维,以理性的思维为主体推进法治,以传统的思维作为补充,来破解法治相关的问题。钟瑞庆在发言中主要阐发了自己对“自主性”一词的理解和看法:“自主性”一方面是中国法学相对于外国法学的自主,另一个是中国法学作为法律的学问自身的自主性。杨晓畅主要探讨了追求中国法学自主性过程中的张力,在拒绝某些域外理论直接将特殊文化经验、立场视为普遍理论粗暴做法的同时,要把中国的文化立场经验科学有效地提升提炼为具有普遍性的理论主张。张帆的发言主要围绕法学自主知识体系这一话题阐述了自己的理解,法学知识体系化依赖于每一代学人、每一位学者的不断努力和知识供给。王晖认为知识体系并不能轻易地从无到有,应该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修正与完善,法学自主性的实现要求我们重新定义概念、重述体系,实现我们自己的独特表达。荣思恒在发言中侧重分享本书的编辑和出版的过程:这本书是一部横跨法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跨学科大作,在史学考证方面没有停留在公开的史料上,尽可能收集到法科知识人物的个人材料,呈现出他们有血有肉的一面。他相信这本书的出版能够引发读者对法治进步和法学自主性发展的思考。魏斌从舶来与创新这两个概念来展开与谈,认为本书体现了中国上一代法科知识人不屈的精神。此后,陈立、郭菲、李拥军和钱弘道等诸位与会嘉宾也对本单元议题进行了自由交流与探讨。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钱弘道

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拥军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钟瑞庆

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杨晓畅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张帆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王晖

商务印书馆责任编辑荣思恒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魏斌

第三单元法治与文明:中国法学自主性的标准

第三单元研讨以“法治与文明:中国法学自主性的标准”为主题展开。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王凌皞主持本单元探讨。澳门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於兴中,广东财经大学特聘法学教授童之伟,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兼数字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教授许身健,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陈新宇在线上参会,并围绕本单元主题进行发言。此后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夏立安、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孙国东、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季涛、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冯健鹏在会场作发言。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郭栋、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彭巍参与与谈和交流。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王凌皞

於兴中在发言中提出法学研究的自主性应与法律的自主性相区别,并从中国法学自主性概念的特殊性、法律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法学的边界和疆域以及法律术语和学说这四个方面展开阐发。童之伟认为本书是理论与史料结合的典范,“气节与骨力”贯穿多位法科知识人的人生。这些概念本身就是具有中国原创性的重要概念,可以提炼为我们中国法学的独特思想贡献。许身健教授以“司法现代化与法律人现代化”为题作了视频发言,司法现代化过程既有承接,又有鸿沟,《法科知识人》为我们呈现了现代化过程中涌现出的现代化的司法主体。陈新宇教授线上参会,探讨了“法治与文明:中国法学自主性的标准”:他认为从沈家本之后,中国法学出现从激进到保守的转变。阅读本书可以提升法律史层面的同理心,本书树立了“传记法学”的典范。夏立安从法律的科学性、法学的纯粹性、法学的方法论面向、法律学人的主体性等方面作了发言。他认为真正的法律科学,不排斥有用的方法论,并且可以看到政制和法治、法学的关系。孙国东从研究旨趣与品格、历史写作的路径、法学自主性三方面考察了本书的价值,认为本书全方位收集史料,还原场景,又以人物群像引领从历史反射回现实。季涛的发言从本书切入,谈了知识自主与客观真理的关系、真理与怀疑论以及有机自主与机械自主的区别三个方面。在他看来,在追求法学知识自主性的过程中,中国文化对于有机自主的追寻具有重大意义。冯健鹏分享了自己瞻仰王宠惠、梅仲协、史尚宽三位法学先贤茔冢的经历。从中可以了解到世事变迁固然有其偶然之处,但先贤的法治事业在历史中长存,而今日的法治事业也终将变成历史的一部分。郭栋在与谈环节中认为围绕“中国法学自主性”这一议题具有三个侧面,分别是国别的特殊性和特色性、法学的开放性与封闭性和法学的科学性。彭巍则认为我们要重视法学知识的知行关系问题,孙老师在书中也有一种对于知与行之间的关系的独特理解。

澳门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於兴中

广东财经大学特聘法学教授童之伟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夏立安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孙国东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季涛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冯健鹏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郭栋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彭巍

闭幕式

光华法学院副院长霍海红教授主持闭幕式,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孙长永和浙江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院长孙笑侠作闭幕致辞。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院长霍海红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孙长永教授认为《法科知识人》像一面镜子,照亮了六十位法科知识人的不同侧面。自主知识体系要适应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服务中国和平发展,也要符合世界法治发展规律,借鉴人类文明共同价值。作为法科知识人,我们要思考今天应该怎样安身立命,要以法治实践或者法律学术践行法治理想。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孙长永

浙江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院长孙笑侠教授在总结致辞中首先对各位师友的厚爱表示了由衷的感谢之情。他说,撰写此书如果有点成绩的话,应该归功于这些百余年来的前辈先贤。他指出,近代法科知识人一方面“有勇气在一切公共事务上运用理性”,另一方面秉承传统士大夫精神,是一群独特的知识群体。他们从一开始就追寻中国法学自主性,意识到继受型法与本土性社会之间的紧张和矛盾,并提出融会中西、破除新旧,随着新中国恢复法制建设,法学自主性问题也再度回归。当下的法律学人需要区分“自足性”“本土性”和“自主性”。法学,尤其是法理学-法哲学,必须超越自足性和本土性,在“无目的目的性”之下才能做出自主的法学理论贡献。

闭幕式现场

    责任编辑:丁雄飞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